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讲解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讲解


地下水控水设施
根据水资源条件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 开采强度和开采时间,合理开采地下
水。
②工程加固措施
清除填堵法、跨越法、强夯法、灌注填充 法和深基础法等。
③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开展岩溶地面塌陷风险评价、实验研究和 增强防灾意识、建立防灾体系等。
(2)采空区地面塌陷
采空区地表在开始时多形成较浅的凹 地,随着采空区的不断扩大,凹地不断发 展成为凹陷盆地,也常称为移动盆地。
这种地裂缝分原因比较复杂,崩塌、滑坡、 岩溶塌陷和矿山开采,以及过量开采地下水所产生的 地面沉降都会伴随着地裂缝的形成,黄土湿陷、膨胀 土膨胀、松散土潜蚀也可造成地裂缝。
2.地裂缝的危害
地裂缝在形成和扩展过程中对原有地形地貌 的改造,对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影响及对土 层天然结构的破坏作用,均会引发一系列诸如潜 蚀、湿陷、地面沉降或坍塌等次生地质灾害,而 这些灾害又对地裂缝的 活动性产生激发作用,从 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地裂缝的主要危害是造成 房屋开裂、地面设施破坏和农田漏水。
表坍塌的时间及地点具有极大的隐伏性, 发生之前很难被人意识到。 2)突发性 3)群发性与复发性
地面塌陷灾害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长在 同一地区或同一时间段集中形成灾害群。 4)灾害的严重性
3.地面塌陷类型
(1)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指覆盖在浴蚀洞穴之上的
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 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 圆锥形塌陷坑。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变形 破坏的主要类型。 1)成因机制
地下水潜蚀机制
真空吸蚀机制
2)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
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一方面使岩溶区的工 程设施,如工业与民用建筑、城镇设施、 道路路基、矿山及水利水电设施等遭到破 坏;另一方面造成岩溶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自然环境恶化,同时影响各种资源的开发 利用。
3)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
①控水措施
地表水防水措施
在潜在的塌陷区周围修建排水沟,防 止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减少向地下的 渗入量。
1.3.2 地裂缝
定义: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 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 的现象。
特征:
主要表现为发育的方向性、延展性和灾害的 不均一性与渐进性。

地裂缝发展的方向性与延展性:地裂缝常沿一定的方向延伸,在 同一地区发育的多条裂缝延伸方向大致相同。
地裂缝灾害的非对称性和不均一性:地裂缝以相对差异沉降为主, 其次为水平拉张和错动。
采地下流体引起土层压缩而引起的,厚层松散细粒土 层的存在则构成了地面沉降的物质基础。)
2)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流体 3)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4)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它造成的地面沉 降是局部的,有时也是不可逆转的) 2、地面沉降的危害 主要危害表现为地面标高损失,继而造成雨季地表 积水,防泄洪能力下降;沿海城市低地面积扩大、海 拔高度下降而引起海水倒灌;海港建筑物破坏,装卸 能力降低;地面运输线和地下管线扭曲断裂;城市建 筑物基础下沉脱空开裂;桥梁净空减小,影响通航等。
灾害的渐进性:地裂缝灾害是因地裂缝的缓慢蠕动扩展而逐渐 加剧的。
地裂缝的灾害的周期性:地裂缝活动受区域构造运动及人类活动 影响,因此,在时间序列上往往便显出一定的周期性
1.地裂缝的类型
(1)构造地裂缝
实在构造运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自然和人为) 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是地裂缝形成的前提条件,决 定了地裂缝活动的的性质和展布特征,后者是诱发因 素,影响着地裂缝发展的时间、地段和发育程度。
1.2 形成原因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成因复杂种类繁多。
自然因素
构造运动、火山爆发、 地震等
人为因素 开采地下矿产、修建地下工程、 筑路架桥、城市建设、农业活动等
1.3 主要灾害类型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地面塌陷
1.3.1 地面沉降
定义: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
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 种环境地质现象。 图 1、地面沉降的成因、形成条件 (1)地面沉降的成因
3.地裂缝的防治
(1)控制人为因素的诱发作用。 (2)建筑设施避让防灾措施 (3)合理控制现有水源地开采强度,同时, 考虑开辟新的水源地,以减缓地面沉降梯 度,对降低地裂缝的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4)应重视对地裂缝的长期监测工作,通 过观测资料的长期积累,了解地裂缝活动 的特点,以进一步分析其成因,为地裂缝 灾害的减灾防灾提供可靠的依据。
1.3.3 地面塌陷
定义: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体或土体受自然
作用或人为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 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过程。 1、地面塌陷的原因
(1)岩溶活动区塌陷; (2)工程区地面塌陷(以开采地下矿产 资源引起的塌陷为主)

2.地面塌陷灾害的特征
1)隐伏性 其发育发展状况、规模大小、可能造成地
3、地面沉降的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并非单一的技术问题,必须从技术、 行政、社会、经济、法律和政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 虑。
1)建立地面沉降防治机构;
2)制定有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面沉 降防治的制度与法规;
3)压缩或限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强地下水 人工回灌;
4)修建防汛墙、防潮闸和排水泵站,对低 洼地进行改造,提高建筑物地基设计高度和标 准。
矿产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固体(煤、盐岩、金属矿产)、液体 (石油、地下水)和气体(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活动。
地壳活动:火山喷发、地震、断裂构造影响等。 海平面上升 地表荷载影响:地表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等动、静荷载的影响,造成 区域性地面沉降。
自然作用:包括土层自重固结,有机质氧化。
(2)地面沉降的形成条件 1)厚层松散细粒土层的存在(地面沉降主要是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