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一、课题名称:《有理数的乘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有理 数 乘 法 法 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 解 有 理 数 乘 法 法 则 的合理性;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三、 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积的符号的确定、乘法运算律。
积的符号的确定,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二)、创设教学情境:1、教材如图( 1 )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 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0 2 4 63分钟蜗牛应在l 上点O 右边6c m,这可以表示为-2 -4 -6 -8 3分钟 蜗 牛应在 l 上点 O 左 边 6c m 处(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 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2)×(+3)=+6 ①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②2、列式:为区分时间: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1)(+2)×(+3)=+6(2)(-2)×(+3)=-6(3)(+2)×(-3)=-6(4)(-2)×(-3)=+63、观察上面四个式子,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正数乘正数积为( )数负数乘正数积为( )数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4、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例如:(-5)×(-3) 两数相乘(-5)×(-3)=+( ) 同号得正5×3=15 把绝对值相乘所以 (-5)×(-3)=1512)()21( )(2)()21(2)()21(=--+异号得负 =--+ 两数相乘-+再如⨯⋯⋯⨯⋯⋯⨯ 0-2 -4 -6 -8 3分钟前蜗牛在l 上点O 左边6c m 处,这可以表示为(-2)×(-3)=-6 ③(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 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0 2 4 63分钟蜗牛应在l 上点O 右边6c m 处,这可以表示为(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 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2)×(-3)=+6 ④5、例1:(1)(—3)*(+9) (2)(-15)×(-3) 五、计算:=?--=?--)56(65(2))213()311(1)(⨯⨯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数a 的倒数是什么?六、P30例2(可布置学生自学)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0C,攀登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七、练习:P30第1,2、3题八.作业:P38 1,2,3 九.小结: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本已学过正数与零的乘法运算,在中学已引进了负有理数以学过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后进行的。
因此,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较易找出 规 律,对 于 几 个 不 为 0的有理数相乘,学生也容易抓住其运算的两步骤,即先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与练习相结合三.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请同学们先合作做个游戏:用9张扑克牌(可以替代的纸片也行)全部反面向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看看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结果怎么样,你能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吗?(二)、探究新知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 (×4)×(-5),(-2) ×(-3) ×(-4) ×(-5).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2、利用所得到的规律,看看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三)、新知应用1、(P31页)例3,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7.8×(-8.1)×O× (-19.6)师生小结: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2、练习计算1)、—5×8×(—7)×(—0.25) 2)、5812 ()() 121523 -⨯⨯⨯-图表 1 图表23)5832(1)()()0(1)41523-⨯-⨯⨯⨯-⨯⨯-1页(四)、小结(五)、自我检测一、选择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A.一定为正B.一定为负C.为零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A.(-7)×(-6)B.(-6)+(-4);C.0×(-2)(-3)D.(-7)-(-15)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2)×(-3)=6B.1(6)32⎛⎫-⨯-=- ⎪⎝⎭C.(-5)×(-2)×(-4)=-40D.(-3)×(-2)×(-4)=-24二、计算 1、(-7.6)×0.5; 2、113223⎛⎫⎛⎫-⨯-⎪ ⎪⎝⎭⎝⎭图表 3 图表 4 .3、38(4)4⎛⎫⨯-⨯-⎪⎝⎭; 4、;38(4)(2)4⎛⎫⨯-⨯-⨯-⎪⎝⎭.5、111111 111111234567⎛⎫⎛⎫⎛⎫⎛⎫⎛⎫⎛⎫-⨯-⨯-⨯---⨯-⎪ ⎪ ⎪ ⎪ ⎪ ⎪⎝⎭⎝⎭⎝⎭⎝⎭⎝⎭⎝⎭图表 5 ;6、111111 111111 223344⎛⎫⎛⎫⎛⎫⎛⎫⎛⎫⎛⎫-⨯+⨯-⨯+⨯-⨯+⎪ ⎪ ⎪ ⎪ ⎪ ⎪⎝⎭⎝⎭⎝⎭⎝⎭⎝⎭⎝⎭图表 6.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二.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与练习相结合三.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7)×8 8×(-7)[(-2)×(-6)]×5 (-2)×[(-6)×5](2),(-453)×(-72910)(-28910)×(-853)[12×(-73)]×(-4)12×[(-73)×(-4)]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二)、探究新知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3、归纳、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即:ab=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即:(ab )c=(三)、新知应用1、例题用两种方法计算 (12+16-12)×12 3页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1)(-7)×(-43)×514 2) 91118×15.(四)、小结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五)、自我检测1、(-85)×(-25)×(-4);2、(-87)×15×(-171);3、(151109-)×30;4、2524×(—7).5、-9×(-11)+12×(-9)6、75373696418⎛⎫-+-⨯ ⎪⎝⎭7、31810.443⎛⎫-⨯-- ⎪⎝⎭4.2 有理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倒数的求法。
难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怎样计算8÷(-4)呢?根据除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因为(-2)×(-4)=8所以8÷(-4)=-2 (1)8×(-41)=-2 (2) 于是有 )41(8)4(8-⨯=-÷ (3)(3)式表明: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41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一4,等于乘-4的倒数41-。
二、创新活动:1、学生将①式中8或-4换作它数。
看②式是怎样的。
2、你由①=②会想到什么?如果用字母a 、b 来表示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这个数的倒数。
3、据以上发现,你会怎样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10(0)4()87()871)(3()5.0(211)2(5)25)(1(- -+ -- -÷÷÷÷4、结合以上算式的结果,联想到有理数除法法则。
完成P34填空。
5、练习。
P35页练习4个小题。
6、计算:6)()7624(--÷ 分析:有理数的除法化为有理数的乘法以后,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
7、补充练习图表 7图表 835)1212(5)(4)11436(4)()2138(75(3)20.25)451(2)(4)(36)(1)(÷÷÷÷÷- - - - --计算: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这个法则也可以表示成:)0(1≠⋅=÷b ba b a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教学方法:观察、类比、对比、归纳三.教学过程1、学前准备、计算1)(—0.0318)÷(—1.4) 2)2+(—8)÷22、探究新知(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法,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