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表现手法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冲破理性的束缚——超现实主义艺术信仰梦境、幻想、潜意识的无穷威力:超现实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

达达主义杜尚给蒙娜丽莎加上的小胡子:启发了超现实主义的视觉领域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

杜尚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上了小胡子。

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

他无视约束的品性。

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

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

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其思想。

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两种风格的超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

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布雷东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

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

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

它趋于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

”——安德烈布雷东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

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

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

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

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

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

”基里柯的幻觉艺术和超现实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他出生于希腊。

他运用多视点非传统式的构图,梦魇般的投影光线及不确定的色调,构成一种单纯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画面,造成神秘和不祥的宁静气氛,引起人们极大的幻觉,画中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

基里诃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

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基里科代表作:一条街上的忧郁和神秘画面中那泛黄的寂静给人紧张不安的感觉。

本来稳定的街道因为作者扭曲处理了透视关系和非正常的光影表达使得整个画面变得不安,而嬉戏的孩子面容不清,在远处等待着她的是一个男子(手持棒子?)这是一个不可理喻、充满未知恐惧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斯·恩斯特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是德国画家和雕刻家,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凡高、麦克、康定斯基、毕加索、基里柯等人的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

后来,他结识了阿尔普,创建科隆达达派,是重要的达达派画家。

1924年,他在巴黎与其他人合作创建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与恩斯特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一样,它是令人费解的。

我们看到,木头拼贴而成的房子及栅栏分别越出了左右画框。

田野、天空和远处的建筑构成了一个看上去十分美好的小世界。

在这个小世界里,门铃被夸张得那么大,但手却始终够不着它。

夜莺会带来美妙歌声,却吓着了两个孩子。

显然,我们对此无法理解、无法解释,这是一个一反常态的梦幻世界。

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Salvador Dail 1904-1989)达利:自我营销的大师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就是那个用尽毕生宣传超现实主义的人,他虽不是该风格的创始人,但超现实主义正是因为他才变得主流。

当人们提及达利,想起的不仅仅是他的画作,那流淌着的钟,还有那上扬的胡子,他的装扮、文章、口才以及行为,他将超现实主义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达利是世界上第一个放纵地进行自我宣传的艺术家,他是第一个将粗俗的玩笑带进华而不实,却又真心实意的纯粹的艺术世界的艺术家。

他是后世超级明星艺术家的先驱,比如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还有达明安·赫斯特。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il),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

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世界躲不开达利这个疯子1920年,一个刚刚准备踏上艺术创作道路的16岁少年在记事本中写道:“我将成为一位天才,世界将为我倾倒。

”年少轻狂的呓语很多人都曾说过,但达利竟然做到了,而且毫无疑问,达利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他自己。

达利的油画《原子的丽达》达利在45岁时创作了《原子的丽达》这幅画,它舍弃了达利一贯的令人观后联想翩翩、奇妙而又令人不安的所谓的“达利风格”,画面充满了寂静与慈爱。

这幅画的主题是希腊神话中的“丽达与天鹅”,丽达是斯巴达王迪达雷欧斯之妻,是位绝世美女,爱恋丽达的万能之神宙斯变成天鹅,接近住在河边的她并与其共度良宵。

达利把巨匠雷奥纳多?达芬奇以及丁多列托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均描绘过的这一古典题材,再度运用,并以其爱妻加拉为模特儿,营造出独特的幻想空间。

达利的经典之作:永恒的记忆《永恒的记忆》,这是一幅另人震惊的作品,这里向人展示的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静,没有人影,也没有鸟兽,在一片荒凉的旷野上,只有几个软绵绵的钟表,或挂在枯枝上,或摆在桌台上,或搁在一个不明物上,在这幅幻象中,一切事物不近情理,却又表现了可知的物体。

表现人们心中的幻觉或梦想,创造出了一种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

达利表现欲念之作:《加拉丽娜》在达利的一些画上,经常出现他妻子加拉的肖像,但画面的景象都十分奇特,这幅名为《加拉丽娜》的加拉肖像,则表达了他对弗洛伊德性心理意识的揣测。

一个木然前视的中年女性,露出自己的一只乳房,左肩上衣被撕破,她瞪大了满足的眼睛。

这幅画体现了达利对弗洛伊德潜意识的兴趣,他试图在肖像中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达利: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描绘的是加拉的一个梦境,一个由于蜜蜂的蜇刺而引起的荒诞离奇的梦。

画面上,裸体的加拉悬浮在一块礁石上休憩,而礁石则漂浮在海面上。

在加拉身旁,一只红色石榴飘浮在礁石边,一只小蜜蜂正专心致至地围绕着石榴“工作”。

加拉的左上方,大石榴裂开了口,裂口中窜出一条大鱼,鱼夸张的大嘴中又跃出两条斑斓猛虎,张牙舞爪地扑向加拉柔软的躯体...达利设计的震慑人心的华丽超现实珠宝说到达利,人们马上想到的是他的那些超现实主义绘画,但达利设计的珠宝也是绝对不应该错过的艺术杰作。

他早期的尝试产生非常惊人的视觉效果,那些红宝石和珍珠做成的性感红唇、那只滴着宝石眼泪的眼睛、被钻石破碎的红宝石心、布满精致小骷髅头的葡萄状胸针…珠宝成了他的超现实的另外一个载体。

达利对于珠宝的兴趣,据说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对于爱人Gala 的爱。

在达利的眼中,只有最奇异的东西才能配得上她。

达利曾经为她设计了一枚心形胸针,黄金质地的心形底座上镶嵌着红宝石,象征着血液和血管。

当Gala走动的时候,这枚胸针会随着她的脚步而跳动,这才是这个珠宝最震慑人心的地方所在。

超现实主义大师:马格利特( Rene Magritte 1898-1967)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和达利的作品相比,马格利特的作品更加写实,在具象的物体下,却标注了一种智慧上的嘲讽,一种思辨的精神。

马格利特就像一个谜,极其神秘,引起误解,而他诗意般的创作,为人们打开了解悲观主义的大门。

他曾说过: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降临,不专注地观看事物就不会有所发现,人们将永远看不见所想要的东西。

对于奥秘,人们不必去谈论它,而应去捕捉它。

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利特雷尼·马格利特 Rene Magritte(1898年-1967年),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成员之一。

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中最具有哲学思维的画家,专注于创作奇幻的、神秘谧静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作品里浮现一种死寂的安静,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表达的观点含括了从政治到哲学的理性世界。

玛格里特的生活和超现实在玛格里特作品中,超现实的感觉并不由于变形和歪曲,而是在真实场景的表皮之下,那些不可思议的奇怪并置所产生的冲突。

这让我们联想到他这个人,他总在自己的客厅画画,他和妻子是在市集上认识的,那时候,他15岁,她12岁。

他的邻居说他是有礼貌的人,带狗出去散步时,总是戴一顶圆顶硬礼帽。

如果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相遇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与艺术家,是作为一种“典型”,其代表的是不同领域的一种“象征”与“隐喻”。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而马格利特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有趣的是,爱因斯坦“肯定性”地谈论过艺术,马格利特则对科学有过反讽性的说法。

马格利特:这不是一只烟斗莱热的巨幅油画《三个女子》,充分反映了他的艺术追求。

这幅画以纪念碑式的尺寸表现了三个现代女工的形象。

她们看上去神情漠然,毫无个性,正一动不动地凝视观者。

画家将她们表现得仿佛是用铁管、螺钉和铆钉拼合而成,在严整、挺直的矩形背景衬托下,显得僵硬、呆板,有如机器人一般。

这三个女工的形象在造型上让人不免想起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一些女神形象。

也许,莱热是想借传统的母题,来象征现代:工业社会的女神。

马格利特: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描绘了戴圆顶礼帽的男子,表达了马格利特对匿名的关注和关于融入的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