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玻璃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作者:黄汉松
来源:《设计》2012年第02期
摘要:当读者在品读一件玻璃艺术品时,几乎都会无意识地说出神秘、诗意、梦幻等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审美现象,根源在何处呢?直到—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著作才发现:现代玻璃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超现实主义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现代玻璃艺术中,玻璃材质的物性所显现出诗意言说的隐喻,与超现实主义符号言说的隐喻产生共鸣。
因此,文章旨在浅谈现代玻璃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关键词:现代玻璃艺术超现实主义梦幻诗意隐喻
一、现代玻璃艺术的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
现代玻璃艺术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走向多元化,出现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倾向,然而,它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最为深刻,另外加上玻璃材质的特殊物性等因素,因此,在现代玻璃艺术中出现了显著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超现实主义玻璃艺术经历了自发期(如中世纪彩绘玻璃,虽然它的本意是为宗教服务)、个人喜好期、自觉期(20世纪60年代国际工作室玻璃艺术运动至今)。
二、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玻璃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玻璃艺术中往往通过符号的隐喻形式,即运用时空重构、生命体重塑、符号重构等方式,营造一个神秘、怪诞离奇、非现实的梦幻世界,表现人的深层精神世界,满足内心本能的欲望。
它具有符号梦幻性、具象性和神秘诗意性的美学特征。
三、超现实主义的玻璃艺术的代表人物作品分析
(一)史丹尼斯拉夫李宾斯基(StanslavLibensky)
李宾斯基是一位典型的捷克玻璃艺术大师,同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玻璃艺术家之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把玻璃作为表达艺术观念的媒介,以另外一种方式来演绎玻璃艺术。
他采用铸造和切割技术,开始挖掘玻璃表面及内部的光学特性。
在造型上有意地安排一些孔洞、缝隙,让光线穿透,并赋予特殊的含义。
如拱形系列中的《门》、三角形系列《金字塔的绿色眼睛》等作品,其中《门》拱门优美的弧度,中间开口的一线天及左右两边分开的尺度感,营造了一种诗意空间,而面积和体积、斜面与直面的协调比例则达到了几何形而上美学的标准。
形而上画家基里柯说过:“一个弧中,仍然有东西是不完全的,必须而且可以去完成一一这就形成预感。
由于这个原因,即使一个环也总象征某些超道德或不道德的东西。
这个想法替我解释了一般的门廊和拱门总给我的一种明显的形而上之感。
”又说,“超越现实的象征通常可以在几何形象中看到。
例如,三角不但在古代,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当作一种神秘且魔幻般的
符号用于通神学的教义里,且必定常在看它的人身上一一无论他知不知道这个传统一一引起一种不安,接近害怕的感觉”。
而在超现实主义中,孔洞则指代门窗,门窗有能力“把心灵带往别处的能力”。
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雅在《现实生活》(Lavie immediate)中写道“门开了,窗户露出来寂静的大火燃烧起来了,它使我头晕目眩/一切都是我永远也不愿遇见的生灵。
”另外,门窗还有可能象征梦。
在超现实主义中,门、窗是梦与神秘的非现实思想和现实思想之间的隐喻通道。
(二)保罗·斯坦卡
达利曾说过:“我绘画的唯一野心是利用精确的、最帝国主义的狂暴工具使具体的非理性意象物质化。
客观上,幻想的世界和具体的非理性世界也许如同现象的外表一样,是明显、坚实、有说服力、可认识和具有传染性的”。
他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表象或许与幻想世界和具体的非理性世界存在着某些同一性,以及通过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同一性规律,将一些毫不相干的事物重新排列组合在一起,重建一个似是而非的梦幻世界。
在此我们来分析美国现代玻璃艺术家保罗·斯坦卡的作品,他表现自然而超越自然,将生命的神奇和瑰丽保持永恒。
作品《面具、花束、人物与昆虫的生物柱》采用灯工和浇铸的工艺,对作品中的物象进行超写实的描绘,并将现实世界中的花草、面具、人物组合在一起。
读者可以看懂斯坦卡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但它反理性和反逻辑、怪诞而神秘的整体效果却让读者费解、不知所云。
因此,保罗·斯坦卡在创作上的构思,采用拟态,重构、象征的手法经营梦境和幻觉的效果,与达利有异曲同工之妙,达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重塑人类精神世界的目的。
(三)斯蒂文·温伯格
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主要来自潜意识的现实。
它是一种由主体对梦境里物象的解构重组,打破传统美学原则,获得一种神秘的、梦幻的意境,以产生一系列清晰可辨却又超越现实世界的物象。
玻璃艺术家斯蒂文·温伯格的作品《梦幻之船》系列,他视玻璃中的气泡是玻璃的灵魂,是生命。
自由的空气在一瞬间被冰封在玻璃中,形成气泡,在光的作用下,气泡变得轻盈而灵动,释放出无穷的神奇魅力,因此他以气泡表现生命奇迹,在创作中追求气泡的审美价值和内涵。
船系列是艺术家回忆童年家乡宁静的海,船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自由自在地摇曳,这种自由的状态正是艺术家对生命、对人生的向往。
作品以抽象船体的造型为基本型,船底以冰花肌理表现波光粼粼的海面,船体里面安排了大小、高低有序的向上升腾的气泡,宛如海底世界。
艺术家通过冷加工将其作品进行切割、极度抛光,利用玻璃的透明、折射特点建构一个矛盾空间,继而来营造梦幻的、神秘的意境,把现实中的不可能变为视觉上的可能性。
(四)大卫·李奇
大卫·李奇的作品具有怪诞离奇、黑色幽默的特点。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对人类的某些行为起到批评的作用。
如作品《演讲者》、《奖励》都具有讽刺意味。
评论家指出:“李奇的作品荒诞感伴随着讽刺空想,又富于同情心和幽默,已经与爱德华·李尔无意义的诗或艾莉丝
的白日做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超现实主义评论家亚历山德里安认为“黑色幽默”是超现实主义的特点之一,这种幽默不在于本身的可笑,而在于含有悲剧性,含有讽刺的特色。
结语:超现实主义玻璃艺术对国内玻璃艺术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