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湾核电站5/6号机组CC井孤石处理专项施工方案版本:A0 状态:PRE批准:审定:审核:编制:核工业南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五月目录1编制依据 (4)1.1有关文件 (4)1.2规范 (4)2概述 (4)3资源配置 (5)3.1人员组成 (5)3.2主要机具、工器具配置 (5)3.3材料 (5)4施工准备 (6)4.1现场施工准备 (6)4.2材料 (6)4.3劳动力和机具、工器具 (6)5施工顺序 (6)5.1 施工层段划分 (6)5.2总体施工顺序 (6)6施工方法 (6)6.1测量放线 (6)6.2砖模砌筑 (6)6.3垫层施工 (7)6.4钢筋施工 (7)6.5模板施工 (8)6.6混凝土施工 (8)6.7施工缝处理 (9)6.8锚固钢筋施工 (9)6.9成品保护 (9)7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10)8质量验收标准 (10)8.1施工前准备 (10)8.2钢筋工程 (10)8.3模板工程 (11)8.4 混凝土工程 (11)9 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2)10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13)10.1钢筋工程 (13)10.2模板工程 (13)10.3混凝土工程 (13)10.4施工现场 (13)10.5动火作业 (13)11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13)11.1 安全生产 (13)11.2 文明施工 (14)12 危险源辨识 (16)13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清单 (24)1编制依据1.1有关文件——5/6号机组虹吸井结构设计图纸——现场情况及有关会议纪要1.2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B1499.2-2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2概述田湾核电站5、6号机组CC井(虹吸井)基坑已开挖完毕,本方案涉及的边坡区域为两级边坡,其中一级边坡为块石回填层放坡,二级边坡为岩质边坡,岩质边坡坡顶标高+3.00m左右,基底标高-12.25m。
边坡行成后,因局部有体量较大岩石下伏绿泥石片岩,且该绿泥石片岩已面层风化,有少量渗水,为防止绿泥石片岩继续风化造成上部二长浅粒岩块根部悬空,对基坑内的施工造成隐患,受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委托,特制定本方案对该隐患进行排除。
孤石处理方案采用混凝土挡墙方式,详见附图1。
3资源配置3.1人员组成(1)参加施工人员工种齐全,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均持有效证件。
(2)参加作业人员已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已考试合格。
(3)参加作业人员具有较强的技能,并经过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方可上岗。
(4)劳动力的配置见表3.1.1劳动力配置表表3.1.1机械设备表表3.2.13.3.1主要施工材料见表3.3.1主要施工材料表表3.3.14施工准备4.1现场施工准备A.基底清理完毕。
b.水电供应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c.道路和施工场地应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d.测量控制点已移交并已测放完毕,并经验收合格。
4.2材料模板、木方、钢管、脚手板等周转性材料以及消耗性材料已到场,钢筋等材料已经进场且质量验收合格。
4.3劳动力和机具、工器具劳动力及施工机具已组织进场,施工人员均已培训合格,机具、工器具试运转正常,相关机具已报验并验收合格。
5施工顺序5.1 施工层段划分根据结构及尺寸特点对其进行分段,各施工段根据下列原则进行施工层划分:自下而上一次浇筑高度不大于3.5m。
5.2总体施工顺序各段施工顺序如下:锚固钢筋施工→垫层施工→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6施工方法6.1测量放线测量员根据本方案侧放出外模板边线,然后标记出双排纵向钢筋位置。
6.2砖模砌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A1及A2区段自基底起砌筑砖模,砌筑的砖模应从边坡坡底开始,宽度范围超出模板边线0.50m,砖模顶标高为CC井筏基顶标高。
砌筑的砖模型号为MU7.5黏土砖。
对于局部有基层不平,高差大于2cm时则下铺碎石或砂浆找平。
砌筑时底板砖模位置准确并具有足够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砖砌体接槎处灰缝砂浆密实,缝、砖平直。
6.3垫层施工垫层施工原则为寻求基底整平,当场地高差较大时分段找平。
混凝土浇筑:采用C15混凝土,垫层厚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测定,采用汽车泵输送,人工摊铺后,按标高控制线找平,表面采用木抹子抹平。
混凝土养护:在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6.4钢筋施工(1)钢筋进场检验钢筋进场按照炉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识外观检查,并按规范要求抽取使用做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通过报验后方可使用。
钢筋进场时应出示其质量证明文件,包括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单,每件钢筋均应带有标识牌,验收人员要把标识牌上的炉号标识在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上。
a.外观检查:钢筋外观应平直、无损伤,且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b.力学性能检验:同批次根据进场吨数不超过60吨作为一个检验单位,每个取样单位任意选出两根钢筋取两组式样,其中一组作抗拉试验,另一组作冷弯试验,取样时钢筋端头1m部分应去掉。
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弯曲试验均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要求。
钢筋进场检验合格后要分类堆放在专用场地上,钢筋距两端1/6长度出用通长的200mm×200mm木方垫起,雨天宜用彩条布遮盖。
钢筋堆放要挂标识牌,标识牌应明确钢筋型号、是否可用、使用部位、负责人等信息。
(2)钢筋制作将同规格的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减少料头,钢筋加工的切断口要平整,无马蹄形或弯起现象,切断长度的偏差控制在100mm以内;钢筋弯曲点处不允许有裂纹;钢筋调直采用机械调直。
对有弯钩和曲线的钢筋,应先加工3~5根,检查其规格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后,才能批量加工。
(3)钢筋保护层根据图纸要求,钢筋保护层使用混凝土垫块,厚度30mm。
(4)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应采用20#扎丝进行绑扎,扎丝应绑成八字扣,且至少扭转两圈。
钢筋可采取一次绑扎成型或分层绑扎,主要依现场施工条件作出调整。
钢筋绑扎时先绑立筋,再绑水平筋及拉结钢筋,钢筋绑扎完后,安装保护层垫块。
在绑扎钢筋时,可以固定在临时支撑或外围脚手架上,待安装模板时拆除。
(5)钢筋接头及锚固钢筋采用绑扎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300mm,各接头间错开距离不小于1700mm,接头在同一位置错开率为25%。
(6)钢筋检查钢筋绑扎的允许偏差如下表6.4-1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表6.4-1本工程除A1~A2段采用砖底模外,外模及墙体两端侧模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模板背楞横向采用60×100mm木枋,@300mm,竖向为60×100mm双木枋(必要时采用φ48×3.5脚手管),@900mm。
可采用锚固钢筋与对拉螺杆焊接方式配合进行模板加固。
墙体外侧双排脚手架,立杆间距900×900mm,横杆步距900mm。
模板的检查: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能有积水。
模板的拆除:当混凝土终凝后,带模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拆除时避免其缺棱掉角。
6.6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的入模要求垫层选用强度C15的混凝土,墙体混凝土等级为C25。
(2)混凝土浇筑受场地条件限制,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浇筑。
(3)混凝土振捣振捣棒操作应做到“快插慢拔”的原则,每一振捣点振捣时间为25~3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30cm,在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5~10cm。
底板混凝土振捣后,用长刮尺抹平拍实、并用大抹子抹压密实。
(4)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终凝后,采取自然养护,表面覆盖一层麻袋(土工布),并洒水湿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6.7施工缝处理(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2)在混凝土终凝前用钢筋头对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进行刮毛,或在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凿毛,并去除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的石子,用高压风管吹去表面的灰尘,均匀露出粗骨料,形成粗糙面,再次混凝土浇筑前,保持24小时充分湿润。
6.8锚固钢筋施工锚固钢筋是锚固在岩质边坡上的,采用手风钻进行施工,钻孔孔径40mm,锚固长度不小于1.0m,钢筋规格为HRB400型25mm钢筋。
孔内关注1:1水泥浆,水泥采用P.O42.5。
6.9成品保护(1)钢筋工程a.加工好的钢筋,在加工场地贮存或运至现场未安装前应分别按工号,结构部位、钢筋编号等进行堆放,并挂牌标识,在堆放过程中,要保持钢筋表面洁净,不允许有油污,泥土或其他杂物,贮存期不宜过久,以防钢筋锈蚀;b.预制成型的钢筋在安装前要与设计图纸和配料单进行查对;c.在运输和吊装钢筋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钢筋碰撞它物,不使钢筋变形;d.绑扎侧墙钢筋时可搭设双排架,严禁登踩钢筋上进行绑扎;e.注意保护钢筋保护层垫块。
(2)模板施工a.模板使用前要刷脱模剂,刷脱模剂时严禁接触预埋锚筋,刷完后的模板不得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b.不得随意拆除模板有关连接插件及螺栓,以保证模板质量;c.不得用重物冲击已安装好的模板及支撑,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d.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保证模板不受损坏;e.拆除后的模板及时清理,修整、保持模板本身的清洁,完整及配套零件的齐全。
(3)混凝土工程a.浇筑时不得冲击模板和去掉模板支撑,连接件及螺栓;b.振捣过程中,不得直接振捣钢筋及模板;c.浇筑时,应指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的情况,如发现有变形、位移或堵塞应及时停止浇筑;7过程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前,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图纸、相关规范、设计变更等进行研究,做好技术交底以后方可开展施工工作。
(2)每一道工序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对生产班组进行全面安全、技术交底,以及班组相关会议的宣贯,并做书面记录。
(3)做好每项工程材料的验收、复检工作。
(4)模板支设时要严格按照结构边线、标高施工,为避免出现胀模现象和保证截面尺寸符合要求,模板支设时,支设体系牢固,模板安装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发现模板有松动、鼓裂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浇筑,本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稳固后再浇筑。
(5)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