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7
( 2 ) 区分故意和过失 , 惯犯和偶犯 。 康 叔受封时 , 周 公代表成王作 《 康诰 》, 教他定 罪量刑要充分考虑犯罪的主观要件 :‚ 人有小罪 , 非眚 ( 不是由 于过失 ), 乃唯终 ( 一贯 ) , 有厥罪小 , 乃不可不杀 ; 乃有大罪 , 非终 ( 偶犯 ), 乃唯眚灾 , 时乃不可杀 。‛ 意即虽 犯小 罪 , 却 不是由 于过失 , 而是惯犯 , 就不 可不杀 ; 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 , 罪 虽大 , 但如果不是惯犯 , 又出 于过失 , 就不可处死 。
6
第三节
西周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 刑事法律制度 西周刑法充分地体现了周初法制指导思想 。 以 ‚ 誓 ‛‚ 诰 ‛‚ 命 ‛ 等形式发布的王命具 有最高法律效力 , 反映了周初法制为重大政治行 动服务的要旨 。 ( 一 )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 1 ) 因地 、 因时制宜 。 西周 开国 之初 , 首先是直接夺取商王朝的 京都 , 接着平定商纣 后人勾结商贵族的反叛 , 继而压服东夷各部族 , 逐步将其统治扩展到黄河下游 、 南方及至淮河流 域。
4
二 刑 西周的刑 ,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较夏 、 商都有 显著的发展 , 反映了西周统治者在这方面大大前 进了一步 。 值得注意的是西周中期穆王命司 寇吕 侯制定的 《 吕刑 》, 从内 容看 , 其基本精神仍 是贯彻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 在 ‚ 明 德慎罚 ‛ 方面尤其突出 , 可说是西周法制经验富有理论色 彩的总结 。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周是一个与夏、商几乎同样古老的部族,兴起 于适宜农耕的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大约在公元 前12世纪,其首领古公亶父为避免战事,成为商 王朝的一个属国。而在商朝晚期,王朝内外矛盾尖 锐、复杂,周人则通过季历(古公亶父之子)、文 王、武王三代的继续经营和扩张,逐渐强盛。
1
第一节
西周法制的指导思想
3
第二节
周礼及其与刑的关系
一 周 公制礼 据 《 左传 》 文公十八年记载的 ‚ 周 公制礼 ‛, 是在周 公的 主持下 , 对以 往的 宗法传统习 惯进行了整理 、 补充 , 制定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 等级制为 核心的 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 、 礼节仪式 ,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 ‚ 礼 ‛ 或 ‚ 周 礼 ‛。
12
( 3 ) 杀人越货罪 。 据记载 :‚ 凡民自 得罪 …… 杀人越货 。‛‚ 越 ‛ 即 抢劫 ,‚ 货 ‛ 即财物 , 即杀人并抢夺财物 , 相当 于今天的 ‚ 杀人抢劫罪 ‛。 也是侵犯生命与 财产安全的重 大犯罪 。 ( 4 ) 群饮罪 。 周公告诫康叔 :‚ 群饮 , 汝勿 佚 , 尽执拘以 归 于周 , 予其杀 。‛
8
( 3 ) 严惩犯上作乱 , 杀人越货 。 史载周 公 制 礼时确 定 :‚ 毁则 为 贼 , 掩贼为藏 , 窃 贿为盗 , 盗器为奸 , …… 有常无赦 。‛ 意即破 坏礼法是贼 ; 隐匿贼子是藏 ; 窃取财物是盗 ; 盗用国家宝器是奸 。 对于这些严重犯罪 , 必 须 加 以 严惩 , 决不宽宥 。 《 康诰 》 要求对于内 奸 、 外奸 、 杀人越货等亡命之徒 , 对于罪大恶 极以及不孝 、 不友的人 , 都必须及时处以重刑 , 决不宽赦 。
一 ‚ 敬天保民 ‛ 和 ‚ 明德慎罚 ‛ 商纣王倒行逆施 , 致使社会动荡 , 民怨沸腾 , 其内 外矛盾尖锐交织 。 而周 文王则趁此大搞 ‚ 裕民 ‛ 政治 , 诸侯大多叛商而归附文王 。 后 文王的 儿子继位 , 是为武王 , 武王灭纣 , 胜利 回师镐京 。 据说武王胜利回师镐京后曾 彻夜失眠 , 周 公问 他为什么 , 武 王 说 , 天 不 保 佑 商 朝 , 我们 才 能 成 功 。
2
二 ‚ 亲亲 ‛‚ 尊尊 ‛ 周初统治者十分重视在贵族内部提倡和贯彻 ‚ 亲亲 ‛‚ 尊尊 ‛, 即 亲其亲者 , 尊其尊者 的原则 。 ‚ 亲 ‛ 是相对于 ‚ 疏 ‛ 而言 ,‚ 亲 亲 ‛ 要求父慈 、 子孝 、 兄友 、 弟恭 , 主要从 家庭方面着眼 、 着手调整内部关系 。 ‚ 尊 ‛ 是 相对于 ‚ 卑 ‛ 而言 ,‚ 尊尊 ‛ 的涵义较广 , 不但父子 、 夫妻之间尊卑有别 , 在贵族之间 、 贵族与庶民之间 , 特别是君臣之间 , 尊卑也截然 不同 。
9
( 4 ) 严禁错杀无辜 。 ‚ 与其杀不辜 , 宁失不经 ‛。 意即处理两可的疑难案件 , 宁可偏 宽不依常法 , 也不能错杀无辜 。 传说这是舜帝的 刑官皋陶执法奉行的一条原则 , 担心错杀了贤人 、 好人 , 对国 家不利 。 商汤和 周 初发布的 文 告中 ,也有揭批桀 、 纣滥杀无辜的记载 。 可见 在夏 、 商王朝上升时期曾要求实行这条原则 , 周 初重提 , 其宗旨 则是对 ‚ 明德慎罚 ‛ 的进一步 强调 。
11
( 2 ) 寇攘奸宄罪 。 据记载 ,‚ 凡民自 得罪 , 寇攘奸宄 ‛。 ‚ 寇攘 ‛‚ 奸宄 ‛ 为 同 义词 。 ‚ 寇 ‛ 即 ‚ 贼 ‛,‚ 攘 ‛ 即 ‚ 夺 ‛ ,‚ 寇攘 ‛ 即强盗 。 ‚ 奸宄 ‛,《 广雅 ·释诂 》 云 :‚ 窃盗也 。‛ 即后世所谓 ‚ 盗窃 ‛ 罪 。 这是侵犯财产所有权的 重罪 。 将盗窃犯罪列 入重罪并施以重罚 , 反映了 在农耕社会统治阶级 对保护其私有财产的 极端关注 , 视为可能危及自 身统治秩序的严重犯罪行为 。
5
三 ‚ 礼 ‛ 与 ‚ 刑 ‛ 的关系 ‚ 礼 ‛ 与 ‚ 刑 ‛ 是西周 ‚ 法 ‛ 的两个基 本方面 。 ‚ 礼 ‛ 主要是贯彻 ‚ 亲亲 ‛‚ 尊尊 ‛ 原则 , 确认和维护封建伦理和等级关系 , 使 之制度化 , 并就国 家 、 社会和 家庭各方面的制 度和人们言行的规范等 , 作了全面的规定 。 ‚ 礼 ‛ 主要施于贵族内 部 , 要求通过教化 , 使人 们自觉地从积极方面为善 。
10
( 二 ) 西周时期的主要罪名 西周的刑事法律虽然已经失传 , 但从文献及 出 土文物的 零散记载中 , 仍发现那个时期对罪名 的一些规定 。 ( 1 ) 不孝 、 不友罪 。 据记载 :‚ 元恶 大憝 ( dui), 矧惟不孝不友 。‛ 即 首恶之罪为 ‚ 不孝不友 ‛。 ‚ 不孝 ‛ 即不孝敬父母 ,‚ 不友 ‛ 即不尊敬兄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