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体育教学模式第一节体育教学模式概述导入:请学生回答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采取了那种教学形式?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和意义(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教育理论界引进了苏联的教育理论,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4个基本阶段,这个教学过程反映在体育课上就是以掌握运动技能的顺序为主线设计的体育课堂教学程序,即“开始阶段(课堂常规、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等)---基本部分(技能练习和课课练等)----结束部分(放松练习和讲评)”的教学程序,它也被称为“三段制”或“四段制”教学程序。
上述这种教学程序比较能够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也有利于比较系统的运动技术传授和运动技能习得,并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身体锻炼,因此这种模式从新中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一段时期一直占了主导地位,形成一种惯例性的教学程序,以至于有人称这种教学程序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或“传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传习式”与“师徒式”有什么区别?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的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方法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非常活跃,最终形成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热潮。
随着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体育教学第一线,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成为最热的研究课题,广大体育教师依据各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结合面前的体育教学问题,不断寻求新的体育教程和体育教法,对各种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构思、实验和理论总结,各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报告层出不穷。
(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当前,中国体育教学的目标(为什么教的问题)业已明确,概括地说就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但是内容(教什么)的问题、教材(用什么教)的问题、课程(教多少)的问题、方法(怎么教)的问题等等则是体育教学改革深化中的问题,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是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以及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承上启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略的问题,因此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2.有利于简化教学问题模式的研究是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排除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抓住事物主要的、本质的部分进行研究。
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简化复杂的体育教学过程,将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因素突出出来,便于我们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概括的观察、总结和模仿。
教师:请举例说明简化教学?3.有利于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涉及的教学因素非常广泛,包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
从体育教学理论上来看,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从动态上把握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重视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从体育教学实际上看,体育教学模式既是体育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体育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它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是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可操作的行为,便于人们理解和应用。
4.有利于活跃第一线体育教师的研究第一线体育教师面临的日常工作就是对体育教学的设计,而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依据所学的理论来设计和改造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模式的研究,因此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体育教师最需要的、最能与日常工作结合的、也是最具可行性的研究。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结构美国教育者乔尹斯(B.jyce)和韦尔(W.weil)在《教学模式化》(M.del.fTeaching)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
本教材综合教学论中对教学模式的定义和中国体育学者对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并对上百种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得出:(1)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根据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提出来的;(2)体育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3)各个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同主要反映在其教学过程的结构的不同设计;(4)教学模式的空间定位主要是教学单元,其次是教学课。
因此,我们可以把体育教学模式作如下的定义: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由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即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
这三者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结构是支撑教学模式的“骨架”;教学方法体系是填充教学过程的“肌肉”;而教学指导思想则是内含在“骨骼”与“肌肉”中,并起到协调和指挥作用的“神经”。
教学指导思想(神经)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理论性;教学过程结构(骨骼)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教学方法体系(肌肉)则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体育。
举例来说,要建立一个“发现式教学模式”时,提倡启发学生发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思想就是这个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决定了这个教学模式的性质、研究方法和效果评价,起着指导的作用;然后要根据这个思想建立一个具有“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结构,即“设定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学习——集体讨论——提出答案”的教学过程,该过程是单元的过程,由相应的课来组成;其后,还需要用一些相应的教法来填充和丰满这个教学过程,如设问的方法、提问的方法、提供思考线索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验证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等。
教师:请举例说明动作技术教学中的“设定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学习——集体讨论——提出答案”?当上述三个基本方面的要素都具备了,这个教学模式就基本形成了。
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体育教学思想的“神经”、教学过程基本结构的“骨骼”和教学方法的“肌肉”时,体育教学模式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了。
第二节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一、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属性本教材根据对各种先行研究的归纳,提出体育教学模式的6个基本属性:即理论性、稳定性、直观性、整体优化性、对应性和评价性。
(一)理论性所谓理论性是指任何一个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都必定反映了某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都是一种体现了某个教学过程理论的教学程序。
只有以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比较完善和清晰。
因此,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及理论的依存关系,形成了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属性。
(二)稳定性一个体育教学模式的确立实际上是一个新型的体育教学过程结构的确立,既然是结构,就必然有相当的稳定性。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无论在什么时候运用这种模式教学,其基本的程序和主要的环节都不应有大的变化(当然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条件变化做些细微的调整是可能的)。
如果某个教学模式在不同人和不同时间运用时都要产生大的变化,那就说明该教学模式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还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教学程序模型。
(三)直观性直观性也可称为可操作性,任何一个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都意味着它和以往的任何体育教学模式是不同的,都具有某种显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教学效果。
如不具备这一点也就说明它是雷同于或相似于其他旧有教学模式的。
所谓新的特点和独特的教学效果一般都体现在整个教程安排的特殊结构或某个特殊的教学环节上,因此应该是很显明的。
这就使人们可以根据其特定的教学环节和独特的教程安排来判断是不是属于此种教学模式(直观性),这个特性还可以使人们通过设置其独特的教程或特定的教学环节来重现该教学模式(可操作性或可重复性)。
教师:你能举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吗?(四)整体优化性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也意味着一个教学系统的改变,也就是指在某个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选定统合起来,组成一个全新的教程。
因此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必然产生一个教学程序的整体优化,并由此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只有某一局部的改变而没有整体的优化,也就还不能说已经形成一个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五)对应性任何一个体育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和绝对的,都是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和特点的教学过程,因此它一般有一个大概的适应范围,如适应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场地设施条件等。
由于各个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不同,其对应的范围也会有大有小。
(六)可评价性所谓可评价性是指任何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确定,必有着与其整个过程相应的评价方法体系。
评价既体现其教学思想的依据,也反映其教学过程结构的评价,也有对其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的客观评价。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性评价,既体现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观,也体现体育教学组织过程的可行性。
因此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应可以对实施这个教学模式的教师给予明确的教学评价,这不仅仅是对该教师对教学模式理解程度的评价,也是对教师参与、认识和学习能力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使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更符合其自身的规律性。
二、体育教学模式与其它体育教学因素的联系与区别(一)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联系与区别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却不能等同。
一般说来,一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会有一个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但有时也会出现一种体育教学思想有几个教学模式,或一个教学模式受几种教学思想所指导的现象。
无论怎样,教学指导思想必然反映在其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之中。
如主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思想必然存在于“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必然有“设定问题”、“学生提出假设”、“边验证边学习”、“讨论”、“提出答案”等独有的教学环节,这些环节充分地体现了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教师:是否所有的教学模式都能反映相应的教学思想?(二)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任何一种特定教学模式都会有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的功能。
但是,提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却丝毫不意味着形成了体育教学模式。
特定的教学模式以其特殊的功能,与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相对应,但是特定的目标并不能固定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特定的目标也可以通过多种模式来完成。
因此,有的学者用特定的目标来代表教学模式的说法应该说是不准确的,如“发展运动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方略和教学设计,从这一点来讲,教学模式本身就是教学方法的一部分,但相对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来说,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上位层次(参阅教学方法一章的有关论述,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层面的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方法的结合体。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体育教学方法本身并不等于体育教学模式,某个教学方法的改变更不能成为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甚至几种新方法的结合也不能称为教学模式。
比如,一个体育教师只是运用了新的“提问”方法,就不能说就是发现式教学模式。
教师:你能举例说明模式与方法的关系吗?(四)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的联系与区别从广义上讲,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体育教学组织方法,但体育教学模式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狭义的体育教学组织还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