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练习题1.、试述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战乱和分裂(长期频繁悲剧性情感基调以悲为美)(2)饥馑、疾疫夺去无数人性命(3)文人命运,文人卷入政治斗争(魏晋名士少有全者)(4)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游仙诗的流行感伤的生命意识笼罩着整个时代。
影响:(1)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人性觉醒,开始追求诗文艺术形式美,而不强调“寓教训”。
(2)文学从广义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其独立地位确立。
(3)对文学各种体裁有比较明确细致的区分,对各类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比较明确的区别;(4)对文学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⑴反映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诗》曹植《送应氏》阮瑀《驾出北郭门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蔡琰《悲愤诗》(五言)⑵表现政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植《白马篇》《薤露行》《杂诗》(其五、六)刘桢《赠从弟》⑶强烈的生命忧患和悲剧色彩曹操《短歌行》《龟虽寿》徐干《室思诗》阮瑀《七哀诗》曹植《赠白马王彪》《赠徐干》曹植《野田黄雀行》《吁嗟行》⑷鲜明的个性特征曹操《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野田黄雀行》、《吁嗟行》3、建安风骨的内涵是什么?试加以阐述。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廊清天下的盼望,悲天悯人的情操配合建功立业的壮志,正是建安风骨的内涵。
4、试述建安诗歌的艺术成就。
⑴五言诗繁荣并走向成熟——“五言腾踊”曹植大力写作五言诗,存诗90多首,其中60多首是五言诗。
曹丕许多五言诗干脆称为“杂诗”,而不用乐府古题,无复依傍地创作。
三曹曹植“建安之杰” 七子王粲“七子之冠冕”⑵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曹操全部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存诗20多首曹植诗歌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通过曹植才获得完成。
⑶艺术形式美的创造:曹丕诗歌:感情缠绵悱恻,笔调细腻婉转;善于创造意境,情韵极浓。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⑷语言纤丽工巧,音韵和谐。
五言诗繁荣成熟,四言体再创佳篇,出现了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为七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简述曹操在建安文学发展中的贡献。
是建安文学全面的开创者,为建安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1)曹操自觉地向乐府民歌学习,其诗全部是乐府诗。
由此开创了建安文学象乐府民歌学习的风气,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曹操多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或反映社会动乱人民苦难,或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写雄伟抱负,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3)他的乐府诗突破乐府音律的限制,根据不同的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新形式,具有创新精神。
6、试分析曹丕对诗歌艺术形式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第一首七言诗是东汉张衡的《四愁诗》,全诗基本是七言,但其中四句带有“兮”字,缺乏艺术性,语言质朴,还不能算是完整的七言诗;而《燕歌行》全部采用七言,感情缠绵动人,语言清新流利,更加成熟优美,是七言史上的一个新的标志。
7、试分析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内容:曹植诗歌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主要歌唱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
后期诗歌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内容分四类:①对自己、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代表作《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②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
运用“美人”的比兴手法寄物抒情。
以游子、思妇的关系来写君臣的关系,来表达臣不能受到君的重用。
代表作《七哀》;③述志诗。
直接表达了曹植的用事之心。
代表作《杂诗》;④游仙诗。
表达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反衬现实世界的黑暗生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借游仙来抒情,使中描绘的神仙境界,皆明净、高洁,实际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
艺术成就:曹植是建安文人中成就最高的作家,钟嵘《诗品》中称他为建安之杰。
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文人,共存诗90余首,其中五言诗有60余首他的五言诗脱胎于汉乐府,但在学习汉乐府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创新与发展,完成了汉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1)曹植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功能,曹植吸取了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的传统和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的优点,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绘复杂的事态变化,且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
如《赠白马王彪》;(2)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而又加以创新,常常以全篇为比。
如《野田黄雀行》,《美女篇》等;(3)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工于起调:其诗歌开篇运用如比兴手法传达某种情绪,以居高临下之势笼罩全篇,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善为警句:指曹植诗歌语言精炼。
(4)语言方面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为后来南北朝文人诗歌注重修辞技巧开了先河。
8、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是怎样评价建安文学的?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刘勰评价其为“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9、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是怎样评价正始文学的?“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10、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实质是什么?他们故意破坏礼教,违反世俗观念的行为正说明了他们内心是相信礼教的。
因为他们有自己内心对礼教的定义,所以无法接受当权者在破坏礼教之后又以所谓的礼教来约束世人。
他们以极端的方式反抗当权者,实质是对名教虚伪的礼教进行对抗,讽刺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并维护自己内心承认的礼教。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内容:阮籍的诗歌充满苦闷、孤独情绪和强烈的忧生之嗟。
A、强烈的忧生之嗟;B、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C、对现实虚伪、腐败的揭露和抨击;D、游仙和隐逸。
艺术成就:1、多用比兴象征的手法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香草美人寓写怀抱。
2、风格隐晦曲折。
12、简述嵇康诗歌内容及艺术特点。
内容:表现其追求自然,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污浊官场和虚伪礼教的抨击。
艺术特点:诗歌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风格清俊,锋芒毕露。
艺术特点:(百度的,仅供参考)①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雄辞彩语,错互其间。
②超尘脱俗,冲怀旷远;其五言诗,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
③多写其鄙弃世俗、回归自然、高蹈隐逸之志。
嵇康与曹操并驾齐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四言诗人。
④“嵇志清峻” 。
“简约严明,文约易广”的四言诗歌特点正好与这种“清峻”的艺术风格相吻合。
⑤四言注重“音律和谐”,“和谐”则显“圆润”。
⑥嵇康诗歌笔试飞动、蕴藉流转、飞动自如、文法高妙、气势昂扬、清丽深刻。
14、魏晋风度的种种表现是觉醒?是沉沦?试加以评说。
15、太康诗风特点是什么?⑴内容较单调,主要有:①拟古;②表现士人在政治道路上进退出处的矛盾和苦闷;③表现对生命的感伤和忧患;④官场应酬之作。
⑵追求艺术形式美,以繁缛为特点的诗风:16、刘勰《文心雕龙》中怎样评价晋代文学?简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创作成就。
“晋世群才,稍尚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糜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西晋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这七人代表了太康文学的最高成就。
潘、陆发展了曹植“词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艺术形式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作用。
17、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怎样评价永嘉东晋的玄言诗?钟嵘《诗品》曰:“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曰:“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为文体。
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18、试述左思代表作《咏史》八首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内容: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对贵族的蔑视和抗争;对寒士自身价值的肯定及其坎坷遭遇的怨愤和不平。
艺术成就:左思《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①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连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②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和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和咏怀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③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19、刘琨爱国诗篇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内容: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抒发诗人伤时感乱的爱国情怀和对晋室腐败的忧愤。
意义:诗人以其深厚的爱国思想和清峻悲壮的文风给枯寂的晋代诗坛增添了生气。
20、你是怎样认识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请举例加以说明。
郭璞《游仙诗》继承了《诗》《骚》比兴寄托传统,其写隐居高蹈及神仙世界,是仕途失意的反映,是壮志难酬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特殊方式。
如《游仙诗》其一,写仕宦之求不如高蹈隐逸,以保持品德完好和自身自由;《游仙诗》其三,含有讽刺权贵势要之意。
钟嵘《诗品》称其诗“辞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21、为什么说陶渊明的创作是独树一帜的?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
陶渊明的诗歌侧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题材的作品。
22、试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
思想意义:①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②淳朴的村居劳动生活和体验。
③描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④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悠然自得的心境。
其中也包含着对丑恶官场、黑暗的世俗社会和虚伪名教礼法的厌恶和摒弃。
艺术特色:(1)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
陶渊明的诗歌侧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2)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当中见绮丽。
23、鲁迅先生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他对自然的热爱,乡居生活的惬意;但陶渊明本有济世之志,但不得实现,其对隐逸的追求是一种出仕,而陶不是完全的忘却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