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治疗学

音乐治疗学

及如何运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

属于应用音乐心理学的范 畴。

目录简介历史 学科定义 治疗界观点 历史中的音乐治疗 我国历史记载 形成 领域 在中国的发展 交叉学科 相关信息展开音乐治疗学(2012-05-30 20:37:30) 音乐治疗学 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 以简介早在古代,人们已经知道音乐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治疗某些疾病。

如《旧约》上就曾记载扫罗王召大卫鼓琴驱魔(其实是精神不宁)的故事。

毕达哥拉已谈到音乐的“净化”作用,有助于人体健康,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

中国古代典籍也常谈到音乐对精神的作用,《春秋》就曾记载有用音乐为人治病的情况,《乐记》也谈到“乐行而伦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中世纪天主教寺院曾用圣歌来治疗疾病。

而阿拉伯的济里亚卜(?〜约850)还认为乌德的4条弦与人们的四种心理气质有关,又增加了一条弦,作为“灵魂之弦”。

西方最先较有系统介绍音乐治疗作用的书籍是英国R. 布朗所著的《音乐医学》。

奥地利医生P.利希滕塔尔(1780〜1853)则在1807 年写成了4 卷集的《音乐医生》,更详尽地介绍当时的探索成果。

以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

历史19 世纪中,音乐疗法曾在欧洲一度风行,但大规模应用音乐疗法则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用于治疗伤病员中的精神疾病。

由于有一定成效,被迅速推广。

1950 年,在美国成立了音乐治疗学的国家协会,专事探讨、推广音乐疗法,并出版了论文集及定期刊物。

西方各国也纷纷出现这类组织,并有国际性的专业交流活动。

目前欧美与日本除已有相当数量的这方面的专门著作以外,并有不少音乐院校与医学界合作,设立了以4 年学习为期限的音乐治疗专业。

学生毕业后担任专业的音乐治疗师,与常规医生合作,将音乐疗法与药物治疗配合使用,以求对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学院还成立了实验音乐生理学研究所,对音乐疗法进行基础性的研究。

近年来在中国,音乐疗法也逐步恢复,如气功疗法配以古琴音乐伴奏,即属此类。

有些精神病院的医生,也在开始将音乐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

目前音乐治疗的大致用法可简述如下:①用轻快活泼的音乐鼓舞振奋精神力量,可治疗精神呆滞症、老年性退化麻痹症、消极自我封闭症等。

②用柔和、优美的音乐,安抚烦躁不安或受压抑的精神现象,可用以治疗失眠症、抑郁症、挫折感等。

③用不同性质的音乐先后演奏,释放患者的精神压抑,转变人的心理状态。

例如对于躁狂性精神病患者先播放强烈的音乐使其产生共鸣,然后逐渐转换为平静的音乐使其安定下来。

④通过患者演奏乐器(或参加合唱)使其恢复自信和平衡感,再通过合奏训练使其逐步恢复集体意识,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等。

⑤将音乐作为一种背景,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工厂、旅店、酒楼播放,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环境气氛。

这种应用也逐步进入音乐治疗学的研究范围。

此外还扩大到广泛研究如何将音乐用于培养动物、植物,以求获得更好的预期效果,这方面的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从西方传入中国,从而开始了音乐治疗学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在本文中,笔者对音乐治疗的定义,历史,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也对音乐治疗学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

音乐治疗学是世纪中叶创建于欧美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应用学科,虽然从学科的创建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但是音乐治疗学却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传播开来,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

在中国,音乐治疗学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许多人并不知晓其为何物。

因此笔者力图通过本文对音乐治疗这个既带有心理及精神医学专业知识,又具有深厚的美学和艺术特性的学科的历史、现状进行一个概括性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音乐治疗学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学科定义目前世界上对音乐治疗学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得到各国公认的学科定义。

由于各国专家各自开展音乐治疗的领域及治疗方法的不同,所以各自有着自己的界定。

许多定义都谈到了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集心理学,医学,音乐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关于音乐治疗的定义也大多牵扯到应用心理治疗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1989年版〕是这样对音乐治疗学定义的:音乐治疗学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

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欧洲的音乐治疗专家斯•萨地则认为:音乐治疗,即用音乐对于疾病的医治、缓解或刺激。

日本《新音乐辞典》音乐治疗词条写到:音乐治疗是指通过音乐所进行的心理治疗,它以用音乐促进身心健康和培养人格的功能主义的艺术观为基础,属于一种应用音乐(心理学)范畴。

治疗界观点近年来在音乐治疗界公认的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Bruscia.K1998 年对音乐治疗学科所下的定义,即: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

然而从音乐治疗的临床实践来看,笔者认为,音乐治疗学从创建至今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它的研究领域还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展现和发展。

音乐治疗的应用范围不仅涉及到了心理学,医学,音乐学而且涉及到了精神病学,教育学甚至许多未知的科学领域。

音乐治疗学的临床研究还表明,其学科本身并不在于研究与别的学科理论的关系,而在于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音乐治疗学定义为集心理学,医学,音乐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学科,至少可以认为这样的定义对于音乐治疗学本身来说是不全面的。

音乐治疗学应该是一门以音乐的实用性功能为基础,系统的研究用音乐作为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的科学,而只要是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应用音乐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活动,都应属于音乐治疗的范畴。

历史中的音乐治疗虽然音乐治疗学是近代才兴起的学科。

但用音乐来祛病强身的作法无论中外均古已有之。

在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和现在尚存的原始部落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音乐活动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例如,生活在西伯利亚一带的“撒满”(shaman),“撒满”其实就是巫医,这里的土著部落认为巫医可以通灵治疗疾病。

“撒满”乞求神灵通灵的方法就是音乐和舞蹈仪式。

通灵的时候,部族里的许多人在“撒满”的领导之下聚集到一起疯的仪式会延续几天几夜,最后让在场的所有人达到一种迷幻状态,许多人甚至毫无知觉以至于可以跳到火堆里而不觉得疼痛。

在古代与现存的原始部落之中,生产力十分低下,在基本生活的温饱和安全都尚未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人们不可能把经历放在与自己的生存毫无关系的娱乐和审美活动中去。

因此音乐与舞蹈仪式对于他们来说并非审美娱乐功能,而主要的作用在于乞求神灵,驱除病魔。

事实上,部落中的巫医总是同时监管音乐活动和医生的职责。

虽然,这一切笼罩在种种神秘和宗教信仰的色彩之中,但是我们不难看到音乐对他们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发挥着重要的干预作用。

狂的唱歌、跳舞、敲鼓以及演奏一些当地的民间乐器。

这样公元前五世纪时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对音乐与健康有着这样的哲学观点:用音乐的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并可以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

在他看来“有用于医治情欲的旋律,有医治忧郁和内心病症的旋律医治愤怒、生气、内心变化的旋律,还有另一种歌曲可以治疗人的色欲。

”同为哲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情绪失去控制的人听了令人心醉神迷的音乐以后,就会恢复到正常,“他们好似经历了次医药治疗和洗肠治疗……。

”据有关文献记载,古典音一位伯爵派遣了使者向巴赫要求一组作品,以解除心头的烦闷。

巴赫创作了首大键琴变奏曲。

伯爵听了以后大为赞赏,说是这和谐柔媚的音乐让他心情平静,多年失眠的疾病也霍然而愈。

我国历史记载中国传统医学有着“五音五行”的说法。

《黄帝内经》记载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又载“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羽为水音通于肾。

”中国古老的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其相生又相克称“五行”,而宫、商、角、徵、羽则组成了“五音”。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这些记载用中医的理论清楚的阐明了“五音”,“五脏”和气的五种运动方式的内在联系,按这理论五音可对相应的五脏起作用,如角音属木,通肝,可制怒,即“通肝解怒”徴音属火,通心,运用徵音可“养阴助心”。

这些理论属于音乐治疗疾病的范畴中国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医和也曾论述过音乐于人身心的关系,他认为:有选择有节奏的听赏音乐,有利于身心健康。

元代名医朱震亨则明确指出;“乐者,亦为药也。

”主张用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疗法。

形成1890 年奥地利医生厉希腾达尔发表了“音乐医生”的观点。

音乐的治疗作用正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系统而理论的对音乐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始于世纪之后。

由于留声机的发明,使得人们有了在临床中方便的应用录制好的现成的音乐的可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音乐活动被用来帮助那些肢体受伤的士兵恢复肌肉和关节的功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的一所野战医院里,由于当时的生活和环境条件都十分的恶劣,伤兵们的情绪非常糟糕,手术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当时有医生用留声机播放音乐来安抚病人的情绪,很多士兵的情绪很快的稳定了下来 令人意外的是,手术后病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大大的降低。

这一发现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重视,在各野战医院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站后,许多医院开始邀请音乐家来参与治 疗工作, 一些医生开始系统的研究音乐对健康的作用。

年和 1946 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先后建美国率先成立了音乐疗法协会( NAMT )标志着音乐治疗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由此诞生了。

领域在此之后,音乐治疗学发展到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儿童的音乐治疗、精神病的音乐治疗、心理和行为障碍的音 乐治疗、老年病的音乐治疗、生理疾病的音乐治疗、残障儿 童的音乐治疗等等。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也产生了诸多流派:诺多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法、 心理动力取向音乐疗法节奏教学的临床应用 、引导想象与音乐治疗法、发展音乐为矫正的音乐治疗法、音乐电疗等等。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 45 个国家 150 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教育专业。

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形成了一个社会 职业,仅美国就有 6000 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在各种医疗部 门工作。

1944 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业音乐治疗师。

1950 年,床奥尔夫音乐治疗、柯达依概念的临床应用、达尔克罗兹治疗法、音乐治疗和沟通分析、完形音乐治疗法、应用行在中国的发展简介1980 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教授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第一次将音乐治疗介绍到了中国。

从此,音乐治疗学在中国的沃土上逐渐的成长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