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旋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过实例观察,了解图形旋转的实质是位置的改变;理解并会确定旋转
角
2、会用尺规,量角器做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并能够理解一个图形旋转前后的对应关系,会利用这一性质进行解题。
4.最终能够完美运用旋转完成综合题的求解。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八数学上册的内容。
本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本课可分为三个环节:欣赏——探索——设计--性质运用
导入阶段,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图案的特点。
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感知、探索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学情分析:
我校教学设施先进,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这样,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过程的。
充分结合课改讨论与合作,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知识基础上,学生在小学已经有了对旋转的初步认识。
所以本课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欣赏图案,感知美。
)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课件出示美丽的图案)老师收集的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漂亮。
师:看了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生1:对称,
生2:里面都有相同的图形。
……
师:那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我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我也想设计一幅这样漂亮的图案。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新知探索。
(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位设计师设计的地毯图案(出示地毯图案),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
生:设计师是先设计出一个图形,然后在这个图形的基础上得到这幅图案的。
师:想一想怎么样在图形A的基础上得到这幅美丽的图案。
(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
生:把图A旋转一下。
(学生汇报完后,电脑演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
引导反思:
师:在“变”中同学们发现了“不变”吗?
生1: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师:三角形大小没变也就是什么没变?
生3:边的长度没有变。
生2:点O的位置没有变。
师:你关注了这个一直都默默无闻固定不动的中心。
生: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图形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你能用手演示一下怎样是顺时针方向吗?(生演示)
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你能演示一下吗?
生:逆时针方向旋转(生演示)。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那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看看你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再次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生:每次都是绕同一个点O旋转,而且O点的位置没变。
它们还都旋转了同样的度数,90度。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敏锐,通过观察不仅发现了图形旋转的方向,还发现了图形旋转的点和度数。
那你是怎样判断它的旋转的角度的?
小组讨论,汇报:
生:看看图形的一条边旋转了多少度。
师:现在哪一个小组来具体的说一说你们刚才观察到的过程?
生:图形B是由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
图形C是由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
图形D是由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
师:现在你们知道开始的图案分别是怎么得到的了吗?
生上台指明。
出示动画:演示图形的旋转。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给出一个钝角三角形,给出旋转中心,安顺执政凡通过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画图的过程。
2、改变旋转中心的位置再次画图。
3、针对所画图形试计算该图形在两次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有考点)
4、尝试运用旋转解决线段的求和问题
请三个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请同学们独立完成54页“说一说”的第1、2题。
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我知道了图形的旋转有三个关键的地方。
师:哪三个?
生:旋转的方向,旋转的点,旋转的角度。
教学反思:
本课为图形旋转的第一课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得到复杂图案的全过程。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搜集了大量的精美图案供学生欣赏思考,在探索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可以看到图案形成的全过程,这对理解旋转三要素非常有帮助。
又通过动手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
同时,存在下面的问题:
一、学生在叙述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是很完整,有的学生只说了旋转,有的只说了度数,或只说了方向,为让学生充分感受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和度数,占用了很长的时间。
二、学生对于旋转具体角度的认识还不够,反映在学生不知怎样去判断。
在这个知识点上练习不够。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