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消费水平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用于生活消费和服务的规模和水平,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本文基于1987——2012年数据,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五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性检验,分析了以上五个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目的在于说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消费水平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用于生活消费和服务的规模和水平,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五个因素,以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为目的,建立线性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相关的内容的分析。
二、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理论分析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已经有大量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做了充分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有两种主要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这种消费理论主要强调用收入来解释消费。
他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消费者的主要经济行为是储蓄和消费,而且消费将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但消费的变化幅度小于收入的变化幅度,再者,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率为负值,即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减小,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他指出的是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
另一种是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强调消费对一生总财富的依赖,以及储蓄在稳定消费中的作用——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为退休后的生活而储蓄的重要性;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强调储蓄在稳定高收入年份和低收入年份之间消费的作用,他强调的是持久性收入影响消费支出,而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它的变动只会引起消费的波动,消费时持久性收入的稳定函数,而且消费的边际倾向没有递减。
因此,消费不完全取决于现期收入。
但是,经济学家大量经验观察说明,消费更多依赖于现期收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或担心失业时,他可能会推迟或削减耐用品购买,现期消费就减少;二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时,消费信贷会受到配额限制,他就不得不削减现期消费。
简要的说,一种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
事实表明,两种因素同时对消费起着作用。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另一种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强调消费对一生总财富的依赖,以及储蓄在稳定消费中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将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检验和充实现有理论,促进现有理论近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快速提高。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三、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本文采集了 1978 年—2012年的数据( 下表),建立线性模型:i i X X X X X μβββββα++++++=5544332211t Y其中:被解释变量:t Y ——国内生产总值解释变量:1X ——居民消费水平;2X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3X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4X ——人口自然增长率;5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i μ——随机扰动项。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有了很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的提高,这一时期的数据能更好地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1.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单因素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的联系,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我们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因此,我们设定居民消费水平t Y 与国内生产总值1X 的关系为:1111t Y μβα++=X运用OLS 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下:1t 026238.08434.473Y X +=(73.88567) (0.000410) t = (6.413198) (64.03477)其中,可决系数992016.02=R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很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这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GDP 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26元。
(2)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如果说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影响因素,那么居民的人均收入就是微观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比较显著,消费水平也会有很大差距,于是在这里分别考察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它们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为: 2222t Y μβα++=X3333t Y μβα++=X运用 OLS 法估计结果如下:a.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2t 556741.037194.-25Y X +=(41.15895) (0.004521) t = (-0.616138) (123.1428)其中,可决系数997829.02=Rb.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3t 1.8222739840.-331Y X +=(45.34930) (0.015641) t = (-7.320599) (116.5027)其中,可决系数997575.02=R由数据分析的结论可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是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而居民消费水平是以人口数为权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而得到的;第二,农村居民的消费动力远远大于城镇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57.5%和67.7%,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只属于勉强温饱,农村居民则处于绝对贫困。
然而到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至39.3%,而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则降至36.2%,可见农村居民目前的消费需求大于城镇居民。
(3)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人口的多少与消费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在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消费品数量越多,那么居民消费水平就会越高;反之,在经济发展水平稳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就决定着消费水平的高低。
因此,下面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解释变量,设为4X 进行回归分析。
4444t Y μβα++=X回归估计结果如下:4t 805.0505-79.11572Y X =(952.5085) (88.15822) t = (12.14980) (-9.131882)其中,可决系数716474.02=R回归结果表明,人口每增长1% ,居民消费水平平均下降805.0505元。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增长率很低,也使得以人口平均来计算的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变动。
(4)消费物价指数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按经济理论分析,物价越高,越会抑制人们的消费,消费水平会越低。
故在此引入消费物价指数进行回归分析。
5555t Y μβα++=X回归估计结果如下:从结果看出,可决系数很低,t 统计检验不显著。
尽管从经济背景分析来看,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影响消费水平,但回归结果显示并非如此,这可能与统计数据误差以及估计方法有关系。
2.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将所有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显著的解释变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外) 放进同一个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从回归结果看,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 =31012.87值很大,说明模型在整体上线性回归拟合较好,但常数项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表明模型中解释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
以下是各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由表中数据发现,lnx2与lnx3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变量X1 X2 X3 X4 参数估计值0.026238 0.556741 1.822273 -805.0505 t 统计量64.03477 123.1428 116.5027 -9.131882 R2 0.992016 0.997829 0.997575 0.716474由上表可知2X 、3X 的可决系数最大,所以将2X 、3X 放入同一模型进行回归,得到结果:从此表容易看出,参数估计值符号没有改变,2R 均有改善,检验结果显著,将可决系数第三大的1X 加入,再次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可以看出,1X 的t 检验数不显著,剔除1X ,将4X 加入2X 、3X 再次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可以看出,4X 的 t 检验数不显著,剔除4X 。
经过以上修正,最后修正多重共线性影响后的回归结果为:32t 872975.00.2908453558.-177Y X X ++=(33.40862) (0.037120) (0.121512)t= (-5.308684) (7.835351) (7.184268)2R =0.999169 F=19236.88 D.W.=0.4672183.异方差性检验:White 检验经 white 检验,2nR = 35*0.626001=21.91,该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5的2χ分布的相应临界值07.112050=。
χ,因此,拒绝同方差的原假设,所以存在异方差。
经过加权最小二乘法运用多个权数验证效果均不理想,故采用对数变换得到如下结果:3336247.0log 706897.0log 618866.0log X X Y t ++-=(0.029543) (0.042376) (0.047858)t= (-20.94830) (16.68169) (7.025932)2R = 0.999582 DW = 1.255074 F = 38285.82因为 1.58 < DW < 2.42,所以无自相关。
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