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字:居民消费税收CPI引言: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探究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模型设定(一)理论综述对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国外学术界有两种主要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这种消费理论主要强调的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也叫绝对收入假说。
他指出的是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
另一种是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强调消费对一生总财富的依赖,以及储蓄在稳定消费中的作用——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为退休后的生活而储蓄的重要性;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强调储蓄在稳定高收入年份和低收入年份之间消费的作用,他强调的是持久性收入影响消费支出,而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它的变动只会引起消费的波动,消费时持久性收入的稳定函数,而且消费的边际倾向没有递减。
因此,消费不完全取决于现期收入。
但是,经济学家大量经验观察说明,消费更多依赖于现期收入,主要原因,一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或担心失业时,他可能会推迟或削减耐用品购买,现期消费就减少;二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时,消费信贷会受到配额限制,他就不得不削减现期消费。
简要的说,一种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
事实表明,两种因素同时对消费起着作用。
(二)变量选取消费的决定因素包括:当期可支配收入、个人财富、物价指数、货币流通量以及永久收入等等。
并且认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难以减少,主要因素为实际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国民收入减去所有家庭和公司交纳的直接税,再减去企业净储蓄,最后加上家庭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
由于可支配收入计算易出现误差,且可支配收入最终仍然由国民收入决定且与国民收入值差距不大,所以我们采用国民收入代替计算。
货币流通量指货币离开金库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
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
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综上所述,选取“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前一年城市居民消费总额”为解释变量。
(三)数据分析二、研究方法3.模型的数字形式的确定X1代表城镇居民储蓄X2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3代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代表人均旅游花费Y 代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设定经济模型为:Y=β0+β1X1+β2 X2+β3X3+β4X44.模型的计量经济形式的确定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居民消费支出并不像上式那样,是城镇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旅游花费的精确函数。
由于还有其他许多未加入模型的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所以上式那样的模型还不是适于对实际经济活动作计量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还需要在模型中引入一个随机误差项,即Y=β0+β1X1+β2 X2+β3X3+β4X4+u5.确定参数估计值的范围由经济规律知:β1、β4都应大于零;β2、β3小于零。
200045854.6 6280 64332.4 100.4 426.6 200149213.2 6859.6 73762.4 100.7 449.5 200252571.3 7702.8 86910.65 99.2 441.8 200356834.4 8472.2 103617.65 101.2 395.7 200463833.5 9421.6 119555.4 103.9 427.5 200571217.5 10493 141051 101.8 436.1 200680476.9 11759.5 161587.3 101.5 446.9 200793602.9 13785.8 172534.19 104.8 482.6 2008 108392.2 15780.8 217885.4 105.9511从回归结果看,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平均增加7.5244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储蓄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平均减少0.0634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平均减少87.7866个单位;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额条件下,人均旅游花费每变动一个单位,消费支出就同向平均变动9.8995个单位。
统计意义检验R=0.9991可知,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拟合优度:由2F检验:在显著水平为0.05上,在F分布表上查自由度为k-1=4,n-k=14的临界值F05.0(4,14)=5.87,很明显F=3793.476大于5.87,所以所有变量联合起来对模型有显著影响。
T检验:在显著条件为0.05的情况下,查自由度为14的t分布表此时,t025.0(14)=2.15,可见,x2,x3, x4的t检验不显著,说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结构分析从回归结果看,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6.7846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减少116.4207个单位。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初始线性回归模型的验证和分析,最后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在理论上符合实际,其结果也与前面分析的基本一致。
政策评价1.促进消费的增加,要从国家做起,消费的关键依然跟人民的收入成正比,而且有莫大关联,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变“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贫富两级分化问题,真正的实现社会公平。
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的增长起着拉动作用:一方面,消费的扩大,将带动生产能力的扩张;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新的消费热点可以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
消费是GDP的组成部分,消费的增长直接就是GDP的增长;另一方面,消费作为初始变量又拉动投资,投资又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这样就形成了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2.由此模型可以看出物价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成为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增加消费,就必须防止过度的通胀,维持物价稳定。
从近几年来的变化情况看,居民消费需求的起伏与物价变动的趋势、周期基本一致。
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的年份,物价也必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反之,居民消费支出低速增长,物价水平也随之下跌。
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增幅这两条波动曲线的运行趋势大体一致。
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的趋势一致表明,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日益增强。
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对物价的影响不断增强,并已成为导致近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这种影响表现为,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已经基本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
一个时期以来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使买方市场业已存在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并最终在物价水平的变动中得到反映。
二是物价变动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也会相应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
尽管物价上涨使居民货币购买力减弱,但此时影响消费需求的居民预期的作用往往更加显著。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家庭资产增加,就业预期、工资收入预期都趋于上涨,居民出于预防未来风险的动机,支出行为相应做出调整:消费倾向上升,储蓄倾向下降,即期消费需求因此增强。
这样一来,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将会更加激化,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势头更加难以遏制。
因此通过分析,说明了物价上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而且呈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物价的上涨,居民的消费水平会越来越高。
因此,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话题。
是政府部门的亟需解决的难题。
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想方设法尽量减轻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负担。
同时,要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切实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要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多时,及时采取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政策建议根据研究表明健康的消费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良好。
因此,结合前文有如下政策建议。
1、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简而言之,保持稳定健康的长期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2、营造一个完善的消费的环境。
一方面,保证充足的商品与服务供给。
另一方面,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配套环节。
这样,才能满足许多潜在可实现的消费。
3、形成合理收入差距。
培育一个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强化居民整体消费倾向。
4、深化税制改革。
这包括对个人收入税、遗产税等诸多方面考虑。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加快货币的“无纸化”。
金融学家认为电子货币、信用卡等非纸化货币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降低人们将手中闲置货币“被动储蓄”的可能,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高货币流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