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鼓室成形术ppt课件

鼓室成形术ppt课件

声波经两窗同时传入内耳 声波在内耳产生抵消作用
毛细胞刺激减小 听力下降
.
12
鼓室成形术的生理原理
圆窗的功能
手术中注意:
* 行Wullstein IV型,移植鼓膜要厚
*减少对两窗的骚扰(I~III型)
*前庭窗固定较圆窗固定多见
前庭窗固定:镫骨底板或半规管开窗
圆窗堵塞:只要1/5活动对减压作用无影响,
鼓膜外侧放置一银线其外侧覆盖橡胶膜
报告听力明显改善
1863 – Yearsley
用棉球封闭穿孔
1877 – Blake
纸片
1876 – Roosa
化学烧灼法促其鼓膜愈合
.
3
History
1950s – Wullstein and Zollner
去除鼓膜上皮的鼓膜修补术
1956 - Wullstein
始于1640年,以后停止很长一段时间
其主要原因是:(1)不能控制术后感染
(2)对听觉生理了解不够
•本世纪30年代末,此手术有了飞速发展
归因于:(1)听觉生理、病理知识的发展
(2)各种抗生素应用
(3)手术显微镜的问世
.
5
概述
•1952年Wullstein和Zollner首次系统介绍了
通过重建而恢复听力的鼓室成形术
(3)自然II型 .
19
鼓室成形术的手术分型
Wullstein分类法
III 型:*鼓膜穿孔,听骨链有病变,但镫骨底板活动好
*方法:
(1)修补之鼓膜与镫骨头直接相连
(2)只残留底板时,移植的听骨立于底板,外端
触于修复的鼓膜面
(3)自然III型
.
20
鼓室成形术的手术分型
Wullstein分类法
IV 型:*鼓膜穿孔,听骨链病变严重,但镫骨底板活动好。 中耳鼓室内壁上部有上皮,乳突可以有或无病变
14
鼓室成形术的生理原理
中耳的压力调节
经中耳乳突腔粘膜换气机制的实验依据: 堵塞咽鼓管(阻断经咽鼓管的换气通路)
致中耳腔正压或负压
经一定时间后
可恢复至大气压水平
.
15
鼓室成形术的生理原理
中耳的压力调节
中耳乳突腔粘膜气体交换的意义: 中耳乳突气房粘膜丧失功能时,中耳的换气 要依赖咽鼓管的机制 中耳乳突气房粘膜缺损或有炎性组织时,氧 吸收功能亢进,易形成中耳腔的负压
.
16
鼓室成形术的基本原理
鼓室听骨链机理:4组结构
•振动的鼓膜 •听骨链作用 •圆窗反射 •良好的咽鼓管功能
.
17
鼓室成形术的手术分型
•分型的原则:建立传音结构的方式
•分型的种类: Wullstein的五型分类法 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的分类法 301医院分类法
.
18
鼓室成形术的手术分型
Wullstein分类法
部分堵塞还可增加两窗的面积差
对部分堵塞不需处理
.
13
鼓室成形术的生理原理
中耳的压力调节
通过咽鼓管开放机制 主动开放 咽下动作时(功能性障碍) 被动开放 靠来自鼻咽部或中耳腔的
压力(器质性障碍) 通过中耳、乳突腔粘膜的气体交换 *双向的气体交换
中耳乳突腔 周围粘膜 *其机制依赖于各气体成分的分压差
.
扩大手术适应症
.
9
鼓室成形术的生理原理
鼓膜修补
鼓膜的作用: 鼓膜与镫骨底板面积之比21:1
鼓室的增压作用(扩音约27dB)
手术中注意:*鼓膜大小
*鼓膜厚薄
*鼓膜僵硬度
*鼓膜形状
*听骨尽可能接触鼓膜的中央
理由:(1)鼓膜的最大振幅位于锤骨柄前后
(2)此部位的振幅与声音的位相一致
.
10
鼓室成形术的生理原理
*方法:
(1)修补之鼓膜将圆窗和咽鼓管包含在小腔内, 前庭窗露于外耳道
(2)修复之鼓膜将前庭窗和咽鼓管密封于小鼓室腔 内,圆窗裸露于外耳道
(3)自然III型
.
21
鼓室成形术的手术分型
Wullstein分类法
V 型:*前庭窗固定,可以有其它病变 *方法:分期手术 I 期:清除病变 + 鼓膜修补 II期:I期术后3~6个月,听骨链好可行镫骨手术, 否则行半规管开窗术
听骨链重建
听骨链的作用: (1)将鼓膜的振动能量传至前庭窗 (2)有一定的扩音作用(约2.6dB)
手术中注意:
(1)保证听骨链的连续性
(2)听骨链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大小,
以保证鼓室腔的大小和防止粘连
.
11
鼓室成形术的生理原理
圆窗的功能
正常条件下: 骨性耳蜗的减压门户 病理条件下: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鼓膜穿孔)
•手术适应症: 扩大
.
7
概述
问题
•疗效: (1)实际疗效与理论疗效
(2)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
•适应症: 受限
(1)咽鼓管不通 (2)两窗封闭
.
8
概述
努力方向
提高疗效: (1)重建后的中耳传音结构达到生理要求
* 鼓膜的位置
* 移植听骨的稳定性
* 鼓室大小
(2)操作要精细
*避免过分触动听骨
*降低手术噪声
鼓室成形术解放军总医院Fra bibliotek鼻咽喉头颈外科 韩东一
内容
1、概述 2、鼓室成形术的生理原理 3、鼓室成形术的手术分型 4、决定手术适应症时需考虑的问题 5、术前检查 6、手术方法 7、鼓室成形术的有关问题及最近进展
.
2
鼓室成形术历史
1640 – Banzer
第一次尝试修补鼓膜
用猪膀胱作为修补材料
1853 – Toynbee
介绍五型鼓室成形术
1957 – Shea
首次以静脉内置法修补鼓膜
1961 – Storrs
颞筋膜修补鼓膜
1961 and 1967 – House, Glasscock and Sheehy
外植法修补鼓膜
1963 – Salen and Jansen
首次报告用软骨修补鼓膜
.
4
概述
•慢性中耳炎患者的提高听力的尝试
I 型:*鼓膜穿孔,听骨链正常或基本正常。修复后
达到恢复正常的听力
*方法:(1)单纯鼓膜修补
(2)探查 + 鼓膜修补(探查证明无病变)
II型:*鼓膜穿孔,上鼓室有病变,听骨链正常或病变
很轻
*方法:(1)清除病变 + 鼓膜修补(上鼓室及乳突腔
开放)
(2)清除病变+听骨链重建 + 鼓膜修补
(要求三块听骨完整)
.
22
鼓室成形术的手术分型
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分类法
鼓膜成形术:只限于修补鼓膜穿孔
鼓膜成形术不伴乳突根治术: (1)清除病变的部位仅限于中耳
(2)不行乳突手术
•我国开展鼓室成形术始于1954年
•已成为慢性中耳炎以及中耳畸形等中耳
传音结构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
.
6
概述
进展
•移 植 材 料: (1)鼓膜修补材料
外胚叶 中胚叶(自体或同种异体) (2)听骨链重建材料
非生物性材料 生物性材料 (自体或同种异体听骨,软骨)
•手 术 方 法: (1)越来越精细
(2)重建后的传音结构更符合生理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