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

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挖掘美育,引导学生感知美、导行美、创造美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方法的尝试。

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

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

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

接着,让学生在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

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的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假如我们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什么不说“像”而“疑”?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

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
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要让学生感受美,首先要营造美的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

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

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

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

选人课本的
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

为了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迁移,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作铺垫,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审美联想和想象是促使学生产生美感的重要条件。

学生丰富的审美联想和正确的审美想象,能够使静态的文字符号变的生动丰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感受。

甚至产生亲自参与其中的心理体验,如学完了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完课文,看完录象你想说什么?因为有了前面的美的展现,学生由课文中的铺路人想到了生活中的与铺路人有同样奉献精神的教师、园林工人、清洁工以及献身航天事业的航天人等,然后学生合作写出了一篇篇生动优美的短文,说写结合达到了语文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目的。

四、品词赏句、陶冶美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语言生动优美,而且大部分课文有着丰富的情感。

在教学中,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品赏来体验教材的语言与情感形式的美。

1、美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的《二泉映月》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的:“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在语言形式上对称工整。

教学这样的句子,可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
赏语言,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引导学生朗读:还可以让学生填补课文的艺术空白,可以问学生,阿炳还爱什么?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品赏。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虽然数量不多,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资源。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慢慢想象品尝,领悟其中美的内涵。

五、深读添画导行美
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生活切磋文章的谴词造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合理添画景物,为画配词,在发展他们的研读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其中步骤(1)默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写路险的句子,老师要做好读的引导。

(2)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这条路来。

(3)为自己的画添上配词来表达路险。

这样为学生后面体会铺路人的辛苦作铺垫。

同学们画出了一条条狭窄而陡峭的山路,周围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景物,一个个背着石块艰难爬行的铺路人。

他们有的在歇息,有的在擦汗,有的在爬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众多的美的因素,只要善于挖掘和展现,都能够对学生产生明显的或潜移默化似的影响。

所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

感受美。

这样就会有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无处不在,美育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能促进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只要我们在
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悟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