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外影响师生沟通的主要因素

课堂外影响师生沟通的主要因素

课堂外影响师生沟通的主要因素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

作为一名辅导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课堂外影响师生沟通的主要因素
1、家庭生活的影响。

一些孩子,由于受到家庭的溺爱或父母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从小自卑、孤僻。

他们心中产生了一种厌烦心理和对立情绪,在行动上表现出消极状态,影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2、缺乏信心、自尊。

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自己的想法不会受到他们的重视,所以不愿意沟通。

3、前人际关系的新特点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进一步影响着人际关系及其选择。

人际关系由以前的伦理型转向法理型,由以前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随着人们交际领域的扩大,并由于人们交际价值的取向不同,人们在师生关系的认识上也因人而异。

当人们带着商品经济意识重新审视师生关系的时候,现实中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生活待遇等政策的落实程度会直接影响社会对教师职业和师生关系的评价。

教师和学生各自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仍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接受着这个评价。

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人际关系注入了新的意识,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已不适应新的形势。

可见,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建立正常的、真正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一个教育教学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4、外出活动少了。

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领导,都把老师带学生出去春、秋游当成头等禁忌的事,集体踏青,要经过重重审批,并签下责任书,这使许多热心的老师望而却步,想法永远无望成为做法。

缺少了大自然与生活的背景,师生的交流仅限于严肃的办公室与凄冷的走廊,戒备心与压抑感使老师永远也无法获得学生心灵的第一手资料,交流都困难,更何况坦诚相待!
5、教与学的矛盾
教与学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

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角色不同,因而存在着两者的角色冲突,中学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教育教学目标的提高和实现有一个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共同结合的过程。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如何,都会影响彼此的情绪体验,而这种感受的积极或消极归根结底常常作用于师生关系。

例如:有的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加上又不及时提高自己和虚心接受学生方面的正确意见,反而指责学生;有的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因而成为某个教师挖苦、嘲讽的对象……这些都会造成师生间心理距离。

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6、“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短期行为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教育部门一般以升学率的多少作为教育教学评估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来这无可非议。

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师生关系仅仅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与接收的关系。

事实表明,不少中学只注重毕业班教学而忽略非毕业班教学,只注重个别学生而忽略全体。

这种导向使师生双方都忽略了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而当人们日益意识师生关系作为非智力学习因素的重要意义时,师生关系又演变成一种功利性的关系,这种仅仅在课堂上结成的关系是不深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