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高中数学选修1-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逻辑联结词的使用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逻辑联结词的使用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一)逻辑联结词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
4.表示形式: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来表示简单的命题,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有三类:“p或q”、“p且q”、“非p”5.真值表: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复合命题的真假可通过下面的真值表来加以判定。
3.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四条关系:(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4)逆命题为真,否命题一定为真。
(三)几点说明1.逻辑联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含义:以“P或q”为例:一是p成立但q不成立,二是p不成立但q 成立,三是p成立且q成立,2.对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3.真值表 P或q:“一真为真”, P且q:“一假为假”4.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为命题真假判定提供一个策略。
5.反证法运用的两个难点:1)何时使用反证法 2)如何得到矛盾。
二、举例选讲例1.已知复合命题形式,指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4)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解:(1)P且q形式,其中p: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底边, q: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平分底边;(2)P且q形式,其中p: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q: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3)P或q形式,其中p:4>3,q:4=3(4)非p形式:其中p: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练习1(变式1)分别写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1)p:是有理数,q:是无理数(2)p:方程x2+2x-3=0的两根符号不同,q:方程x2+2x-3=0的两根绝对值不同。
例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q<1,则方程x2+2x+q=0有实根,(2)若ab=0,则a=0或b=0,(3)若x2+y2=0,则x 、y全为零。
解:(1)逆命题:若方程x2+2x+q=0有实根,则q<1,(假)否命题:若q≥1,则方程x2+2x+q=0无有实根,(假)逆否命题:若方程x2+2x+q=0无实根,则q≥1,(真)(2)逆命题:若a=0或b=0,则ab=0,(真)否命题:若ab≠0,则a≠0且 b≠0,(真)逆否命题:若a≠0且 b≠0,则ab≠0,(真)(3)逆命题:若x 、y全为零,则x2+y2=0(真)否命题:若x2+y2≠0,则x 、y不全为零(真)逆否命题:若x 、y不全为零,则x2+y2≠0(真)练习2(变式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1)若ab≤0,则a≤0或b≤0, (2)若a>b,则ac2>bc2(3)若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b2-4ac<0,则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
例3.反证法的应用已知函数f(x)在(-∞,+∞)上是增函数,a,b∈R对命题“若a+b ≥0则f(a)+f(b)≥f(-a)+f(-b)”(1)写出逆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2)写出逆否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
解:(1)逆命题:若f(a)+f(b)≥f(-a)+f(-b),则a+b≥0(真)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b<0,则a<-b b<-a, ∵f(x)在(-∞,+∞)上是增函数,则f(a)∴f(a)+f(b)(2)逆否命题:若f(a)+f(b)因为命题它的逆否命题,所以可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即可,从略。
例4.P29考例3,参阅课本注:书上解答有误练习3(变式3)已知下列三个方程:x2+4ax-4a+3=0x2+(a-1)x+a2=0 x2+2ax-2a=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三、小结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与日常生活中的“或”、“且”、“非”的意义不尽相同。
要注意集合中的“并”、“交”、“补”的理解。
2.常用词语的否定高中数学选修1-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二】【学情分析】:(1)“常用逻辑用语”是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常用逻辑用语,更好的理解数学内容中的逻辑关系,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交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错误。
(2)“常用逻辑用语”应通过实例理解,避免形式化的倾向.常用逻辑用语的教学不应当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应该通过数学和生活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常用逻辑用语的意义,体会常用逻辑用语的作用。
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只要求通过数学实例加以了解,使学生正确地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
(3)“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重在使用.对于“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不仅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载体,而且需要把常用逻辑用语用于后继的数学学习中。
(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含有逻辑联结词“且”、“或”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以及会对新命题作出真假的判断;(3)情感与能力目标: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教学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或”命题、“且”等命题,以及对新命题真假的判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问题1: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12能被3整除;(2)12能被4整除;(3)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通过数学实例,认识用用逻辑联结词“且”联结两个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新命题;知识建构归纳总结: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p且q”.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概括出一般特征。
三、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1中每组命题p,q,让学生尝试写出命题,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联结两个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逻辑联结词“且”联结成的新命题的真假。
2、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2中每个命题,让学生尝试改写命题,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归纳总结:当p,q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一些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原先命题的真假。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命题p和命题q以及命题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一般规律。
四、学生探究问题2: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判断真假。
(1)27是7的倍数;(2)27是9的倍数;(3)27是7的倍数或27是9的倍数; 通过数学实例,认识用用逻辑联结词“或”联结两个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新命题;归纳总结1.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2.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命题p和命题q以及命题“p∨q”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一般规律。
三、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3中每组命题p,q,让学生尝试写出命题“p∨q”,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或”联结两个命题,根据“或”的含义判断逻辑联结词“或”联结成的新命题的真假。
课堂练习课本P17 练习1,2 反馈学生掌握逻辑联结词“或”的用法和含义的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
课堂小结 1、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p且q”.2、当p,q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3.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4.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归纳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 1. 思考题:如果是真命题,那么p∨q一定是真命题吗?反之, 如果p∨q是真命题,那么一定是真命题吗?2. 课本P18 A组1,2.B组.3. 预习新课,自主完成课后练习。
(根据学生实情,选择安排)课后练习1.命题“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 )A.简单命题B.非p形式的命题C.p或q形式的命题D.p且q的命题2.命题“方程x2=2的解是x=±是( )A.简单命题B.含“或”的复合命题C.含“且”的复合命题D.含“非”的复合命题3.若命题,则┐p( )A. B.C. D.4.命题“梯形的两对角线互相不平分”的形式为( )A.p或qB.p且qC.非pD.简单命题5.x≤0是指 ( )A.x<0且x=0B.x>0或x=0C.x>0且x=0D.x<0或x=06. 对命题p:A∩ = ,命题q:A∪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且q为假B.p或q为假C.非p为真D.非p为假参考答案:1. D2.B3.D4.C5.D6.D§1.3.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学情分析】:(1)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和简单运用,本节课继续学习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和简单运用;(2)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的否定”;了解和掌握“非”命题最常见的几个正面词语的否定:正面是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一个任意的所有的否定不是不都是至少有两个一个也没有某个某些(3)注意“且”、“或”“非”的含义和简单运用的区别和联系。
(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含有逻辑联结词“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能对逻辑联结词“非”构成命题的真假作出正确判断;(3)情感与能力目标:能准确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