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第一课
时)
教材解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
情节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
本文主要人物都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及土地爷爷。
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但每个人物因为处理一袋麦子方式不同而出现不同结果,这其中蕴含的道理要引导学生去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干”种”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故
事。
3、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自见。
培养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故事。
难点: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培
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比较、讨论、朗读和圈点勾画, 让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麦、份、迫、食、保、防、止、访、仍” 9个生字,会认“棒、馒、霉、搬、厚、诉、秘、获、干”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干” “种”,能正确读写“麦子、保存、防止”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课时重难点:
1、掌握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生答)
谁能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童话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2、今天老师给大家新带来一个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出
示课题,齐读,
指导麦”字读音及写法(读音:“mai第四声,写时注意
下半边要与表”区分开)
3、引导质疑: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要问的?(生1:三袋麦子是从哪
里来的?师:是别人送的。
生2 :麦子是谁送的?他都送给了谁?
生3 :为什么是三袋麦子?是不是要送给三个人?生4 :送礼物的人为什么要送麦子?他有什么用意?……)
过渡:同学们真爱问问题,问得非常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身体坐端正,一边看一边听,并想一想课文向我们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听后反馈:
课文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
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做成各种个样的()吃了;小牛把麦子()慢慢吃;而小猴则把麦子(),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2、自读课文
要求:(1)边读边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2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生字或句子可以交流学习,多读几遍。
3、反馈自读效果:
(1)出示带有一类字的词语,指导学习。
(2)出示带有二类字的词语,指导学习。
(3)出示文中长句,指导学习。
(指名读、正音、齐读)
4、生字教学:
(1 )重点指导“防”“止”,注意笔顺、间架结构、布
局。
(2 )视频观看,师范写,生描红。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
2、合作交流:
边读边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并试着按土地爷爷送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如何处理麦子”和处理麦子的结果”给课文分为三部分。
3、反馈:
第一部分(1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
子。
第二部分(2-4)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于同一袋麦子的不同想法和处理方式。
第三部分(5-9)小猪、小牛和小猴处理麦子的不同结果
以及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
四、品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麦子的不同处置
过渡:
小猪、小牛和小猴收到土地爷爷送的麦子后各自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他们又是如何处理这些麦子的?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交流思考
2、反馈:
小猪:做成食品吃光
小牛:保存起来慢慢吃晒
小猴:全种下了地
3、齐读2—4自然段
五、课时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袋麦子》这篇童话故事,知道
了小猪、小牛和小猴对土地爷爷送给他们的麦子做了不同的处理,那么一年以后对于他们这样的处理,结果会怎样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2、抄写课后生字、词语。
七、板书
9、《三袋麦子》
小猪一一全吃完了
小牛吃了一半小猴一一全种下地了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学生都喜欢的一种课文类型。
要让孩子在掌握本课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能够当成故事一样说给别人听,再者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童话故事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读书甚至是写作的兴趣。
这节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字词、理清脉络、初步感知。
第二课时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评价三个动物的做法,说说自己的启发。
第一课时的课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时间没有把握好,没有探讨预设的2至4段内容就已经下课,导致板书不完整。
在识字读词以及课堂互动这方面掌握的不好,时间比较久、互动缺少方法。
还是由于时间原因,没有给学生自己写
字的时间,没能在课堂上让孩子练习,也需要深思
其次是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缺少方法,没有及时给学生机会反馈讨论结果。
再者就是教师语言积累不多,评价语不够恰当,有时候显得啰嗦, 不够简练。
最后,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朗读”没有抓好,朗读的形式缺乏,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读中去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