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三则

应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三则

应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三则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张玉岭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方。

原文中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所谓“炙脔”,是中医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此病女性多见。

陈宝贵教授扩大了此方的应用范围,将其随症加减广泛治疗胃痛、梅核气、胸痹等,疗效卓著,现介绍如下。

胃痛案
沈某,男,37岁。

2012年5月21就诊。

主诉:间断胃脘部胀满疼痛半年余。

患者诉半年来胃脘胀满疼痛,饭后加重,吐绿水,自服兰索拉唑、六味安消等药物症状稍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

现胃脘胀满,饭后加重,恶心,嗳气,口淡无味,平素寐安,便溏,次数正常,舌苔白厚,脉沉。

查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HP(-)。

辨证为中焦虚寒,痰浊阻胃。

治以健脾化痰,理气和胃。

方药:半夏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陈皮10克,川连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每日1剂,水煎服,7剂。

2012年6月11日二诊: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口淡无味、早饱等症状明显好转,偶有胃脘部不适。

原方不变,14剂善后。

按:此病病机为中焦虚寒,气机不利。

治当健脾化痰,理气和胃为主。

以半夏厚朴汤加味。

方中半夏、茯苓、干姜温中散寒、降逆化痰;厚朴、枳壳、佛手、香橼理气宽中、消除胀满;陈皮、川连理气开胃、清热燥湿;白术、甘草益气补虚;延胡索行气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益气补虚之功,故收效颇好。

梅核气案
沈某,女,57岁。

2012年5月14日就诊。

主诉:间断咽部梗塞感1月余。

患者于1月前出现间断咽部梗塞感,偶有咽干、咽痛,情志不舒时症状明显,伴见胸胁胀满,纳差乏力,二便调,寐可。

舌红少苔,脉弦数。

辨证为痰气郁结,治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方药:沉香5克,郁金10克,半夏10克,瓜蒌15克,厚朴10克,连翘15克,菊花15克,茯苓15克,苏梗1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7剂。

诸症消失。

按:此案为痰气郁结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胸闷善太息等,故选用半夏厚朴汤以
化痰散结,理气降逆,宽胸解郁,并随症加减而获良效。

半夏、瓜蒌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连翘、菊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苏梗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

全方辛苦并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胸痹案
王某,男,40岁。

2010年9月20日初诊。

素体痰盛,10日前出差外地,气候突然转冷,恶寒,骨节酸楚,3日后胸闷胀痛,舌苔白滑,脉浮弦滑。

辨证为外感寒邪,痰浊痹胸。

治宜解表散寒,化痰宽胸。

方用: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苏叶10克,枳壳10克,生姜4片(自备)。

水煎服,日l剂。

服7剂,胸痛止,余症随之消失。

按:本案为胸中素蕴痰浊,外受寒邪,卫阳被遏,痰凝气滞,遂发胸痛。

半夏厚朴汤方中苏叶、生姜辛温芳香,外散寒邪;枳壳理气宽胸;半夏、厚朴行气化痰宽胸。

此病以半夏厚朴汤加减,古方新用,切中病机,以行气解郁化痰法治疗胸痹,收到良好疗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