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大礼堂始由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筹款兴建,英国公和洋行设计,1930年动工,因经费困难而中辍。

继任校长朱家骅请得拨款,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于1931年竣工。

大礼堂造型庄严雄伟,属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正立面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上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铜质大穹窿顶,顶高34米。

堂内三层,面积共4320平方米,可容2700余人。

1965年添建两翼,2544平方米。

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之象征。

1994年4月,台湾中大校友余纪忠先生捐资107万美元修葺大礼堂,使其焕然一新。

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在大礼堂前增建百年校庆纪念碑和涌泉池,寓师生对父母养育之恩、母校培育之恩、社会携助之恩当涌泉相报。

图书馆即孟芳图书馆。

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时向社会募捐图书馆经费,经校长郭秉文奔走,终获江苏督军齐燮元捐助,独资建馆并置配套设备。

1922年立基,1923年落成,耗资16万银元。

建成后,以齐父之名命名为孟芳图书馆。

张謇题匾。

其两翼及书库,系1933年扩建,总面积3813平方米。

图书馆建筑造型为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比例匀称,构图稳实,风格隽雅,入口爱奥尼柱廊及墙面装饰细部极为精美,是国内近代建筑的优秀作品。

体育馆20年代中国大学最著名的体育馆之一。

1921年郭秉文主政东南大学时筹建,1922年立基,1923年落成。

面积2317平方米。

该主楼耗资6万银元,游泳池及配套设备4万银元,堪称当时国内高校之最。

体育馆建成后,不仅作为体育健身之所,亦为集会、讲学之处。

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印度诗人泰戈尔等,均曾在此作过讲演。

健雄院曾名口字房、科学馆、江南院。

口字房始建于1909年,楼二层,作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用。

1923年毁于火灾。

后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助,于口字房原址合资兴建科学馆。

1924年破土,1927年建成,面积5234平方米,为培养理科人才重要基地。

数十年来,师生中仅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便有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李四光、童第周等5位。

美国科学院院士吴健雄亦曾就读于此。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为纪念并入部分系科的江南大学,科学馆更名江南院。

1992年学校九十华诞,更名为健雄院。

现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在地。

中山院中山院,初建于1922 年。

原为南高附中教学楼。

楼高三层,教室18 间。

因学校历史上曾名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期间即命名该楼为中山院,属文学院。

1952年为建筑系系馆,1958年为教学楼。

1982年拆除重建,新楼于次年落成。

面积7433平方米,与东南院有平台连通。

现为学校主要教学楼之一,也是学校电化教育中心。

东南院东南院,曾是中央大学法学院所在地。

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将社会科学院改称法学院。

1932年至1937年间,中大法学院即设于此,为二层楼房。

因学校曾名东南大学,且该楼地处校部东南隅,遂以东南院名之。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东南院作教学用房。

1982年拆除重建,新楼于次年落成。

面积2799平方米,与中山院有平台相通。

金陵院曾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牙科医院所在地。

1935年,中大奉令主办国立牙医专门学校,设牙医专科,筹建牙科大楼,1937年建成,面积3567平方米。

抗日战争胜利后,牙科大楼改为大学医院,附属于中大医学院。

随后,医学院和医院迁至丁家桥二部,牙科大楼改为医学院的牙科医院,在四牌楼本部,后改称口腔医院。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口腔医院迁出。

为纪念院系调整时并入部分系科的金陵大学,命名该楼为金陵院。

现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在地。

前工院前工院,初建于1929年中央大学期间,时为两层教学楼。

抗战胜利后,工科发展迅速,工学院成为全校学院中之最大者,乃将该楼划归工学院使用。

1952年院系调整,于四牌楼校址成立南京工学院,遂命名该楼为前工院。

1987年拆除重建。

面积10700平方米,为四牌楼校区主要教学楼之一。

中大校友会堂中大校友会堂,原系校友集资捐建,于1947年落成,一层砖木结构,面积302平方米,为小型会议及活动场所。

1986年改建成三层楼房,面积1950平方米,为校友会等单位之办公、会议及活动场所。

中大院原名生物馆。

1929年落成,面积2321平方米,造型为西方古建筑风格。

门前矗立四根爱奥尼柱,与上部山花联成一体,和图书馆相仿,且两楼东西呼应,相得益彰。

自南高至中大,为生物学系办公楼,我国生物学鼻祖秉志教授曾在此楼办公。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为院办公楼所在地。

1957年扩建两翼1728平方米。

以学校历史上曾为中央大学,遂又更名为中大院。

现为建筑学院所在地。

工艺实习场建于1918年。

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工艺实习场所,我国最早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含锻工场、木工场、金工场和铸工场。

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杨杏佛曾任实习工场主任。

几十年来,东南大学经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变更为国立中央大学,期间历经八年抗战之苦,西迁重庆之累,但工艺实习场一直得以保留并不断发展。

南高院南高院,原名一字房,始建于1909年,造型庄重朴实。

东西两层,中部三层,居中钟楼四层,呈金字塔形。

1933年修建,因学校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故名南高院。

自南高、东大至中大初期,该楼一直为学校行政中枢,校长室向设于此。

中央大学后期,为教育学院教学、办公楼。

五十年代时曾为南京工学院院办公楼。

1963年拆除重建。

面积5032平方米,现为学校科研基地。

吴健雄纪念馆吴健雄(1912-1997),举世闻名的杰出女性物理学家、世界物理学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核子物理女皇”、“中国的居里夫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其母校――东南大学校园内建造吴健雄纪念馆。

这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华人科学家纪念馆。

2002年5月31日,在这位女科学家诞辰90周年之际,东南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

吴健雄纪念馆建于东南大学大礼堂西南侧,总投资约2000万元,整体4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2129平方米。

纪念馆造型庄重朴实、简洁明快。

纪念馆不仅展示了吴建雄的生平业绩,而且陈列了由吴健雄亲属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捐赠的大批遗物,包括吴健雄生前所获得的奖章、奖状、证书、聘书,有关文件、书籍,友人赠送的书画、物品以及吴健雄和其丈夫袁家骝先生生前的日常生活用品等。

李文正楼李文正楼,我校杰出校友、著名实业家、印尼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博士出资捐建。

竣工于2004年。

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教授设计。

位于校园北端,遥对鸡鸣寺,与校南大门、大礼堂同一轴线。

大楼总建筑面积29597平方米。

造型美观,气势恢宏,是四牌楼校区最新的标志性建筑。

该楼目前主要作为我校电子信息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实验之用。

丁肇中教授领衔的AMS研究中心及中国工程院韦钰院士领导的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均坐落于楼内。

该楼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我校宇宙探测、信息电子等学科的发展。

逸夫建筑馆逸夫建筑馆,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500万元港币和国家教育部、东南大学筹资4238万元人民币共同兴建。

位于四牌楼校区内中大院东侧,健雄院南侧,前工院北侧,东临成贤街。

逸夫建筑馆为科研办公综合楼,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2000年竣工。

建筑面积为16873平方米,其中地上15419平方米,地下1454平方米,层数为主楼地上15层,裙房3层,地下一层。

使用单位主要有土木、交通、建筑等学科的部分单位。

河海院“河海院”的命名,渊源于1915年“河海工程专门学院”(今河海大学)成立,因当时校舍无法着落,遂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今东南大学)协商,“河海工程专门学院”租用该校口字房(今健雄院)、一字房(今南高院)及部分平房(今河海院)做校舍。

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学奉命与东南大学等校合并组成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河海工科大学并入中央大学工学院,校址迁至河海院。

“河海院”是河海大学的发源地之一。

1955年,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将老楼拆除重建,由南京市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699.42平方米,使用面积1311.80平方米,于1956年4月竣工,当时工程总价柒万零柒佰贰拾壹元玖角伍分贰厘。

河海院现在是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热电工程设计研究所等单位所在地。

逸夫科技馆逸夫科技馆,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500万元港币和国家教育部、东南大学筹资1500万元人民币共同兴建。

建筑总面积为10,000多平方米。

逸夫科技馆布局规整,造型简洁。

馆内设园林式庭院,幽静舒适,亲切宜人;楼内设学术报告中心,设备齐全,功能完备,可承办大型学术会议。

目前,该楼主要由部分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使用。

榴园宾馆榴园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北隅,建成于1994年。

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科院院士齐康教授主持设计。

外观简洁别致,与比邻的逸夫科技馆构成一和谐的整体。

榴园层高十二层,共有按三星级旅游饭店标准设计和建造的各类客房178间套和与之配套的大、中、小会议厅,中西餐厅、宴会厅及各种娱乐设施。

榴园装备有中央系统冷暖空调、程控电话、可控音响和自动消防系统。

榴园周围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校经常在这里举办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李瑞清塑像李瑞清(1869-1920),字仲麟,号梅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

2002年东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中国美术教育的先行者、东南大学创办者,特邀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吴为山塑铜像一尊。

该塑像现竖立于梅庵斜对面的草坪之上。

杨廷宝塑像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1940-1982),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蜚声中外的建筑学家、教育家。

2002年东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为纪念杨廷宝先生,特邀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吴为山塑铜像一尊。

该塑像现竖立于孟芳图书馆前。

钱钟韩塑像钱钟韩(1911-2002),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教授(1945-2002),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我国热工自动化学科奠基人。

2002年东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特邀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吴为山塑铜像一尊。

该塑像现竖立于孟芳图书馆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