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景点讲解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景点讲解

这里是东南大学牌区的南门,也是正门,挺古朴大气的吧。

南门的建筑风格所采用的是简化的西方古典建筑式样,它由我国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先生于上世纪30 年代设计的。

你们猜这“东南大学”这四个字是谁的字,这四个大字可是王羲之的哟,这个门还在2010 年被网民评为南京市最美的校门,6不6。

钟(中央路):我们进去吧,大家脚下的就是中央路。

这些树,可能大家司空见惯,也可能十分陌生,我想,既然要讲一讲,那就讲讲他的由来吧,这可是东南一景了。

无法梧,不中央。

现在南京街头多见的“法国梧桐”,其实大部分是“英国梧桐”,少量的主次干道两旁、南大校园、中山陵等地区,还有零星的“美国梧桐”,而正宗的“法国梧桐”,基本已经销声匿迹。

他们通称“悬铃木”,属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植物。

其中英国梧桐是法国梧桐和美国梧桐杂交而成,它们之间差异是从果枝上的果球来区分,美国梧桐多为一球、英国梧桐多为两球、法国梧桐则多为三-六球。

当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于中山陵前夕,经过专家的勘查和选定,曾留学法国的东南大学教授常宗会从上海法租界购得悬铃木数千株,其中一千多株种植于陵园大道,余下的则植于中山北路、长江路、江苏路等处。

后来南京又陆续引进这种树木作为行道树,因为它们来自法租界,就一直被称作“法国梧桐”。

东大的贴吧里就曾有人发过帖子说:别走开,四牌楼2号,那片法国梧桐下。

我想,倾一个校园,满眼皆是法梧,中央大道与秋天,每个词语都很美,这里,很美!丁(五四楼):顺着我左手边的方向是五四楼,是不是想到五四运动了,嗯,没错,这栋楼和五四运动没有半毛钱关系,他只是在54年建成的,五四楼现在是我们学校的行政办公楼,是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以及部分院系如机械、数学、人文等院系在本部的办公地点。

五四楼往西,对面是学校的档案馆。

往里走,是动力楼,能环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的原址所在。

讲到1954 就不能不说1952 了,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全国院系调整,照搬苏联模式,很多原来的实力雄厚的综合型大学在分分合合中实力剧减。

国立中央大学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原国立中央大学主校区旧址南京四牌楼2 号成立了南京工学院。

南京工学院是日后新中国最有影响的工科大学之一,开启了“北有清华,南有南工”的辉煌。

大家请看东南院对面草坪上的这座铜鼎,这座鼎名叫百年鼎。

百年鼎是东南大学百年辉煌和百年变迁的证明。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和江苏大学,作为原国立中央大学衍生的这9 所高校,其历史均可溯源到上个世纪开始时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02 年),在2002 年,这九所高校同时迎来建校100 周年,故江苏省政府赠送给每个学校一个铜鼎作为纪念。

由一所大学,衍生出九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其气度和辉煌,正如这巍巍百年鼎,不言而明。

钟(中大院、老图书馆):顺着我右手边的就是中大院啦。

原名生物馆的他是在1929年落成的,在东大几经变迁的历史中,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中央大学的这段校史中,一直承担着生物学系办公楼的重任,我国的生物学鼻祖秉志教授就曾在此楼办公。

所以顾名思义昂,叫他生物馆。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以后,他又作为院办公楼的所在地。

至于更名为中大院就更好懂啦,因为我们曾经叫什么,中央大学嘛!不过现在他是建筑学院所在地。

中大院是由近代建筑大师李宗侃设计,上海金祥记营造厂营造的,本来有两层并且另设地下室一层,面积2321平方米,混合结构,入口为柱廊。

后来加建为三层,总计763平方米,并将大门外移,添加四根爱奥尼柱及山花线刻恐龙图案,门楣浮雕图案,呈西方古典建筑式样,有没有觉得这些名词很耳熟呢?有没有觉得他与毗邻的大礼堂、老图书馆非常非常和谐,简直就是相映交辉嘛。

中大院从1958年至今都是建筑系的系馆。

1988年扩建后楼1226m2,1996年后楼再次扩建604m2。

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对中大院主体实施了加固、改造、整修。

至此,中大院总建筑面积达6827m2。

这里就是老图书馆了,也就是孟芳图书馆。

我爱你东南里面有句歌词是:矗立的孟芳馆,书声琅琅,纸墨飘香。

是不是超有感觉的呢?假如唱起来的话。

遥望1921年刚成立的东南大学,为向社会募捐图书馆经费,校长郭秉文奔走相告,对,就是东大今年新成立的郭秉文文科实验班。

终获江苏督军齐燮元捐助,独资建馆并购置配套设备。

1922年立基,帕斯卡尔(Jousseume Poscal)设计,1923年落成,耗资16万银元。

建成后,以齐父之名命名为孟芳图书馆,张謇题匾。

1933年,经过关颂声、朱彬、杨廷宝设计扩建两翼及书库,建筑面积达到3813平方米。

图书馆建筑造型仍然是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比例匀称,构图稳实,风格隽雅,入口爱奥尼柱廊及墙面装饰细部极为精美,是国内近代建筑的优秀作品。

对于图书馆,我一直是心怀敬畏的,我向来认为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虔诚对待的美好的名词,就像某种隐秘的心绪一般。

所以,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简单陈述,但是我认为,在这样一座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建筑前面,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平铺直叙,单薄,薄到自己都不忍直视,但是足够。

丁(梅庵):欢迎你们来体味中西文化融合的民国建筑——梅庵,此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的办公室,是四牌楼校区的重要景点,至今保存完好。

刚才提到的李瑞清校长与其原配余梅仙伉俪情深,青年时代的李瑞清才貌双全,年仅二十二三岁的李瑞清痴情憨厚,却遭丧妻之痛,为悼亡妻,自号梅庵、梅痴,刻“阿梅”章,取“玉梅花庵”之斋名,并在文章中多署“梅庵”、“阿梅”、“玉梅花庵”、“梅庵先生”等名。

他更在六朝松旁建“梅庵”,作《亡妻余梅仙墓志铭》、《春日元配余梅仙墓下作》、《梅庵悼文》等文,一番深情、痴情、思念可见一斑。

今者“梅庵”,故此得名。

梅庵建成于1914 年,最初只是以带皮松木为梁架的三间平顶茅屋。

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为了纪念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李瑞清,于1915 年将其取名为“梅庵”。

1933 年国学大师柳诒征亲自题匾,此时梅庵已经改建为204 平米的砖混结构平房。

走进梅庵,内廊式的布局、深邃的通道,让现代的气息中透着缕缕古韵古风,中西合璧的风格浑然而成。

梅庵可是南京党史上一处重要的地标哦,是共青团南京委员会的诞生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均在此。

下面就为大家略微介绍一下:南京城区革命组织的建立是先青年团后共产党的顺序。

1922年5月5日这一天,24 位青年相聚在梅庵,他们讨论通过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成立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3 年10 月11 日,按照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的决定,南京的5 名党员编为第六组,组长谢远定。

这便是南京城区的第一个党小组。

再回到1923 年8 月20 日至25 日,宁静的梅庵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周——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

据档案馆的老师记述,第二次代表大会原本决定在湖南召开。

但因江浙沪一带青年工作较有基础,尤以谢远定为委员长的南京团地委的工作卓有成效,所以会址最终花落梅庵。

20世纪20 年代后,梅庵已成为会议、讲习之所,广大青年在这里接受了大量革命道理。

梁启超、胡适、恽代英、瞿秋白、邓中夏等名人都在此讲学或活动过呢。

中央大学期间,曾为音乐系琴房,亦称音乐馆。

现在的梅庵,是我校艺术学院的院址所在,东南大学具有悠久的艺术教育和理论研究传统。

早在两江师范学堂阶段,李瑞清校长就开始在我校设立图画手工科,开我国现代艺术教育之先河。

在我校历史上,先后有许多艺术大师,如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戏曲研究和教育家吴梅,美学大师宗白华,绘画大师吕凤子、陈之佛、徐悲鸿、傅抱石、吴作人等都曾执教于此,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所拥有的艺术学科在2004 年研究生教育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二,从“十五”到“十一五”,连续两届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004 年,艺术学与伦理学联盟,成功申报教育部“985 工程二期”“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旨在促动科技、伦理与艺术研究的交叉与融合。

2007 年东南大学艺术学被教育部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江苏首家、唯一的艺术类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唯一属于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国家重点学科。

2008 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梅庵到六朝松你们看那边,那就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性的文物之一——六朝松。

对了,想不想听听我们的校歌“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六朝松下听箫韶,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歌唱得不好啊,哈哈,不过歌里的的六朝松就是它了。

六朝松大家来看,这棵树高9.58米,围2.65 米,相传为1500 多年前的六朝遗物。

因年代久远已显出垂垂老态,被两层铁栅栏“保护”着,两侧架着粗粗的铁杆。

大家可以走近一点,看没看到还有两根小钢管和三个铁环共同支撑着它,钢管直插入树干,露出黑漆漆的树洞,让人心中不由的触动。

让我们细看一下,这古树的树皮已经裂开,中间是灰白的颜色。

古树的树干内部已经死去,完全靠外面的树皮传输养分,为了支撑树干,古树的内部被掏空后浇注了砂石。

这株古树看上去非常老,整个身体都被搀扶着,外皮斑驳,长势衰落。

但令人称奇的是,古树的树冠竟仍然枝叶葱翠,显示出一股神奇的生命力。

它的树冠尽管低垂着,却都伸向前方,是不是一颗神奇的东方之树。

在南京的古树中号称“最古老”,相传是由梁武帝亲手栽种的。

据考证,六朝松的所在距离“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的胭脂井不远,六朝时是宫廷的中心区,明代属于国子监,后来成为东南大学的校园。

六朝时期的宫苑中心,园林殊佳,梁武帝闲暇无事之时,在宫中花园种棵树也完全是可能的。

对于传说的真伪,现今已无从考证,但据园林专家推测,六朝松的树龄确在千年以上,是难得的“活化石”。

六朝松历经千年风霜,它见证了古都南京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昭明文选》的成书、《永乐大典》的编纂,也见证了两江师范学堂的兴衰以及东南大学的百年校史。

其实我们细看,会发现六朝松的树干上挂了两块牌子,分别写着“六朝松”和“桧柏”,你们有没有感到奇怪,为什么这古树有两个名字?经过考证,六朝松其实不是松树,而是柏树。

“六朝松”是人们对古树的习惯称法,它的真正名称应为“桧柏”。

为什么会有指柏为松的谬误呢?因为过去栽植松柏,老百姓素有“松树不下山,柏树不上岭”之说,在古代,不少地方和群众,松柏不分。

直到现在,北方老乡尚有称柏树为松的习惯。

据古树左前方碑文记载,著名林学家马大浦、黄宝龙教授曾对古树进行了分类学上的鉴定,指出了“六朝松”并非松树,而为桧柏。

因此,这株名闻遐迩的“六朝松”,准确的名称应为“六朝柏”。

东大的校友无论从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回到母校,都要来六朝松这里看一看,与它合张影。

钟(体育馆):体育馆,想必能让在场很多男生心潮澎湃吧!这可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大学最著名的体育馆之一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