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课堂生成性教学案例

2课堂生成性教学案例

课堂生成性教学案例参考表单
基本信息
பைடு நூலகம்学 科
数学
年 级
高三
教学形式
教 师
Z朱宏兵
单 位
如皋市薛窑中学
课 题
集合的概念
生成性案例描述
教学的流程是:
从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入手,构建指数函数的概念,画指数函数的图像,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课堂小结与作业。
课堂问题设计:
(1)在本节的问题2中时间 和碳14含量 的对应关系: 和问题1中时间x与GDP值y的对应关系 能否构成函数?
(2)在让学生举例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通过改变底数a的值以得到一系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另外,在选取不同的底数 时,要注意底数 的代表性,既要有 ,又要有 的情况,在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时,要引导学生按 和 进行归类.
(3)分类有助于帮助学生处理大量繁杂的事物,从而有条理地思维.因此,在让学生观察指数函数图象并总结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殊点时,建议引导学生按不同的底数进行适当的分类.
(2)这两个函数有何共同特征?
(3)你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解决课本练习2,3
(4)你能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时的方法,指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吗?
(5)如何画指数函数 和 的图象
(6)从画出的图象中你能发现函数 的图象和函数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可否利用 的图象画出 的图象?
(7)你能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吗?
(8)根据例6,你能说出确定一个指数函数需要几个条件吗?
(9)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指数函数有什么认识?教科书是怎样研究指数函数的?
(10)课后作业:习题2.1 A组第5、6题。
案例反思与启示
对于这节课我有几点反思:
(1)在画函数图象时,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画.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需要特别注意学生作图能力一定要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