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广电131班邵玲娟
一、符号的定义
1.本书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日本·永井成男的符号定义: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和表述关系,“X 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索绪尔能指(意符,声音或图像)
所指(意指,概念或意义)
举例:国歌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歌词和乐曲构成了国歌的
能指,而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则构成了国歌的
所指,即概念意义。

关系理解特伦斯·霍克斯(现代符号学创始人之一,另一个是皮尔士)
符号—形式—媒介关联物(红色)
对象—指称—对象关联物(吉祥)
解释—意义—解释关联物(暖色调,传统,喜庆)
符号=符号具+符号义外在的实体或意义
玫瑰花=花+激情“爱情”的含义
符号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

从广义上来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符号现象是普遍的,以动物界来说,密封的“8”字舞就是一种传达食物所在方位的动作图形符号;兽类动物利用粪便、尿液及其他分泌物来做记号、划地盘等现象,也是一种符号行为。

不过,动物的符号行为是基于先天的、本能的机制进行的。

因此,动物界的符号连同其“意义”以及对符号的反应,都还不能超过条件原理反射的范畴。

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

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是声音语言,创造
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是文字,我们把它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

动作、表情、体态、音声、图形、图片、影像等,都是信息的载体,都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

信号与象征符
1.符号三分法(美国符号学创始人查尔斯·皮尔士)
图像符号:用肖似的方式来表征对象(肖像画、数学表格、化学分子式)。

指索符号:符号形体能够指示或索引符号对象的存在(动物园的指路标牌、
高层建筑屋顶上的指示灯)。

象征符号:人类创造的某个别事物的替代品。

信号
(1)定义:表示消息的物理量,是运载消息的工具,是消息的载体。

(2)分类:包括光信号、声信号、电信号(人们通过对光、声、电
信号的接收,才知道对方想要表达的消息)
光信号:古代人利用点燃烽火台而产生的滚滚狼烟,向远方军队传递
敌人入侵的消息。

声信号:当我们说话时,声波传递到他人的耳朵,使他人了解我们想
要表达的意思。

电信号:遨游太空的各种无线电波,电话网中的电流,现代计算机、
手机的信号。

象征符:是一种由其解释着产生的符号,作为它与之同义的某个别
的符号的替代品。

不仅从形式上讲是一种替代物,而且从
内涵上讲是由于具有“意义”而获得一种解释。

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分
信号:物理性质,对象事物的代替物
代替物是对象事物的信号
冒烟是着火的信号
乌云压顶是大雨来临的信号
象征符:人类语义性质,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团圆的载体:中秋节、月亮、月饼)
信号的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发烧是得了某种疾病的信号
青年人长出胡须是发育成熟的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萤
火虫的发光是一种求偶行为,交通信号灯中的红灯停、绿灯行)
象征符的性质
(1)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2)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通过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的
事物:人佩戴的饰物、月饼、鞭炮。

(3)通过传统、通过学习继承。

(4)自由创造: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更多的人参与象
征符的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象征符的创造和更新体
现了社会的进步与活力。

(5)语言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语言与它所表征的对象之间没
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用什么样的语言符号来表征什么事物,仅
仅建立在一定社会团体的任意约定的基础之上。

不同的民族可
以有各自不同的约定,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

例如
汉语、英语、韩语……与之相关的文字、手语、旗语、鼓语也
都属于象征符号。

(6)象征符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

一种对象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例如一个具体的事物既可以用声音语言,也可以用图像
表示。

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例如眼泪既可以表
示伤心,也可以表示开心或激动。

象征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同一个象征符在不同的社会里有
不同的解释,例如“摇头”在中国表示否定、不同意,而在印
度表示同意。

即便在同一个社会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发生意
义的变化,例如绿军装在文革时期是表示革命小将,而在今天
则有其他的意义:复古服装或者幼稚狂热的年轻人的形象。

象征符是人类特有的符号,唯有人类才能创造和使用象征符。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由于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因此传播学也将人类使用的符
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分类
(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副语言)
声调的高低大小、语气的和蔼生硬,都具有特定的意义,起着
加强语言符号的作用或传递其他的信息;文字的笔迹也可以反
映出书写人的个性、教育程度、修养以及写字时的心情。

(2)体态符号(体态语言)
A.动作手势: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人们使用姿态动作不外乎两个修辞
目的:一是加强一种思想或观点;二是帮助描绘某些事情。

B.面部表情
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在人际传播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
总量中,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是非语言
符号传达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美国学者阿尔伯特·梅拉宾:面部表情是最具信息冲击力并远远超过
声音和言辞。

梅拉宾法则:信息冲击力1=0.07×言辞+0.38×声音+0.55×面部表情
美国心理学家爱伯特·梅热比:
沟通双方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
C.视线:在群体传播中,人们大约用30%—60%的时间跟别人眼目传神。

(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
各种非语言的象征符体系如仪式和习惯、徽章和饮食、音乐
和舞蹈、服装和饮食、美术和建筑、手艺和技能、住宅和庭
园、城市和消费方式等,这些象征符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都能找到。

综上可见,非语言符号在成功的信息传播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符号的基本功能
表述和理解功能。

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传达功能。

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我们现代人才能接触到这位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的精神世界。

思考功能。

人类思考的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都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

因此,思考本身也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并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符号滥用
符号与实际相混淆:在传播中不看具体实际,只看符号本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甚至还可以见到将符号和标识看的比实际更重
要的许多例子:《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符号与事实相乱:人们使用语言时经常根据符号推论出事实,从而
造成了推论与事实的混淆。

认为只要出现某种符号就必然会出现某种事实的例子:画饼充饥、
听风就是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