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性疫苗-免疫学

预防性疫苗-免疫学


多联多价疫苗
• • - 多联疫苗 (Multidisease ) 由多种病原的抗原组成 预防多种疾病 - 多价疫苗 (Multivalent ) 含同一病原体不同亚型或血清型(在一 个剂量的疫苗中包含一种病毒的几个型或 亚型者) 预防同一种疾病


接种时间
接种疫苗 乙肝疫苗 卡介苗 乙肝疫苗 脊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苗 脊灰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脊灰疫苗
可预防的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岁 4岁
脊灰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
第四次
加强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强 第四次 加强 加强 第二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风疹、腮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
B细胞的记忆功能
疫苗免疫的原理
B
淋巴液 血液 组织液 粘膜表面 淋 浆
疫 苗 细 胞
细 胞
效应阶段 细 致敏 机体 致敏阶段 抗 T 反应阶段 胞 淋巴

巴 记忆 分化,增殖 母

细胞
细 胞
细胞
疫苗可以使人们无需感染某种疾病就
形成对它的免疫力,这正是它的美妙之处。
疫苗耍了个小花招,让人体相信它是已然
够抗体,从容应对日后可能面对的疾病。
活疫苗种类和优缺点
• 种类: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风 疹等疫苗。 • 优点:免疫作用强,接种量小,一般只需 接种一次。 • 缺点:稳定性差,不易保存。
死疫苗
•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标准微生物株杀死 或灭活制备而成的预防制剂,称为死疫苗。
• 种类: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脑、乙脑、 斑疹伤寒及钩体等疫苗。
疫苗本质

本质 :利用疫苗(包括减毒的或杀死
的病原体,甚至抗原表位的肽段)的免疫原
性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或激活免疫细胞以抵
御强毒性的病原体的侵袭 。
疫苗免疫原理
• 当疫苗进入体内后,会刺激体内免疫系统, 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受到刺激的B细胞进而转 变成浆细胞,不断分裂并产生大量的抗体,将病 毒杀死。然后B细胞在人体中转变成为记忆细胞, 一旦同样病毒第二次入侵,会立刻被消灭掉,不 产生丝毫病变。所以一旦某人患过此种疾病自然 便有了相应抗体,无需注射疫苗。
次数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一次 第四次 第一次
可预防的传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结核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麻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风疹、腮腺炎
DTaP/IPV/Hib 5联苗
• • • • • • • 保护婴幼儿免得5种疾病 白喉(D ) 破伤风(T ) 百日咳 (aP , 无细胞 百日咳疫苗) 脊髓灰质炎(IPV, 灭活脊灰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 也即是 5合1疫苗
注意事项
• 必须首先保证其中各个免 疫成分之间不发生免疫干扰现 象,也就是不降低各该免疫成 分的免疫效能。
巴斯德
发现在实验室培养的条件下,导致禽
类发生瘟疫的细菌毒力减弱了,并且由此 可以诱导出耐受性和毒性更强的细菌。进 一步的研究使得他研制出有效地抵抗炭疽 热、霍乱和狂犬病毒的疫苗。
冯贝林(埃米尔· 阿道夫· 贝林) 冯· 德国医学家 利用白喉及破伤风的可溶性毒素,将 其去毒后进行免疫接种,建立了被动免疫 治疗法,这个方法在抗传染性疾病治疗方 法的发展里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 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出生时
1月龄 2月龄 3月龄
4月龄
5月龄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乙肝疫苗 流脑疫苗 麻疹疫苗 流脑疫苗 乙脑减毒疫苗 甲肝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风腮疫苗
6月龄
8月龄 9月龄 1岁
1.5岁
接种时间 2岁
接种疫苗 乙脑减毒疫苗 甲肝疫苗 (与前剂间隔 6-12个月) A+C流脑疫苗
次数 第二次 第二次 加强
预防性疫苗
免疫学导论
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 微生物(如细菌、 立克次氏体、病 毒等)及其代谢 产物,经过人工 减毒、灭活或利 用基因工程等方 法制成的用于预 防传染病的自动 免疫制剂。
疫苗的发展史
18世纪早期,中国人以 接种“天花”患者的脓液预 防疾病的方法传入了欧洲。 与此同时,英国乡村医生詹 纳(E.Jenner)也发现接触牛 痘病牛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 “天花”,于是他改进了接 种方法并取得了人体试验的 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 免疫学诞生。
6岁
麻风腮疫苗 乙脑减毒疫苗
小学四年级 初中一年级 初中三年级
A+C流脑疫苗 乙肝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 麻疹疫苗
大一进京新生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 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是 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疫苗,属于免费 疫苗。
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 除国家规定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外,其他需要 接种的疫苗都属于推荐疫苗,也就是计划外疫苗, 这些疫苗都是本着自费、自愿的原则,家长可以有 选择性的给宝宝接种。
活疫苗
活疫苗又称减毒疫苗是指人工定向变 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毒力减弱或基本无 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预防制品。
疫苗中病毒的毒性被大大削弱,只能在人体中
繁殖分裂20次。相比之下,正常的病毒能够分裂成
千上万次。通过实验室的处理,这些病毒或细菌既
能保持活性,进行繁殖分裂,但又不能引起严重的
疾病。如此一来,它们便足以使免疫系统生产出足
成形的疾病。
疫苗分类
治疗性疫苗
疫苗
常规疫苗 预防性疫苗 重组活疫苗 多肽疫苗 DNA疫苗
活疫苗 死疫苗 多联多价疫苗
预防性疫苗是用免疫手段将预防传染 病的抗原通过适宜途径种入人体,模拟一 个轻度的自然感染或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 答,诱发、促使机体处于免疫状态,产生 自动免疫力,从而增强个体和群体的对抗 相应传染病的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生物或患 某些疾病的机体中,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 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制品。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 发现了体液免疫现象。活的或者灭活疫苗 的效价(在血清反应中,抗原抗体结合出现 明显可见反应的最大的抗体或抗原制剂的 稀释度称为效价。)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 了上面提到的疫苗,伤寒热、志贺氏细菌 性痢疾、结核、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疫 苗被成功制备。

20世纪50年代以后,进入了疫苗发展 的现代时期,这个时期是疫苗的多产时期。 • 这个时期的疫苗分为,全细菌疫苗、 半细菌疫苗、病毒重组亚单位疫苗、体外 培养的活病毒疫苗以及灭活病毒疫苗。细 菌疫苗主要集中于次单元荚膜多糖制剂, 然而减毒的全细菌疫苗也有极大的进展。
死疫苗优缺点
优点 :制造工艺简单
免疫原性的稳定性高 易于制备多价疫苗
缺点:1)需要严格的灭活操作,保证疫苗中不含有灭活
不完全的颗粒。 2)死疫苗所提供的免疫力较短暂,为完成免疫程 序,需要进行多次接种,由于机体反复接受疫苗中的异性
蛋白质的刺激,而可能出现不良的过敏反应。
接种反应
疫苗的副作用通常十分微弱,而且 往往只是注射部位酸痛、头痛或者低 烧。偶尔也会出现严重的反应,但这 只是十分偶然的现象。 • 美国儿科学会(AAP)传染病委 员会的医学博士约翰•布拉德利博士指 出,只有大约5%到10%的儿童在接种 水痘疫苗时会长出几颗水痘。但这和 真正的疾病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