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节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第四节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2.乡试
时间:每三年一次 地点:秋季在省城举行,又称
“秋闱” 考生:生元(俗称“秀才”) 考取者:称“举人” 第一名:解元
3.会试
时间: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举 行,故又称“春闱”
地点:在京师的贡院举行 考生:参试者为各省举人 考中者:称“贡士” 第一名:会元(会魁)
汉武帝--刘彻 昭烈帝--刘备
贬义的有
同情的有
炀、厉、灵、幽 哀、怀、愍、悼
隋炀帝--杨广
6.谥号
官谥——朝廷重臣的谥号,一般为一两个字。
诸葛亮--谥“忠武” 萧统--溢“昭明” 欧阳修--谥“文忠” 岳飞--谥“武穆”
【历年真题】
以下帝王谥号中表示褒扬的有(
A.怀 表同情 B.文
C.昭
D.武
E.灵 表贬义
)2018
7.庙号
庙号——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 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为庙号。
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称做“祖”如“太 祖”“世祖”“高祖”。 唐高祖李渊;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
璋。 其后的嗣君为“宗”,如“太宗”“高宗” 等。 唐太宗李世民。
【历年真题】 1.下列称谓中使用“庙号”的是 ( )。2016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东汉时以政府命令的 形式在全国通行。
黄巾起义的口号“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说明当 时民间已普遍流行这种纪年方式。
近代史上“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也是用干支纪年
来表示的。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殿试
地点:紫禁城的保和殿 考官:由皇帝主试的考试 考生:贡士 考中者:称“进士”
殿试按成绩分三甲 -----一甲:三名,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状 元(殿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连中三元: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4.字
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
古代男子20举行成人礼时,女子15岁举 行及笄jī礼时取字。 屈平,字原 孔丘,字仲尼 字前的“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5.号
号——亦称别号。古人在名和字以外的别名。
尊称、美称
绰号、外号
号属于自取,字数较自由
陆游——号“放翁” 李白——号“青莲居士” 陶潜——号“五柳先生”
9.避讳
——不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 凡遇到和君主长辈名字相同的字,用改字或 缺笔的方法来回避。
国讳、公讳: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名是当朝的国讳。 刘秀,将“秀才”改“茂才”; 唐太宗李世民,将“观世音”改“观音”
家讳、私讳:长辈之名 始于周代、行于秦汉、盛于隋唐、
严于两宋、苛于清代,民国后废除。
2.氏
“氏”原为“姓”的分支,起 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其主要作 用在于“明贵贱”。
1.姓
2.氏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和氏开 始合二为一。
到了汉代则全都叫作姓,并且自天子到 庶民人人都可以有姓。这种用法一直 延续到现在。
3.名
名——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 古人幼时取名以供长辈呼唤。
5.号
号——亦称别号。古人在名和字以外的别名。
尊称、美称
绰号、外号
如梁山好汉
吴用——“智多星” 林冲——“豹子头” 孙二娘——“母夜叉” 大部分是对人物外貌、能力或品行的概括。
6.谥号
谥号——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 族,按照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后,给与 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表扬的有
文、武、景、烈、 昭、英、成、康
六十甲子表
以十二地支配十二动物:
与干支纪年法相比,用生肖纪年既简便又 形象,所以在民间广泛流行。
古人还用十二地支纪辰,即把一天分为十 二个时辰,用地支表示。
一昼夜12时辰与24小时对应表
子 丑寅卯 辰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 时时时 时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7-19 19-21 21-23
二、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官制度。 它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
以选拔官吏。 它正式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备
于明清,于20世纪初废除,在中国历时 1300多年,影响深远。
二、科举制度
1.童试 2.乡试 3.会试 4.殿试
1.童试
功名的起点 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 考生:“童生” 考取者:院试合格者称“秀才”
A.宋太祖 B.清高宗 C.唐太宗 D.隋炀帝 谥号:贬义 E.汉武帝 谥号:表扬
8.年号
——皇帝登基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建元”(公 元前140年)
改元:新君即位的次年改用新年号 早期皇帝年号更改频繁,遇重大事件往
往改年号。如武则天用17个年号。明清时 期多为一个。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四节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一、姓氏称谓
1.姓 2.氏 3.名
9.避讳
7.庙号 8.年号
4.字 5.号 6.谥号
1.姓
姓氏是一个人血统的标志。
姓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其作用
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 婚。
姓原本表示妇女世代相传的血统关系,由 女性方面决定,目前已知的古老姓氏,如姬、 姜、赢、妊、姒、妫等均带有“女”字 偏旁,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四、天干地支与纪年法
天干和地支合称“干支”,是我国传统的 记录时间顺序的符号,已有数千年历史。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
四、天干地支与纪年法
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共60种组合为 一周,称为“甲子”或“六十花甲子”,周而 复始,用以纪年1.四时
春冬 夏秋
2. 二十四节气
三、四时、二十四节气
1.四时 2.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四时、二十四节气
1.四时 2.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独到之处,它表 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 的位置,刻画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