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东方电子虚构收入案 [兼容模式]

第6章 东方电子虚构收入案 [兼容模式]

3
1996 年12月1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东 方电子向社会公开发行 1 030万股,发行 价7.88元,总股本变为6 830万股,其中国 家股2 200万股,社会法人股150万股,社 会公众股1 720万股(包括原内部职工股 690万股),内部职工股2 760万股。 1997年1月21日,公司1 720万股社会公众 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其余的内部职工股2 760万股,三年后上市交易。
20
及其涉及的金额,我们无法核实”。
19
答题要点
1、(1)压力方面:不切合实际的公司发展 增长计划(年增长速度在50%以上),在不 占优势的市场格局中期望赢得优势等。 (2)机会方面:公司治理存在缺陷(买卖内 部职工股只有内部少数人知道)。 (3)合理化解释方面:隋元柏等认为,巨额 股票收益做成主营业务收入,收益是实实 在在的,并没有虚增,是不违法的。这样 做既提高了公司形象,为公司发展做好原 始积累,又为广大股东分配了优厚的红利, 而且分文没有装入自己腰包。 21
6
1
2010-11-1
二、对优良业绩的质疑
伴随着东方电子的高速增长,出现了许多质 疑声。 现实的收 与 润增长 1、不现实的收入与利润增长 东方电子对外称公司涉足电力、通信、计算 机行业,但真正能够给东方电子带来丰厚利 润的却是其主业——电网调度自动化。在调 度自动化行业中,清华大学、电科院、南瑞、 东方电子等几十家企业从事此项业务,东方 电子根本不可能占有半壁江山。
4
根据东方电子公告的数字显示,自1997年1 月21日上市以来,东方电子股本连年高速 扩张,1996年度每10股送4股转增6股, 1997年度每10股配1.667股,1998年中期每 10股送8股,1999年中期和年终连续推出每 10股送6股转增4股和每10股送2.5股转增 3.5股。 而在股本大比例扩张的基础上,公司业绩 与股本扩张保持了同步增长。
4、销售部门人员与个别客户串通,通过向客 户汇款,再由客户汇回的方式,虚增销售 收入。
13
14
四、违规的黑幕
1994年1月9日,即定向募集第二天,时任公 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隋元柏与当时负责股票 发行的董事会秘书高峰等人商议,由公司自 己购买部分的内部职工股,减小公司分红压 力。于是,隋元柏就让当时的财务处负责人 以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名义购买公司 内部职工股1 000万股,每股价格为1.6元。
8
三、查证的事实
2001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东方电子展开调 查,9月7日,东方电子披露正在接受证监 会检查。11月8日,东方电子发布因重大会 计差错可能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预警 公告。 经查证,1997年4月至2001年6月,东方电 子先后利用公司购买的1 044万股内部职工 股的股票收入和投入资金6.8亿元炒股的收 益,共计17.08亿元,通过虚开销售发票, 伪造销售合同等手段,将其中的15.95亿元 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虚构业绩。 东方电子如何虚构收入呢? 东方电子上市后,每年初都制定了一个年 增长速度在50%以上的发展计划和利润目标, 而按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是不可能完成 的,于是在每年年中和年底,东方电子都 会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目标的差异, 由抛售股票收入来弥补。
7
1998年以后,中国高压电网自动化改造业 务的利润率一般在10%~30%,而农村电网自 动化改造业务的一般利润率在8%~10%,但 东方电子1997-2000年电网自动化改造业务 的利润在48.65%。 2、惊人的存款数额。 东方电子从1999年配股完成后,存款数额 一直很惊人:1999年为6亿多元,2000年为 8亿多元,2001年上半年存款余额还有5.5 亿元。同时,其贷款和融资需求也很旺盛。
17
在1997年东方电子上市前,隋元柏、高峰 等看准东市电子盘子小,流动性强,具有 较大的升值空间,在1997年1月20日(即公 司股票挂牌交易的前一天),隋元柏指使 财务人员将公司自有资金5 000多万元打进 了公司掌控的上述44个账户中。 1月24日(亦即公司股票上市流通的第2个 交易日)买入了200多万股。该批股票于当 年11月底抛出,获利5 000多万元,全部计 入了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为当年大比例分 红送股打下基础。
案例分析要求
1、讨论分析东方电子为什么要虚构收入? 2、讨论东方电子虚构收入的手段与其他收入 造假手段的不同及其隐蔽性。 3、有人认为东方电子把出售初始股票收益转 为收入,既有现金流入,又有销售发货、 销售合同等,可谓账证齐全、账钱相符, 利用检查原始凭证等常规审计程序很难查 处,如何查证?并以此讨论风险审计的特 征。
9
10
1、证券部负责抛售股票提供资金。 公司从1998年开始抛售持有的内部职工股, 直到2001年8月份,每年抛售的时间大约都 集中在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报告披露前, 每次抛售的数量由公司业绩的需要而定。 证券公司抛售股票,并将所得收入转入公 司在银行的账户。
2、公司经营部门负责伪造合同与发票。 销售部门人员采取修改客户合同、私刻客户 印章,向客户索要空白合同、粘贴复印伪造 合同等四种手段,从1997年开始, 先后伪造销售合同1 242份,合同金额 17.296 8亿元,虚开销售发票2 079张,金 额17.082 3亿元。同时为了应付审计,销售 部门还伪造客户的函证。
11
12
2
2010-11-1
3、公司财务部负责拆分资金和作假账。 为掩盖资金的真实来源,通过在烟台银行 南大街分理处设立的东方电子户头、账户, 在该行工作人员配合下,中转、拆分由证 券公司所得的收入,并根据伪造的客户合 同、发票,伪造了1 509份银行进账单,以 及相应的对账单,金额共计17.047 5亿元。
5
公司1997年至2000年业绩表现如下,创造 了东方电子神话。
项目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主营业务毛利率 (%) 每股收益(元) 1997年 2.37 47.3 0.51 1998年 4.50 47.3 0.56 1999年 8.56 52.9 0.53 2000年 13.75 47.1 0.52
18
3
2010-11-1
五、审计情况
1997-2000年东方电子的年报审计均为山东烟台 乾聚会计师事务所(烟台市唯一一家具有证券期 货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均为无保 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1年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对东方电子出具了 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该报告称,“贵公司于 2001年9月开始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调查结 果尚未公布。公司将近几年由出售股票收入作为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将全部收入扣除税收以外的 其他部分暂挂‘其他应付款’科目,待证监会的 处理决定下达后再进行调整。对上述收入的取得
23
24
4
2010-11-1
(3)收集人们对东方电子的质疑,并据 此对被质疑的领域追加不可预见的审计 程序。 理解风险审计的实质是:风险评估审计 的整个过程,识别、评价风险并针对性 的应对风险,才是执行审计程序的逻辑 过程,不能简单执行制定好的审计程序。
25
26
5
16
15
隋元柏、高峰找到当时担任股票主承销商的烟台某 证券公司老总商量对策,决定将1 000万股内部职工 股过户至个人帐户。隋元柏从老家山东文登收集了 40个身份证,在原山东证券公司北马路营业部开立 了40个自然人账户,将振东公司持有的1 000万股内 部职工股分别过户至这40个自然人账户中。 此后,为了奖励部分优秀职工,由高峰回老家龙口, 收集了4个身份证,在山东证券公司北马路营业部开 立账户,将44万股内部职工股过户至这些个人名下, 此后分散在44个个人账户中的1 044万股内部职工股, 交由公司证券部掌管,此事在公司只有极少数人知 道。
22
3、通过合理运用分析程序来进行风险评估, 追加不可预见的审计程序,如 (1)了解东方电子的基本情况,关注东方 电子上市运作中曾经由于存在法人股个 人化、内部职工股社会化等被证监会要 求规范过,追查下去。 (2)收集电网调度自动化行业情况,把东 方电子与同行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由于中国高压电网自动化改造业务的一般 利润率在10%-30%,而农村电网自动化改 造业务的一般利润率在8%-10%,但东方电 子1997-2000年电网自动化改造业务的利 润率却在48.65%,审计人员应当把这种超 出行业一般水平的情况作为特殊风险,追 加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2、配合现金流虚构收入,与其他收入造假手 段不同,表现如下: (1)配合现金流虚构收入,难以通过对比收 入与现金流来发现问题; (2)由公司最高层董事长隋元柏指挥,由证 券部、财务部和经营销售部门分工合作组 成的“造假”小组共同参与,虚构销售合 同、销售发票等交易,账证齐全,难以通 过检查原始凭证等常规程序发现问题。
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是专门为购买 内部职工股成立的一家空壳公司,属于东 方集团的全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2万元, 主要管理人员均为东方电子职工。该公司 在购买股票时尚未成立,购买股票所需资 金是以东方电子的名义在银行借贷的1 600 万元。1996年东方电子报送社会公开发行 股票的材料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需要对公司当时存在的“二化”现象(法 人股个人化、内部职工股社会化)进行规 范。
2010-11-1
案例分析目的
东方电子虚构收入案
通过对资本市场上典型案例的讨论,认识会 计报表中收入舞弊这一特殊风险及其表现形 式,理解收入审计中某些实质性程序的局限 性,掌握如何运用分析程序查证收入舞弊。
2
案例资料
一、东方不败的神话 东方电子(股票代码000682)是由烟台东方 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于 1993年3月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公司 于1994年1月正式创立,总股本5 800万元,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60元。其中国家股2 200万股,社会法人股150万股,1月8-10日 三天向内部职工定向募集内部职工股3 450 万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