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多见于长骨的干骺 端 单发为外生骨疣; 多发为骨软骨瘤病, 有恶变倾向

临床表现:无痛性 肿块,多发骨软骨 瘤影响骨生长发育 致患肢可有缩短、 畸形 X线表现:长骨的干 骺端蒂状、鹿角状 骨性隆起。 治疗要点:保守、 手术治疗。

潜在恶性或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 肿瘤。 多发于20-40岁左右的女性, 好发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 股骨极端及胫骨近端。
1.疼痛: 2.肿块、肿胀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4.病理性骨折 5.转移、复发


生化检查:恶性骨肿瘤缺钙和血清碱性磷 酸酶升高,浆细胞骨髓瘤本-周蛋白阳性
影像学检查:恶性肿瘤边界不清楚,有骨膜反应。 病理学检查 现代生物技术


以外科分期为指导 良性-手术切除(刮除植骨、外生骨瘤切除) 恶性-手术(保肢、截肢)、放、化疗等综 合治疗

一般护理
(一) 常规护理 1.体位护理:注意休息,预防发生病理性骨 折;脊柱肿瘤采取轴式翻身
2.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 消化食物,必要时提供肠内外营养
(二)心理护理
(三)术前护理
1.术前宣教:有效咳嗽、排痰方法,戒烟;练习床上大、 小便、翻身;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练习拄拐 2.肿瘤局部护理:不能用力按摩挤压,不能热敷、涂药及 刺激性药膏,不随便使用中草药外敷。

保持乐观心态,树立信心 避免早期负重及剧烈活动,防止骨折 预防关节脱位及感染,肥胖者控制体重 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止痛药的应用原则及方法
化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胃肠道反应:呕吐,用药前30分钟常规使用止吐药 心脏毒性:阿霉素,加强巡视,可备西地兰 肾脏毒性:顺铂、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指导患者多饮水,适当补钾,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骨髓抑制:注意白细胞变化 皮肤毒性:预防化疗药外渗 脱发:
4.放疗护理
放疗前准备 放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皮肤反应:放射性皮炎 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口腔黏膜反应:充血、水肿、疼痛、吞咽困难,2%利多卡因 喷雾 营养相对不足:补充优质蛋白,多饮水

骨巨细胞瘤
临床表现:疼痛、 肿胀、压痛、关节 活动受限。 局部包块压之有乒 乓球样感。 静脉显露 X线:中央或偏心性 溶骨性破坏,呈肥

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 多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最常见股骨远端、 胫骨近端,其次肱骨近端。




临床表现:疼痛,软组织肿块、静脉怒张、病理性骨折。可伴 有恶病质及肺转移。 X线:成骨性、溶骨性或混合性骨质破坏,形成“骨膜三角” 和“日光放射状”表现 治疗要点:化疗+手术

病情观察及护理
1.预防病理性骨折:防止跌倒、限制活动 2.疼痛护理: 缓解疼痛-心理疏导 应用镇痛药物-三阶梯止痛疗法 非阿片类:阿司匹林 弱阿片类:可待因 强阿片类:吗啡 口服为主,阶梯顺序方式使用,注意观察神志、呼吸、血 压、呕吐、排便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应用镇痛泵
3.化疗护理 化疗前的准备: 解释化疗的目的、出现的反应及预防措施; 测量体重; 准备化疗药物要做到3个严格-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严格 按医嘱剂量给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 健康史、相关因素 2. 生理状况:局部、全身、辅助检查 3. 心理社会状况
1. 恐惧 2. 疼痛 3. 躯体活动障碍 4. 自我形象紊乱 5. 知识缺乏 6. 潜在并发症


1. 2. 3. 4. 5. 6.
病人恐惧减轻或消除 疼痛缓解或消失 关节活动恢复或重建 患者能面对自我形象改变 了解相关知识,配合治疗 无并发症发生
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 不论原发、继发、转移性肿瘤统称骨肿瘤。 男性>女性。
骨肿瘤的发病年龄特点: 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10-20岁)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20-40岁) 骨髓瘤:多见于老年人
骨肿瘤的好发部位:
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所产生细胞间质类型分类 良性:骨软骨瘤 中间性:骨巨细胞瘤 恶性:骨肉瘤 肿瘤的原发部位 原发性、继发性 外科分期 G-T-M分级
3.功能锻炼:48小时后行肌肉等长收缩,良性肿瘤伤口愈合后即 可下地活动;关节置换2-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恶性肿瘤术后3周 行患处远、近关节活动,6周行重点关节活动
手术病人的护理 4.截肢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残肢护理:观察残端渗血、水肿情况;床边备止血带,局部沙袋 加压;大腿截肢者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挛缩,小腿截肢者避免膝关 节屈曲挛缩 (3)幻肢痛护理 (4)残肢功能锻炼:术后2周开始方法为(1)弹性绷带每日反复包 扎,均匀压迫残端。(2)残端按摩、拍打及蹬踩以增加负重能力 (5)活动与休息
5.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血运的观察:感觉、运动 手术者伤口引流液的观察:色泽、性状、渗血情况; 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手术病人的护理
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疼痛、伤口、肢体血运 2.体位:保肢术后抬高患肢20-30cm;膝部手术膝关节屈曲15°, 踝关节屈曲90°;髋部手术后髋关节外展中立或内旋;脊柱手术 平卧,轴线翻身;骶骨肿瘤俯卧、侧卧交替;截肢术后24-48小 时抬高患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