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过城市规划看西安城市建设发展

透过城市规划看西安城市建设发展

城市建设史—透过城市规划看西安的城市建设发展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2年6月13日摘要城市规划是人们在城市形成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机统一,涉及城市建设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人文环境设计和道路设计等方面,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史才能更好的了解一个城市过去、现在和将来。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城市规划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的最高水平。

本文从时间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西安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的城市规划的发展和变化,指出了其中的特色和不足,为西安未来的复兴之路找出可行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 古城; 历史文化; 城市发展AbstractUrban planning is the organic unity of material wealth and spiritual wealth that people creat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it includes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humanistic environment design and road design and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Learn the history of one city’s urban planning can make you understand a city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irteen ancient capital it’s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level of China's ancient cities. This thesis brief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urban planning in Xi'an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pres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pointe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weaknesses, and find a viabl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renaissance in Xi'an.Keywords:urban planning ; ancient city; history and culture; urban development目录1.绪论 (1)2.我国城市的出现及发展 (1)2.1我国城市的定义 (1)2.2我国城市发展沿革 (2)3.古代西安的出现、发展及其城市规划 (3)3.1古代西安的出现与发展 (3)3.2古代西安城市规划中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4)3.3古代西安城市规划中园林的兴起与发展 (4)4.近代西安概况及其城市规划变化 (5)4.1近代西安的城市概况 (5)4.2近代西安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影响 (6)5.古城西安的复兴—走自己的路 (7)5.1当代西安城市规划的特色和不足 (8)5.1.1现代城市规划中西安精神的传承 (8)5.1.2现代城市规划中园林发展 (8)5.1.3现代城市规划的结构弊端和城市的特色缺失 (9)5.2西安未来城市规划方向 (9)6.结论 (10)1.绪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人们注入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它是人们在城市形成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机统一,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更是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统一,而城市规划则是有机统一的外在表现。

城市规划是对于城市环境建设的具有延续性的指导和控制行为,城市规划的变化与城市的兴衰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宏伟壮丽的伟大城市,集中表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成就,在城市选址、城市供排水、城市交通、防火、城市绿化和风景区、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过卓越的成就和经验。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其雄伟壮观、气势不凡、承载历史的建筑和公园遗址等,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2.我国城市的出现及发展2.1我国城市的定义古代没有城市这一概念,只有城池、城墙、护城河和城廓等概念,“城”和“市”在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指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是防御性的概念,是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等目的而兴建的;“市”则是指城中特定的交换场所,是贸易、交易的概念,是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其形态是开放的、外向的。

这两种初始的空间形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变得丰富和扩大,并相互渗透,界限模糊,杂陈在一种新的环境形态之中,最终形成了内容多样、结构复杂的聚居形式—城市。

我国对现代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2.2我国城市发展沿革商周时期,城意味着国家,受封的诸侯国有权按爵位等级建造相应规模的城。

秦统一全国后,取消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城市成为中央、府、县的统治机构所在地。

以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一体制基本沿袭下来。

1、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我国是世界上人类发源地之一。

距今7000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相当进步的农业经济。

随着农业的出现,永久性的村落也开始出现。

仰韶文化时代、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都已有一定规模。

距今4000至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生产力有进一步的发展,氏族社会走向解体,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日趋激烈,这时出现了城市的萌芽——城堡。

2、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自春秋开始,我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解体,至战国时代后期,封建制度最后得以确立。

这一时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也是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

3、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西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城市的分布也以北方为主。

东汉末期,北方军阀混战,黄淮流域遭到极大破坏。

其后虽有魏晋时的短暂统一,但不久北方地区接连受到边远地区游牧部落的侵占,经济又遭到极大破坏。

与此相反,江南地区的城市自孙吴以后,经济逐渐发展,至唐后期成为我国新的经济重心。

4、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从元开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就再也未分裂过。

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我国城市发展史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城——北京。

但是,从总体看,随着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未能在宋代的基础上取得全面突破,但元大都乃至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却将皇宫置于全城的中心,这种“皇权至上”的布局充分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城市规划来维护其最后的统治。

5、近现代社会时期的城市1840年的鸦片战争,外国资本大举入侵,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新技术和大机器生产的浪潮也波及我国,使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下,城市化进程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又是十分缓慢的。

改革开放后城市迅速发展,新兴城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西方文化、新技术在城市中碰撞交融。

3.古代西安的出现、发展及其城市规划这里古代是指原始社会到晚清鸦片战争的一段时间,这段时期中国社会与西方的文化、经济等基本上没有交融,中国的城市出现与发展富有中国特色,并对中国以后的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

3.1古代西安的出现与发展古代西安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森林茂盛,优越的地理环境,富饶的自然资源,为我们先民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约距今6000~7000年,以半坡、姜寨先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群,就已经栖息在西安境内的渭河两岸,对于居住的选址,虽然没有像现今考虑周密,但紧靠河边以供水之便,选择地势较高且平坦防洪的地区,已孕育出朴素的居址。

以后的城市选址规划思想多依山傍海,概出于此。

充分利用环境,并尽量为自己创造活动和交往空间,这就是城市规划最早的萌芽。

西周于公元前1062年将国都从周原迁建于沛河两岸的丰京,开创了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等,以“长安”最为常见和著名。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

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

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3.2古代西安城市规划中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具体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则为通过城市的道路中轴线、建筑的空间序列、严整的城市布局体现森严的社会等级和伦理秩序。

春秋时《周礼·考工记》对周武王时期丰京的规划、建筑制度和经验的整理和总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这里“前朝后市”中的市,不过是依附于“宫”、为“宫”服务的“后市”。

隋唐长安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儒家理论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念,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二.风水理论的影响商周时代占卜盛行,城市规划营建亦受其影响。

周丰京出土的四神兽瓦当也许说明中国传统规划文化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方位思想在建筑中的应用。

秦始皇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内修建新的朝宫—阿房宫。

渭水是咸阳城的主要河流,史学家把渭水象征天河。

天河和斗象征的是咸阳古城,是依据天体—天河和星斗设计建造的。

三.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佛教和道教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城市布局中出现了大量的宗庙和道观,城市的外围出现了石窟,拓展和丰富了城市空间内容;二是城市的空间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强调形胜观念,强调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强调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汉长安没有依《周礼》规定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呆板僵化的规划格局,而是因地形、就水系,顺其自然布局建设,体现因地制宜,适用为本的道家思想原则。

3.3古代西安城市规划中园林的兴起与发展城市的人居环境是由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长期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园林绿化则是其最具表现力的部分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