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整)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宛.转(wǎn)争执.(zhí)匿.笑(nì)混.为一谈(hǔn)B.粗犷.(kuàng)一霎.(shà)倘.若(tǎng)人迹罕.至(hǎn)C.姊.妹(zǐ)贮.蓄(zhù)鉴.赏(jiàn)淅淅.沥沥(xī)D.静谧.(bì)荫.蔽(yīn)吝.啬(lìn)众目睽.睽(kuí)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朗润凛洌人迹罕至拙拙逼人B.分歧默契翻来复去骇人听闻C.惭愧慰藉美不胜收喜出望外D.颓唐决别随声附合畏罪潜逃3、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到西部扎根。
C.经过十年生态治理,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从不毛之地....到如今绿意盎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D.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5、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
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②可观石上生云③可看水中腾雾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④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⑤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⑥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⑦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⑧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⑨《〈论语〉十二章》中“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论语》十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B.不耻.下问(可耻)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
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美丽的萝卜花丁立梅①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
花盛开着,很喜人。
②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
一小罐液化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
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③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
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
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
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
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
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
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雕刻的萝卜花。
这样装在盒子里才好看,她说。
④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
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
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最后放上一朵萝卜花。
整个过程,充满美感。
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⑤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
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⑥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
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
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
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⑦生活不再优裕。
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
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
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
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
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刻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
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⑧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
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⑨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
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⑩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
她负责配菜,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
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
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
她的眼睛亮着。
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⑪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
提起萝卜花,大家都知道。
⑫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小小说选刊》)1.女人的经历可分为四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后面两个片断的内容。
(1)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而幸福的家。
(2)男人在建筑高楼时摔下来瘫痪了,女人负担很重,生活贫穷。
(3)________(4)________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1)“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
”文中的萝卜花本是雕出来的,但是作者却用了一个“开”字,请分析其中的妙处。
(2)“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
”这句话中的“吃”和“看”分别代表了哪两层含义?体现了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作者以“美丽的萝卜花”为题有什么用意?4.女人的小炒摊子为什么“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5.文末画线句含蓄而又深刻,请设计一条警语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2、父亲的背影章中林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
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
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
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