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五校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古诗文默写(8分)a、水何澹澹,。
b、,志在千里。
c、我寄愁心与明月,d、,思而不学则殆。
e、默写《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2、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A“这就是我的大名”! 他说,声音○1的洪亮。
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B“上几届的同学。
承蒙他们的○2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
”矮胖老师缓缓转过身去,挥手在黑板上优雅地又写了三个大字:王几何。
真是太幽默了,全班同学兴趣高涨。
一个个洗耳恭听这矮胖幽默的绰号叫“王几何”的老师到底还要说些什么有趣的话。
矮胖老师继续用黑板刷轻敲课桌,以镇住教室里的嘈杂声。
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
a、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
(3分)屏.息静听 chuò号 cáo 杂b、“洗耳恭听”的意思是(2分)c、划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改过来。
(1分)把句的改为d、语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1分)e、把“特别”“出奇”分别填到○1、②横线处。
(2分)f、朗读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句子标明停顿。
(要求只标明一处,标在恰当位置)(1分)矮胖老师继续用黑板刷轻敲课桌3、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从材料中摘录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4、走进名着 (3分)《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下写成的。
下面是冰心的小诗,它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歌颂了。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二、阅读(50分)(一)春(18分)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2分)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6、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4分)7、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4分)8、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4分)9、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二)信任(18分)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
最后一门课终于考完了,同学们都有说有笑地回去了。
只有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想到刚才考场上发生的事情,心里堵堵的。
唉!我该不该向老师说清楚呢?“时间不多了,请抓紧时间,作好交卷的准备。
”监考老师一面巡视着全班,一面提醒我们。
在剩下最后五分钟时,我正抓紧时间检查考卷上有没有错误,忽然,右边传来一个很轻的声音:“喂,第二张卷子的最后一题怎么做”我扭着一看,右边并排的一位男生正缩着脑袋在问我。
“这……”我不知如何是好。
给他看吧,被老师发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给他看吧,他肯定对我有意见。
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有些急了:“快点呀,拜托了,拜托了!”望着他焦急的神情,我不由地想:算了,还是给他吧,就这一次。
我小心翼翼地把卷向他那边挪了挪。
蓦地,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就叫帮助同学吗这是作弊啊!想到这里,我又迅速把卷挪了回来,朝他摇了摇头。
他显得又失望又生气,朝我狠狠地翻了个白眼。
我没有理会他,抬起了头,正巧和老师的目光碰在一起,我不安起来,老师一定看见了我刚才的动作,以为我在作弊呢!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都交了卷。
交完卷后,我总觉得老师还在用严厉的目光不信任地盯着我,心里总觉得别别扭扭的。
我想去办公室向老师说明,可又怕老师不相信我说的话。
对,不管怎样,我要去向老师说明。
我把眼光从窗外迷蒙的雨景中收了回来,定了定神,离开教室,来到老师办公室门前。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稳地喊了声:“报告!”“进来。
”监考老师正坐在办公桌前翻阅刚才收上来的考卷。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她身边。
“有事吗”老师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清楚可见。
“是不是考卷上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一边说,一边放下手中的考卷。
“不,不是,我……”我支支吾吾,不知该怎么开口。
“没关系,说吧。
”老师和蔼地说。
“是这样的,我刚才没有作弊。
”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心里轻松多了,于是鼓起了勇气说。
“噢。
”老师放好了考卷,还是微笑地看着我。
“刚才在考场上,我确实看见你做了些别的动作,但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
你做得对,我相信你是遵守考场纪律的。
”听了这些话,我顿时惊住了。
怎么是我多虑了,原来,不是老师不信任我,而是我不信任老师。
我觉得自己开始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愚蠢。
我欣喜地望着老师,感到这位以前一直让我觉得十分古板的老师一下子变得那么和蔼可亲。
我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了。
“好了,回去吃饭吧。
你看,雨又下大了。
”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轻轻地说。
我这才回过神儿来,向老师微微地鞠了个躬,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雨越下越大,我撑着伞,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被雨水冲得格外明净的石子路上。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我今天有两个巨大的收获:其一,我战胜了自己,没有帮人作弊;其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师生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
雨啊,真好!10、开头的“雨烦人”和结局的“雨真好”各是什么原因(4分)11、选文开头写“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结局写“雨啊,真好”,这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12、文中加横线的“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指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
(3分)13、文中结尾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4分)14、选文以“信任”为题该怎样理解(4分)(三)文言文阅读 (1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4分)18.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三、写作(40分)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的欢笑……这一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的记忆的屏幕上。
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8分)山岛竦峙老骥伏枥随风直到夜郎西学而不思则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10分) a、bǐng 绰嘈 b、专心的听 c、A句的感叹号放在引号里(“这就是我的大名!”他说,) d、比喻 e、①出奇○2特别 f、矮胖老师∕继续用黑板刷轻敲课桌 3、(4分)短小真实即时方便4、(3分)飞鸟集比喻崇高的母爱二、阅读(50分)(一)(18分) 5、(2分)c 6、(4分)上、下色彩绚丽、香气浓郁7、(4分)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8、(4分)略 9、(4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18分) 10、(4分)情绪不好;我的心情格外愉快。
11、(3分)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2、(3分)没有帮人作弊。
13、(4分)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写出了“我”心理上的进一步成熟。
14、(4分)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三)(14分) 15、(4分)(1)约定(2)才(3)离开(4)拉 16、(4分)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和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7、(4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18、(2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