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水泥产量规模状况分析

全球水泥产量规模状况分析

全球水泥产量规模状况分析全球水泥产量状况分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水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41亿吨,与2014年的41.8亿吨相比,仅仅增加了0.8亿吨。

200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23.1亿吨,十年来全球水泥产量增长了近一倍。

图表2005-2015年全球水泥产量变动情况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整理另外,2015年全球水泥产能36亿吨,与2014年的35.7亿吨相比,仅增加了0.3亿吨。

从2005来看,除了2008年水泥产能下滑外,近十一年全球水泥产能都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图表2005-2015年全球水泥产能统计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整理从水泥产量排名来看,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水泥产量排名前十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伊朗、朝鲜和越南。

图表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水泥产量排名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整理从水泥产能排名来看,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水泥产能排名前十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越南、伊朗、土耳其、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日本。

图表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水泥产能排名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整理世界各国水泥生产状况分析1、美国美国的水泥消费量随着其经济发展变化的上行或下行具有紧密的同步性。

1998~2005年是上行期,水泥消费由9800万吨上升到1.22亿吨,之后因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水泥消费量猛跌到2009年的6840万吨,跌幅高达44%;2012年上升到7560万吨,经济形势有所回升,2015年达到8900万吨。

据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PCA预测,2020年很可能恢复到2004年的水平,达1.13亿吨。

在经济危机的2008~2011年间,美国乘水泥需求锐降,产能利用率曾降到60%左右之机,随即逐步地淘汰了近1300万吨产能的落后水泥生产线约30条,主要是一些湿法厂、半干法厂和1500tpd以下的SP窑生产线,占当时其水泥总产能的15%。

2013年其产能利用率就回复到了72.3%。

在市场经济法则下,无需政府操心,其淘汰落后产能之及时和“神”速,与我国现今还在“去产能”的艰难历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值得我国思考研究,也可能是他们那些生产线太落后了,早就该淘汰之故吧。

2015年美国有22家水泥公司,92家水泥厂,134台水泥窑,12个粉磨站,熟料产能9800万吨,水泥产能1.15亿吨。

在22家水泥公司中有12家纯属外资企业,占全美水泥总产能的76%。

对于新建或改扩建的水泥项目,美国州政府主要管环保和矿山与厂区土地的审批,其他经济范畴的决定完全由投资方自主决策。

在经济危机谷底的2010年,美国熟料产能利用率曾下降到60.9%,而在2005年的高峰期却曾高达93.3%。

这表明,其实产能利用率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指标,利用率的高低只反映水泥的供需平衡关系和水泥价格,应该与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没有直接关系。

所谓产能利用率太低,水泥供过于求就会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其决定性的根源看来还是企业素质及其商业道德问题。

2015年美国消费水泥8900万吨,其中进口水泥1116万吨,熟料产能利用率为77.3%,水泥的是75%。

如果2020年水泥需求达1.13亿吨,在沿袭每年进口1000多万吨水泥和继续淘汰若干落后产能的情况下,显然存在约1000万~1200万吨的产能缺口,须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项目来补缺。

这正是几家世界一流水泥成套装备供应商特别关注的重大商机。

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显露水泥产能趋于供需平衡的节点上,我国要抓住的不仅是这一商机,更重要的是要拿到跻身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这次一定要力争取成功挺进美国市场!2、印度尼西亚2013年底,印尼有7家水泥公司,水泥产能6800万吨。

到2015年水泥厂家增加到13家,产能达8820万吨,这是设计产能,而实际的生产能力大概仅有7000万吨。

Semen Indonesia是印尼领先的水泥公司。

因有些新项目的陆续投产,2016年底设计水泥产能将达9770万吨,实际产能约7550万吨。

由于众多新水泥公司的相继成立,短期内突然涌入了许多新业主,新老业主都宣称要新建不少水泥厂,信息较混乱。

印尼水泥协会最新发布的历年水泥销售量是:2011年4800万吨,同比增长+17.7%;2012年5500万吨,+14.5%;2013年5800万吨,+5.5%;2014年5990万吨,+3.3%;2015年6100万吨,+1.8%;2016年预计6400万吨,+7.7%。

预计在今后的3~5年内,水泥需求将以5%~6%速度增长,那么到2020年将达8000万吨。

实际上是否有这么乐观尚待观察。

历年来,印尼水泥产能利用率是:2011年90%,2012年92.6%,2013年86.5%,2014年84%,2015年69.2%。

利用率的这种急降是一个警示,新增产能太多太快,新来的业主良莠不齐,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产能是否趋于饱和,我国对其新增产能的投资应该谨慎。

印尼是一个由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组成的国家,号称千岛之国,疆域宽达5000多公里,海岸阻隔,交通不便,物流不畅,运输成本高。

因此投资水泥项目时要特别研究考察所有原材燃料和成品进出厂的全部物流情况,装卸运输设施、运距、路况和水道;等等。

这些因素都将对水泥生产经营成本具有重大影响,必须高度注意。

我国海螺集团在南加里曼丹投资的2x3200tpd生产线相继投产后,我们自己感觉效果良好。

然而也有当地媒体发表评论称,因该厂水泥售价低于市价,担心会把中国式的“价格战”引入印尼,危及其整个水泥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这种论调虽不正确,但也提醒我国所有“走出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面对这种负面宣传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从长计议,正确处理好与当地政府、企业和民间的各种关系,审慎认真妥善处置,防患于未然。

3、越南2005年越南水泥产量为3000万吨,2010年上升为5000万吨,并开始由水泥进口转为出口。

2015年水泥产能8500万吨,产量达6600万吨,其中出口1600万吨,成为居伊朗之后的世界第二位水泥出口国,产能利用率为77%。

按照国内需求计算,其水泥产能已经过剩,利用率已低于60%。

为了出口水泥赚取外汇(水泥和熟料的均价为每吨40多元),其大量建新水泥厂的热度两年前仍未降温。

曾计划预测其2020年的水泥需求将达9300万~9500万吨,2030年为1.13亿~1.15亿吨。

现在似乎发觉这个计划有冒进之嫌,须校正修订。

但是有些项目已经启动,看来将要付出一些代价。

再说,靠出口廉价水泥来拉动经济发展也非长久之计,最终的得失如何,似乎尚待慎重权衡。

另外,越南水泥工业非常分散,大都是近10年来涌入的新业主,水泥公司多达65家,投产的水泥窑76台,平均每家产能仅100多万吨,各自为政。

2016年上半年虽然新建了两座250万吨级的水泥厂,但至今仍缺乏领头的企业,市场秩序有待规范与完善。

因此,对越南的水泥项目投资我国应该多加慎重审核。

4、泰国在东南亚泰国是水泥生产历史较早,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水泥公司治理正规,产能集中度高的国家。

全国有8家水泥公司,13座水泥厂,产能5640万吨,领头的是Siam Cement Co.产能2330万吨。

2015年全国水泥产量3550万吨,其中水泥和熟料出口各400万吨,平均离岸价60美元每吨,2012年出口量达1147万吨,后因越南的竞争而有所下降。

泰国是传统的水泥出口国,享有较好的品牌声誉。

预计今后3~5年内,水泥需求和产能约有每年3%的增长,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现在的63%左右不变。

看来泰国水泥工业比较平稳,市场成熟规范,如果有适合的项目我国可以酌情参与竞争,风险较小。

5、俄罗斯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水泥生产大国,但因水泥工业现代化的进程较滞缓,至今还有一些湿法窑存在,在其水泥总产能中仍占有15%左右,其余均为近10年来新建和改扩建的PC窑生产线。

2010年其水泥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710万吨、5040万吨、65.4%,2011年为8510万吨、5620万吨、66.0%,2012年为9440万吨、6170万吨、65.1%,2013年为9630万吨、6650万吨、69.2%,2014年为10300万吨、6870万吨、66.7%,2015年为10100万吨、6130万吨、62%。

如果在其水泥产能中扣除约15%的名存实亡的湿法窑产能以外,其PC窑产能利用率均介于73%~83%之间。

因为实际上其水泥产量中97%都是PC窑生产的,湿法厂水泥仅占3%而已。

多数湿法厂只是处于“备用”状态。

可以看出,因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变化,2015年其水泥产量锐减了10%。

各方面的预测表明,今后3年之内其需求量仍将徘徊在6200万吨左右。

加之资金紧缺,因而3年内其新增水泥项目的可能性不大。

6、印度众所周知,印度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较强劲的上升期,2015年印度水泥产量为2.9亿吨,产能利用率77.5%,产业集中度很高,前10家占总产能62.8%,前20家则占82.8%。

最大的4家水泥公司,Ultra tech Cement、Jaypee Cement、Ambuja(Holcim)和ACC(Holcim)占总产能43.1%。

全国共计有近50家水泥公司,210家水泥厂。

据印度政府有关部门预测,2019~2020年间其水泥需求将达4.15亿吨,产能为460亿吨,利用率为90%;2030年水泥产能将达8.5亿吨,2050年13.5亿吨,颇具雄心和信心。

不仅在产量上要有较大增长,在水泥技术装备和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都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例如近年新建的12000tpd生产线的熟料热耗为726kcal/kg,水泥综合电耗为78kWh/t,据说以后所有新建的水泥项目都要达到这样的指标。

亦即在今后4年中水泥产能将新增近1亿吨,相当于5000~6000tpd生产线要新建50~60条,平均每年新建13~15条。

印度至今还没有上规模的成套水泥装备制造厂,现代化的水泥生产线大都青睐由欧洲进口(也有很少数采用中国成套装备的)。

如果这1亿吨产能都由欧洲设计并提供主机装备(EP),印度企业进行土建设计与施工及设备安装(C),总投资约须180亿美元;如果全部采用中国企业总承包EPC的方式,则总投资将可节省20%~25%,建厂期将缩短1年或更多,而且项目的环保和技经指标等并不逊于欧洲的。

无疑,从技术和经济方面考量,这对中印双方都是颇具吸引力和潜力的合作领域。

目前主要的关键在于双方水泥界的相互了解交流不畅,有些历史性的误解与偏见有待双方努力相互消释。

或许我们需要真诚地从中印两国在历史、文化、人文、风土、人情等领域多做一些相互学习、相互认同的工作,为广泛开展技术与商业方面的合作创造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