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设计任务1.机构设计根据行程速比系数K及已知尺寸确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1张(A4)。
2.运动分析图解求出连杆机构的位置、速度与加速度,绘制滑块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曲线,完成运动分析图1张(A2)。
3.动态静力分析通过计算和图解,求出机构中各运动副的约束反力及应加于曲柄OA的平衡M(每人负责完成5~6个位置),完成动态静力分析图1张(A1)。
力矩b4.计算并画出力矩变化曲线图1张(A3方格纸)。
5.计算飞轮转动惯量F J。
6.计算发动机功率。
7.用图解法设计进、排气凸轮,完成凸轮设计图1张(A3)。
8.绘制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图1张(A4)。
9.完成设计说明书(约20页)。
●分组及组内数据见附表1;●示功图见附表2;●组内成员分功见附表3;●课程设计进程表见附表4;●四冲程内燃机中运动简图见附图1。
二.设计步骤及注意问题1. 确定初始数据根据分组情况(附表1),查出设计初始数据。
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mm ) 曲柄重量 1Q = (N ) 连杆重量 2Q = (N ) 活塞重量 3Q = (N )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m 2m ) 曲柄的转速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 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 =3.5(mm ); α=20°;a h *=1;25.0*=C2Z ='2Z =14; 3Z ='3Z =72 ;1Z =362. 计算连杆及曲柄的长度设曲柄长度为r 、连杆的长度为l ,活塞行程Hr l OB -=∴I (极限位置1)r l OB += (极限位置2)11180+-︒=K K θ θ∴ 可求θsin 2HCB R I ==22)()(CE OC OE -==22)()(DE CD OC -- =22)cos (e R R --θ)1()(22----------------+=+e OF r l2H OE OF += OCOE1sin -=α θαδ-=)2(2sin2-------------------=-δR r l联立(1)、(2)式求解,可求出连杆的长度l 及曲柄的长度r 。
3. 绘制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A4)根据曲柄与连杆的尺寸、活塞(滑块)的行程、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e 、各齿轮的参数等数据,参照“附图1”绘制构内燃机的运动简图。
注意:● 严格按比例绘制(推荐1:4)● 先打好图纸的边框,画好标题栏,再根据空间的大小合理安排位置画图。
标题栏放在图纸的右下方。
● 凸轮先不画,待凸轮设计完成后再补画 ● 样例中进、排气阀机构有错,需要找出并更正●图线、箭头要规范、书写要工整(以机械制图中的GB 为准)。
➢ 实体用粗实线➢齿轮的节圆用点划线(间距要基本相同)图1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 文字、尺寸(界)线、剖面线用细实线。
粗细线比例为2:1。
➢ 文字与尺寸标注方向朝上或朝左(在尺寸线上写时可朝左,如样图中的162;无尺寸线时只能朝上,如样图中的Z 3。
上下以标题栏中的文字为准) ➢ 假想位置可画成虚线或双点划线(建议用双点划线) ➢尺寸按自己的实际尺寸标注,不要抄样例尺寸。
4. 运动分析1)参照图2设置图纸布局(A2)2)在速度“v 图”与加速度“a 图”之间的位置上,画出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简图(参照图3)具体作法: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的“A ”为起点(记为A 0),由A 0开始,顺时针方向将圆等分为12等分,得A 0、1A 、2A 、……,11A 共12个点;找出滑块在最低位置时曲柄上A 点的位置,记为'6A ;找出曲柄OA 与连杆AB 垂直的两点(此时22r l l OB +=),分别记为A '2和A '9。
如此,曲柄回转一周共分为15个位置可近似认为,当曲柄在OA '2和OA '9位置时,滑快B 的速度为最大值。
注意:● 括号内的编号在绘制运动分析图时不用,绘制动态静力分析图时再使用。
●图中,用粗实线画出曲柄滑块的一个位置(任选)。
其它14个位置的曲柄与连杆用细实线画,滑块不画,标注出各B 点的位置即可。
图2 机构运动分析图3 曲柄滑块的运动简图3)设定合适的比例,画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 在“V 图”的左上角清楚注明绘图比例(mmsm v /=μ)● 速度矢量用粗实线绘制,箭头长宽比约4/1~5/1,绘图要规范、工整 ●若图线太短,不够画箭头时,可用小圆点代替箭头。
4)通过图解法,求出这15个位置的2B C2BA V V V ω、、、的数值。
● 所有公式和计算过程都写在说明书上,不要写到图纸上●在说明书上写出1个点的求解步骤和方法即可(包括简图),其他点直接将所计算数据列在表中即可。
表一 机构各点速度表5)同理,画出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B C a a 、、、、、22BA tBA n BA a a a α的数值,并将方法和结果在说明书中说明和列表。
(不同的图可用不同的比例,注明即可)表二 机构各点加速度表6)在图纸的右侧绘制15个点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图。
● 坐标与单位要标注清楚● 用粗实线绘制●画出一个完整循环,也就是要画360°(起点要画2次),起点和终点的数据大小要完全相同(因为是同一个点)。
5. 动态静力分析1)计算活塞上的气体压力F p P i ⋅=' (N )F —活塞的面积(cm 2)●注意“附表2”表中的数据单位是mm ,而比例是“(2N/cm 2)/mm ”,所以查表所得数据要进行换算2)求作用于构件上的惯性力2I P =22c a m ⋅- (N ) B I a m P ⋅-=33 (N )3)求出活塞上所受合力的大小及方向3'3Q P P P I++=4)求作用于构件上的惯性力矩222C C m J ρ⋅= (Kg ·m 2)222J M αC I -= (N ·m )●注意转动惯量统一单位5)在A1图纸上等分规划好位置(根据分组情况等分5~6份),见图4。
● 所有的力(力矩)、构件均画粗实线,其余用细实线● 尺寸、标题栏、边框等的标注要符合国标要求,每张图纸都要画边框和标题栏 ● 基本杆组、力多边形尽可能画大一些●不同的力多边形的比例可以不同,但需要分别标注清楚绘图比例6)以连杆2为研究对象,将作用在构件2上A 点处的反力R 12分解为n R 12和tR 12(方向先假设,用虚线画参见图5-a ),取∑B M =0,求出t R 12。
(a ) (b )图4 动态静力分析取∑=0M B ,设M 逆时针为正,则ABI l I l tI l I l AB tl M h P h Q R M h P h Q l R 22221221212212 0-⋅⋅+⋅⋅-==+⋅⋅-⋅⋅+⋅μμμμ即●若tR 12的计算结果为正,表示图中tR 12的方向假设正确;若为负,表示tR 12的实际方向与假设相反。
7)以构件2、3为示力体,取∑=,0F 利用图解法求出nR 12和03R (参见图5-b )●先画已知力,建议从P 开始,参照图5-b 顺序8)以构件3为示力体,取∑=,0F求出23R9)以构件1为示力体(图7-b ),(构件1的重力忽略不计),取∑=,0F求出01R ,再由∑0M =0,求出b M 。
●12R 由图5-b 求得(图中虚线)(a ) (b )图7 求驱动力矩图6 求约束力6. 绘制力矩变化曲线b M =b M (φ)1)把b M =b M (φ)曲线作为d M =d M (φ)曲线(驱动力矩曲线)将同组同学所得30个b M 值,画在一张A4方格纸上,作出d M =d M (φ)曲线,参见图8。
● 注明比例和单位,本图不用画边框和标题栏,但要在右下方写明图名称和姓名 ●在本课程设计中,1ω的方向为顺时针,当b M 与1ω的方向相反时为正,画在横坐标的上方。
2)以b M 的平均值作为阻抗力矩r M (常数)。
这是因为在周期性的速度波动中,一个波动周期内的输入功等于输出功。
即0=∆=-E r d ωω(a )首先求出下列各单元的面积(图8-a ):●1f ,2f ……6f 表示各单元的面积(以φ轴为界),单位为mm 2,在横坐标之下为负值,在横坐标之上为正值。
(b )求出阻抗力矩(r r M M =())的纵坐标H :)(654321mm Lf f f f f f H +++++=●H 的单位为毫米,当乘上比例尺bMμ之后为r M 之值。
图8 画驱动力矩变化曲线图8-a 通过面积求平均阻抗力矩(c )根据求出的H 值,画出r M =r M (φ)阻抗力矩曲线(参见图8-b ,水平线)7. 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在本课程设计中,决定飞轮的转动惯量时,不考虑机构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1)求出图8-b 中下列各单元的面积(以M r 为界):'1f 、'2f 、'3f 、'4f 、'5f 、'6f 、'7f● 在阻抗力矩曲线之上的面积表示盈功,在阻抗力矩曲线之下面积表示亏功。
● 盈功为正,亏功为负值。
2)根据上面各单元的面积求相应的功Φ⋅⋅=μμd M f W '11 Φ⋅⋅=μμd M f W '22 Φ⋅⋅=μμd M f W '33Φ⋅=μμd M f W '44 Φ⋅=μμd M f W '55 Φ⋅⋅=μμd M f W '66 Φ⋅⋅=μμd M f W '77图8-b 画出平均阻抗力矩,计算飞轮转动惯量3)求出在各个位置上功的累积变化量W ∆=∆a W W 1(Nm ) =∆b W W 1+W 2(Nm ) =∆c W W 1+W 2+W 3(Nm ) =∆d W ……(Nm ) =∆e W …… (Nm ) =∆f W …… (Nm )=∆g W ……(Nm )根据上面各值找出=m ax W …… (Nm ) =min W …… (Nm )4)求出最大盈亏功max W ∆max W ∆=min max W W -=……(Nm )5) 根据许用不均匀系数[δ],求出等效构件上所需的等效转动惯量: []()22maxm kg W J me ⋅∆=δω (6021n mπω=)6)确定飞轮的转动惯量:c F e J J J +=按题意: 不考虑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c J 忽略不挤 ∴e F J J ≈8. 计算发动机功率 )(7501602H 1HP n L N b M ⨯⨯⨯⨯⨯=Φμμ9. 凸轮的轮廓设计1)两凸轮的推程角均为60°,回程角均为60°,远休止角均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