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分析及总体设计思路 (1)二、绘制内燃机机构简图 (3)三、绘制连杆机构位置图 (4)四、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 (4)五、动态静力分析 (8)六、计算飞轮转动惯量(不计构件质量) (14)七、计算发动机功率 (16)八、对曲柄滑块进行机构部分平衡 (17)九、排气凸轮(凸轮Ⅱ)的轮廓设计 (17)十、四冲程工作内燃机的循环图 (24)参考文献 (26)一、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分析及总体设计思路根据设计任务书,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凸轮的参数是多少?如何能让机构正常循环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整个机构从运动及力学的角度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是通过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过程不断重复进行的。
如果在四个冲程里完成吸气、压缩、做功(燃烧、膨胀)、排气的循环动作,就叫做四冲程。
相应的内燃机叫四冲程内燃机。
第一冲程,即吸气冲程。
这时曲轴向下转动,带动活塞向下,同时通过齿轮带动凸轮向下旋转,是凸轮的突起部分顶开进气阀门,雾状汽油和空气混合的燃料被吸入气缸。
第二冲程,即压缩冲程。
曲轴带动活塞向上,凸轮的突起部分已经转两个过去,进气阀门被关闭,由于凸轮只转了1/4周,所以排气阀门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活塞向上运动时,将第一冲程吸入的可燃气体压缩,被压缩的气体的压强达到0.6~1.5兆帕,温度升高到300摄氏度左右。
第三冲程是做功冲程。
在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混合燃料迅速燃烧,温度骤然升高到2000摄氏度左右,压强达到3~5兆帕。
高温高压烟气急剧膨胀,推动活塞向下做功,此时曲柄转动半周而凸轮转过1/4周,两个气阀仍然紧闭。
第四冲程是排气冲程。
由于飞轮的惯性,曲柄转动,使活塞向上运动,这时由于凸轮顶开排气阀,将废气排出缸外。
四个冲程是内燃机的一个循环,每一个循环,活塞往复两次,曲柄转动两周,进排气图11、已知条件:活塞行程 H=220 (mm) 活塞直径 D =160(mm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68 (mm) 行程速比系数 K =1.08连杆重心C 2至A 点的距离 2AC l =0.35AB l 曲柄重量 1Q =135 (N)连杆重量 2Q =125 (N) 活塞重量 3Q =200(N )曲柄的转速 1n =640 (rpm) 连杆通过质心C 2的转动惯性半径 2c ρ=0.15 AB l (2mm )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1/90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OA l (mm) 开放提前角 进气门:10-°;排气门:32-°齿轮参数:m =3.5 (mm)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 凸轮I 行程 1h =7 mm 凸轮II 的行程 2h = 6 mm 凸轮I 的基圆半径 1r = 55 mm 凸轮II 的基圆半径 2r = 60 mm 凸轮II 的偏心距 2e = 0 mm 凸轮I 偏心距 1e = 0 mm2、求连杆的长度和曲柄的长度 设连杆的长度为l 、曲柄长度为r ∴I OB r l -= OB r l += 11180+-=︒K K θ92.6=°又 θsin 2HCB R ==I =912.99mmmme CD R DE CD OC CE OC OE 58.361)()()()()(222222=--=--=-=22)(e OF r l +=+=476.46mm -------- (1) 2HOE OF +==471.58mm OCOE1sin -=α=23.33° θαδ-==16.41° 2sin2δR r l =-=261.60mm----------- (2) 联立(1)、(2)式求解,可求出连杆的长度l 及曲柄的长度r 。
mm l 53.368= mm r 93.107=图2二、绘制内燃机机构简图按照比例尺1:5,根据第五组数据,绘制内燃机机构简图,空出凸轮的结构,并对凸轮与排气装置的连接方式进行修改。
三、绘制连杆机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为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块的相对位移。
当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位起点,曲柄A 点的编号为0A ,由0A 点开始,顺时针方向把圆等分为12等分,得1A 、2A 、3A 、……,11A 等点。
当滑块在最低位置时,曲柄上A 点的编号为6A '。
可近似以为,当曲柄在2OA '和9OA '位置时,滑块B 速度为最大值。
图3四、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1、速度分析,画出速度多边形单位:V---m/s, w---rad/sB A BA V V V =+大小 ? ωlAO ? 方向 //BE ⊥AO ⊥AB画图基本步骤: ①确定极点p ;②根据A V 的大小和方向过极点p 画出A V 即pa ; ③过a 画出BA V 的方向⊥AO ;④过p 画出的方向∥导轨,与BA V 交于b ; ⑤pb 即为B V ; ⑥ab 即为BA V ;⑦取ac=0.35ab ,则2C p 即为2C V ;⑧2ω = BA V /AB l 。
图4 速度多边形2、分析加速度,画出加速度多边形n B A BA BA a a a a τ=++大小 ? 2AO l ω⋅ 22BA l ω⋅ ?方向 ∥BE A →O B →A ⊥BAA a =484.32/m s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变形,见2号图纸,各位置参数数值如表2。
①定极点p ; ②根据Aa 的大小和方向作出Aa 即pa ;③过a ,由n BAa 的大小和方向画出n BAa 即at ;④过t 作出BAa τ的方向;⑤过p 作出Ba 的方向∥导轨,与BAa τ的方向交于b ,则pb 即为Ba ,tb 即为n BAa ;⑥ab 即BAa ;⑦取20.35ac ab=,2C a 即2C a ;⑧2/C BA ABa a l =。
图5速度多边形五、动态静力分析动态静力分析-根据理论力学中所讲的达朗伯原理,将惯性力视为一般外力加在构件上,仍可采用静力学方法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这样的力分析称为动态静力分析。
求出机构在各位置时各运动副的反力及应加于曲柄OA 的平衡力矩b M (每人完成五个位置)。
各种数据都要列表表示。
1、计算活塞上的气体压力'i p F p =⋅ (N )F --活塞的面积 (2cm )图6由图可知,在特殊位置(如14,13,12,24,23,22)处,气体压力非常大,相信为电火花点燃,气体爆炸,内燃机工作时的点。
2、求作用于构件上惯性力。
222I C p m a =-⋅ (N) 222C C J m a =-⋅33I B p m a =-⋅ (N)在这一步时,需要注意惯性力的方向均与加速度或角加速度相反。
惯性力是指当物体加速时,惯性会使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倾向,若是以该物体为坐标原点,看起来就仿佛有一股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该物体上,因此称之为惯性力。
惯性力实际上并不存在,实际存在的只有原本将物体加速的力。
3、求出活塞上受力的大小及方向 33I p p P Q '=++ (N)表3点的位置 2I P (N) 2I M(N*m)3I P (N)0 6734.69 67.73 -12734.69 15895.12212.36 -9858.03在这一步里,可得第一步时的假设正确,活塞上所受的力会由于气体压力的急剧改变而改变大小,甚至方向,而这也正是内燃机工作的核心。
4、把作用在构件2上的反力12R 分解为12n R 和12R τ,取0B M =∑,求出12R τ。
计算方式:12222120l I l I R Q h P h M τμμ+⋅⋅-⋅⋅-=(矢量式)其中,1h 为2Q 到B 点的水平距离,2h 为2I P 到B 点的垂直距离,C M 为转动惯量2C C C M J α=⋅ (c 角加速度)。
特别注意其方向,使用右手法则,判断其力矩方向,又或规定逆时针为正。
小组决定为方便判断以及减少错误的出现,使用逆时针为正,决定式中各项的正负。
在这一步运算中要注意比例尺和单位的转换。
由于在计算中2I M 为标准国际单位,因此要把毫米化为米,这一点很容易出错!如上,我们能够得到动态静力分析中所能确定的两个力的大小。
而其他未知力均能求得方向(或在某一直线上)。
以点8作实例,分析如图7:图75、以构件2,3为示力体,取0F =∑,求出12n R 和03R 。
在这一步骤中,12n R 和03R 方向均未知,在受力分析时可假设其已知,在这一步中通过力封闭多边形求出方向。
如图8:图86、以构件3 为示力体,取0F =∑,求出23R 。
如图9:图97、以构件1为示力体,(构件1上的重力忽略不计),取0F =∑,求出01R ,再由0B M =∑,求出b M 。
如图10:图10数据记录如下:表4表5在这一步运算中,小组出现了一点分歧,即是否应该计算其构件1的惯性力,虽然这个问题并不影响所求出的转动惯量,可是却会对01R 产生影响。
虽然题设构件1的重力忽略不计,可是最后我们认为是应该加上惯性力计算的,因为O 对1点主要是给以平衡连杆对1点的力,以及匀速圆周运动。
并且在对内燃机的认识下,曲柄作为输出的机构,带动汽车的其他机构运动,并不能孤立地作为二力杆来作出分析。
8、用一张4号图纸大小的方格纸作出()d d M M φ= 曲线六、计算飞轮转动惯量(不计构件质量)1、把()d d M M φ=曲线作为()d d M M φ=曲线(驱动力矩曲线)图11规定:当与b M 与1ω的方向一致时为负,画在横坐标的下方,当b M 与1ω的方向相反时为正,画在横坐标的上方。
(在本课程设计中,1ω的方向为顺时针)2、以b M 的平均值作为阻抗力矩r M (常数)。
这是因为在周期性的速度波动中,一个波动周期内的输入功等于输出功。
即0d r E ωω-=∆=。
2.1、首先求出下列各单元面积1f =-560;2f =500;3f =-997;4f =2630;5f =-680;6f =580。
2.2、求出阻抗力矩(()r r M M φ=)的纵坐标H12345614736.1375240f f f f f f H mm L +++++===2.3、求出下列各单元的面积1f ' =-732;2f '=301;3f '=-1380;4f '=2279;5f '=-890;6f '=437;7f '=-3在阻抗力矩曲线之上的面积表示盈功,在阻抗力矩曲线之下的面积表示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