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社团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高校社团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自发形成、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组织,以其兴趣性和自发性推动着自身的发展,激发着学生的积极性,它是高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第四章第四十四条提到,“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社团。

学生成立社团,应该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

学生社团应当在宪法、法律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中麸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恩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

伴随着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全国大学扩招的潮流,社团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

笔者认为,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很有必要,而且对于后来研究者和学校社团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社团管理文献综述
社团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在以往的文献中,大多涉及到学生社团的概况、学生社团存在的问胚、学生社团管理的措施。

1、学生社目的概况
学生社团的概况包括社团的性质(胡索尼,2010)、社团的特征(王宇翔、胡莎莎、李天骄,2010)、社团的作用和意义(甘敏思、黄晓红、臧嵘,2008;邓惠君,2009)。

(1)社团的性质: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自发形成、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组织,以其兴趣性和自发性推动着自身的发展,激发着学生的积极性。

(2)社团的特征:共同的组织目标,活动形式多样化,社团内部管理的自主性,活动内容广泛。

(3)社团的作用和意义:社团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社团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社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几乎是每篇文章都要涉及到的,要认识并避免两个极端 (学生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失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机制过于社会化)和五个误区。

笔者对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进行这样的总结:(1)管理机制不健全(包括申报程序、社团归属或挂靠问题、经费问题、指导
教师聘用不合理、监督问题、成员流失问题);(2)社团干部或负责人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衔接、选举与培训I);(3)多校区社团的管理问题;(4)学生社团结构问题(学术社团较少,与专业结合较少;整体功能发挥不够,社团缺乏“品牌活动”)。

3、学生社团管理措施
发现问题之后就是提出意见和建议,笔者将文献中的措施大致分为四类:(1)各个击破。

很多文章将学生社团的问题一一指出,在措艇中就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各个击破,如《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招聘与激励》一文指出的措施以性格品人,以行动品人,心理指导,让他们认识自己”,“情感留人,环境留人,培养留人,发展留人,管理者严格要求自己等;
(2)管理模式探索。

有的文章针对具体的社团问题,探索出一种管理模式,如《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一文所探索出的“学校主导、社联搭台、社团唱戏”的社团管理模式;
(3)理论运用。

在管理学中有很多理论,有的文章运用相应的理论进行管理学生社团,如《论基于组织承诺理论的高校社团管理》一文运用组织承诺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成员流失的现象;《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一文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目标设置、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管理水平。

(4)国外学生社团管理的介绍与借鉴。

学生社团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共性,如《哈佛大学社团管理~瞥》介绍了哈佛大学社团及其管理,《借鉴悉尼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一文指出可借鉴之处有学生主体性、加强重视、加大经费投入等。

二、社团管理的理论综述
学生社团为一种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其管理和运行是重要的社会现象,社团的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动,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应该、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我们认为社团管理涉及到组织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

1、组织学理论
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学生组织,与之相关最大的是组织学的理论,其中有几个理论很重要。

一(1)组织承诺理论。

组织承诺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Beeker(1960)提出,他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对
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理现象,它反映了员工和组织之间的一种地1理契约。

Allen和Meyer(1991)提出了组织承诺三因素理论模型,他们认为组织承诺有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指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以及个人认同参与组织的强度;
规范承诺,指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和责任态度;继续承诺,指员工对
离开组织所带来的损失的认知,不得不继续留在组织中。

许多学者对组织承诺的研究表明组织承诺是离职倾向最主要影响因素。

(2)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套管
理理论。

它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可以使组织及其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工作目标,在实现组织对各阶段目标实施情况控制的同时,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可以做到更客观、更合理,从而大大激发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

目标管理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具有下列特点:①重视人的因素;②建立目标体系;③注重结果。

(3)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是一种组织演化理论,以非线性的复
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是关于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如何有可能自己组织起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一般条件、机制和规律性的理论,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调学、突变论和超循环理论等。

2、社会学理论
学生社团作为一个系统,每个社团之间构成一种结构,每个社团离不开其他的社团,每个社团都有着自己的功能;在每个社团内部。

也是个小系统,他们分工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

这就是结构功能理论,其中Aqi 功能分析模型很重要,认为四类系统具有四种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功能,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而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这给学校、社团管理者、领导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同时,研究者对学生社团的工作仍需要进行并且需要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陈少婉.高校社团管理应避免两个极端[J].科技信息,2009.18.
[2] 中发[2004]l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
[3] 李凯.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琼州学院学报,2O1O.1.
[4] 丁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发展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9.7.
[5] 胡索尼.大学生社圊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探析[J].网络财畜。

2OlO.15.
[6] 甘敏恩,黄晓红,臧嵘.大学生社团管理和发展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08.9..
[7] 王宇翔,胡莎莎,李天骄.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析f J].新西部,2010.14.
[8] 邓惠君.关于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思考[J].市场论坛,2nn9 9.
[9] 张藏云,李玲玲.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招聘与激励[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8.
[10] 叶志清,廖娇宁.论基于组织承诺理论的高校社团管理[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6.
[11] 庞宪洪,栗洪武.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2] 廖良辉.哈佛大学社团管理一瞥.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2007.11.
[3] 吕校春,李玲莉.借鉴悉尼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推进高校学生社圊建设.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5.
[14]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