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物象作用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灯下草虫鸣”为题有什 么好处。(6分)
①以诗句为题,渲染了诗意的氛围,增强了文 章的文化韵味。 内容 ②线索的作用。文章围绕题目,写了自然界、 《诗经》里、生活中的秋虫声,表达了作者 对秋天的虫声钟爱之情。 结构 ③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用心感悟生 活,品味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可从内容主旨和结构两方 面分析,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意在 丰富内容,为下文的议论服务。
——强化角度意识
1.结构;2.内容;3. 主旨 感情
1.结构上:主要是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能把材料组织贯穿起来,使文章紧凑;衬托作用 ;呼应作用。 2.内容:联想的触发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渲 染作用。 3.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象征某种 含义,起到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1、突破难点,探究散文阅读中 “主要物象和次要物象”作用题 的思路、方法 2、培养答题的文本意识、角度意识
2012湖北《耳边杜鹃啼》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 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2013浙江卷《牛铃叮当》文中多次写到“牛铃”, 有什么艺术效果? 2014天津《枣香醉人》 ①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②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 “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2015四川《太湖碎锦》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 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 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以某种物象为标题有何妙处? 4.某种物象多次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从祁连山飘来的雪》 (2011年北京卷)
“雪”是本文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全文说说 它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013· 浙江)《牛铃叮当》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①呼应题目 (结构) (结构) 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 ③形成背景旋律,写出世间的变化, 承载了作者对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 忆,揭示文章主旨 (内容 主 旨)
《耳边杜 鹃啼》阅 读理解 罗琅
理结构 一(1节) 交代写作缘由 (夜闻鹃啼) 二(2节)杜鹃啼叫时间 三(3—7节)杜鹃啼叫悲切 1)啼血化花 2)望帝思家 美好传说 3)姑嫂故事 四(8节)议论杜鹃啼叫 (文学力量 )
①写景散文 物象——抒情 《灯下草虫鸣》 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作者的感悟和情感 ②状物散文 物象——言志 《青檀》 具体事物——从“外观、特性、用途”到“精神、品质、价 值观等” ③偶感散文 情缘物起——情感或思考的触发点。 从内容上说,物象可能是文章情感或思考的一个例证; 从结构上说,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 作用。 ④写人叙事散文 物象——象征 衬托《牛铃叮当》 《枣香醉人》《一座孤傲的庙》
对内容主题的作用
文言散文《爱莲说》为例
主要物象:莲 次要物象:菊、牡丹 次要物象的作用:用花中隐士的“菊” 作正衬,用追求名利的牡丹反衬,表达 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次要物象本身特点——对主要物象的衬托作用 ——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一座孤傲的庙》作者在第⑤段重点写了“橘 和兰草”,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次要物象本身的特点
现代诗歌《致橡树》为例
主要物象:橡树 木棉 次要物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 春雨 次要物象的作用:用凌霄花的极力攀附、鸟儿的 只知依恋、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献,反 衬橡树和木棉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既独立又 相依,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 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 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③、流岚⑤、虹霓④。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香鱼的故乡》(2014潍坊一模)
文章主要写香鱼,为何在文中又写到了鳟鱼和海 豚,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①鳟鱼和海豚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宁可死亡, 也不活在污浊的环境;次要形象本身的特点 ②用鳟鱼和海豚的描写衬托出香鱼宁死 也不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特点;与主要形象 的关系 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感染力, 深化文章“教育人们要爱护环境”的主题。
• 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 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 于一大片水域)。荒漠中的苇 :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 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恶劣 (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 活时间短但生命力顽强
• •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①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②;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① 刻画了“橘和兰草”高贵的形象特点; ②用橘和兰草的高洁、专一, 与主要形象的关系 远离世俗衬托屈原庙的孤傲, 烘托屈原出类拔萃及高洁的品质; ③表达作者对屈原精神的景仰之情。
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 沙漠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或茫 茫)。次要物象本身特点 • 1)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的坚韧和顽强作 铺垫 ;结构 • 2)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 衬托了“ 苇”的坚韧和顽强;对主要物象的衬托作用 • 3)歌颂了那些逆境中的生命的伟大。对表达 主题的作用 •
主旨
——强化角度意识
1.结构;2.内容;3. 主旨 感情
1.结构上:主要是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能把材料组织贯穿起来,使文章紧凑;衬托作用 ;呼应作用。 2.内容:联想的触发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渲 染作用。 3.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象征某种 含义,起到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1.审题
①审清是主要物象还是次要物象;审清物象是写人散文中的(还有 主、次之分)还是写景状物散文中的。 ②审清“作用”的方向。如要分析结构作用,或在全文情感、文脉及 表现中心方面的作用。有的只是笼统要求答作用,应全面考虑。
2.判断文体。
写人叙事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主旨、情感之所在;写景状物散 文中的物象,它是全文记叙、描写的对象,是作者“情”“志”之 所在。不过,有时,在写人散文中会出现物象,在状物散文中也会 出现人物形象,答题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读文:把握主题
通过写杜鹃啼声的美好传说及相 关诗词,阐述了文学的力量,也表现 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 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 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 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
读题:明方向
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 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 中的作用。(4分) ——散文结构作用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 中的作用。(4分) 【答案】
①文章线索:文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 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 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 ②统帅全文: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 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 “杜鹃啼”是诗歌中 的重要意象,是文题中的关键词,所有材料都与“杜鹃 啼”有关,具有线索作用和统帅全文的作用。
读文:寻找答题区域,筛选信息
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 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案】 ①内容主旨上: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 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 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突出了 文学的力量这一主旨。 ②结构上:“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 铺垫。
①雪是线索,贯穿全文。 (对勾连线索的作用——线索是什么?) ②雪是主要写景对象,赋予祁连山独特的景色,是作者回忆 (对充实内容的作用-写了什么) 中的模样,充实了作者的想像。 ③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祁连山对故乡的联 想和思念。 雪是感情沟通的桥梁。雪使父母与祁连山与 故乡密切关联,搭起“我”与这三者沟通的桥梁 (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表达什么)
——强化角度意识
1.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 ①概括形象特点(内在,外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②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主要或次要形象的什么感 情) 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凸显了/深化了主旨) 2.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的思考角度: ①点明关系(相似性、相反性)
②明确手法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突出。 3.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 ①开头结尾的策划 ②详略主次的安排③行文线索的贯穿④过渡 照应的勾连⑤伏笔悬念的设置
结构、内容、情感
熟题《枣香醉人》为例
以“栆香醉人”为标题的妙处:
1.“枣”是情感寄托物; 对内容的作用:写了什么?
2.“栆香醉人”实际上是亲情“醉”人,有助 于表现文章的主题; 对情感的作用:主旨是什么?
3.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 首尾呼应。 对结构的作用:线索是什么?
熟题《灯下草虫鸣》为例
3.要有整体意识,紧扣文本,合理拓展。
先要整体把握,再对主要段落、关键语句进行筛选、整合和概括, 同时要结合写作背景适当拓展。
4. 答题的三个角度:
结构构思作用、内容作用、情感主旨作用。
思考题:
1、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2、本文主要的写作对象是什么?还写到 了哪些事物,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运用了什么手法? 3、本文写作对象与主题是否有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