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课教材编写原则、方法和教材特点鲍珑(鲍珑执笔)课题参与人:鲍珑顾国麒郭连璧***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教委颁布《教案计划调整意见》和《劳动技术课教案大纲》的要求,在广泛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教师、专职编写人员三结合的方式,编写了一套劳动技术课实验教材。
现将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案特点及其对教材提出的要求(一)教案特点分析劳动技术课的教案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案的实践性;2.教案内容的实用性;3.劳动技术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寓于操作技能训练之中;4.劳动技术课技术教案的基础性。
(二)我国劳动技术课教材应具备的特点1.教案工程要有较好的可行性教材的可行性的关键是教案工程的选择要适合学校的教案条件。
对我国来说,教案工程所要求的教案设施尽可能低,一方面使学校的教案条件能满足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尽量降低教案设施的购置费用。
使所用资金尽可能少,又便于学校利用代品或自制。
由于教材的使用对象是中学生,因此教材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确保安全之外,还应注意操作技能训练不能太单调、重复,也不能对技巧性要求太高。
应当使学生能够操作,又不是太简单,学生一学就会,要使学生能真正学到技术。
教材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到教师的水平,使教师能够教得了。
2.教材要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根据我国教师的情况,他们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特别是操作技能,自己会做,但对其中的细致部分往往讲不清楚,抓不住关键所在。
对一些操作规程、要领及安全操作规程更是不够熟悉。
这些都需要在教材中较详尽地介绍,以补充教师的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教案设施较差,较详尽地介绍操作技能,可便于学生自己阅读,使他们对操作技能的了解更准确。
这又要求教材要有较好的可读性。
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应较详尽。
3.操作技能训练必须形成序列作为教材,技能训练必须形成序列,劳动技术课教案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而且操作技能训练不是一次训练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次反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训练才能学会。
由于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案法尚未形成,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著,教案法还要教师在教案过程中去探索、积累。
劳动.技术课教材形成操作技能训练序列就更显得重要。
4.教材要便于教案我国的劳动技术课教材的编写方法尚不够成熟,劳动技术课教案方法更远未形成。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考虑到教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必须考虑尽可能地使教材易教易学,繁难一些的内容也要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掌握。
5.教材应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何在劳动技术课的教案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劳动技术课教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教案中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是各地教材所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这是因为,劳动技术课教材是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不宜去讲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道理,而是要将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寓于操作技能训练之中。
在编写教材时如何做,是教材编写工作的一个难点。
6.教材应有适当的先进性我们的教案对象是下一个世纪的建设人才,在考虑教材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考虑技术的先进性。
这种先进性又要在现有的教案条件下,即没有先进的教案设施,主要是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实现。
二、实验教材编写方案(一)实验教材的编写目的1.探索教材应当怎样编写才能便于教便于学;2.探索各类(生活服务性技术、工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等)劳动技术教材的编写特色,以及专项技术工程和综合技术工程教材的编写方法;3.研究怎样在教材中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技术理论知识应讲到什么程度合适;取舍原则是什么;4.研究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寓于操作技能训练教案之中;5.研究哪些工程适合于编写全国通用教材,怎样解决一些工程的地域性问题;6.研究教材的内容选择、编写方法如何适应我国现有教师、设备、场地及资金状况,又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和教案设施的配备;7.研究与教材配套的教具(包括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电视片)的设计与制作问题。
(二)实验教材的编写方案根据我国教案实际,我们提出了“单项小综合”的编写方案。
这个编写方案的要点要:1.选择一些专项技术工程或综合技术工程编写成单行本,供各校选用;2.突出技术点(相当于文化课的知识点)的教案,技术工程只是技术点的依托;3.每本单行本要编入与其有关的多种其它技术,组成多种技术的综合本;4.每本教材应具有独立性。
学校选用每本教材教案,都不必要求先学习其它教材,就能完成该教材的教案任务;5.教案要求应是“不求全、不求精、只求会”。
“不求全是说对每一个工程的技术点不要求学全,只学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学会的技术点。
“不求精、只求会”是说只要求学生学会所学技术点,不要求学生的技术很熟练。
点要想思写编)三(1.技术工程与技术点的选择原则(1)技术的实用性在学生目前或以后的生活或学习中确有用处,并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打下基础的技术或技术点。
(2)技术的可推广性与可迁移性技术的可推广性是从该项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的。
它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该项技术是否还有学习的必要,是否还有推广的价值。
例如,计算机操作、粘接技术、太阳能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本身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或应用;育种、栽培技术中也有很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在目前和未来的生产中都会有很大的用处,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些技术虽然不属于现代技术,但是相对于我国现在大量使用的技术来说,是先进的技术,或者是尚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代,它们在现在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例如沼气技术、化肥施用技术、农家肥制作技术等。
还有一些技术,虽然已可以用机械设备或现代化生产手段来完成,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仍然需要使用手工操作,不能为现代化设备所代替。
例如,常用工具的使用、一些简单的金工技术、家用机械保养与维修技术及电器、电子用品的保养与维修技术等。
这些技术也应当属于有推广价值的技术。
可迁移性是指:①该项技术,特别是它的一些重要技术点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可用于学习其它一些技术或重要技术点;②该项技术与现代化大生产中的某些技术原理是相通的或是只需稍加扩展就可用于现代化大生产中。
由于我国教案条件的限制,学校可开设的技术工程大多属于手工操作性质,技术的可迁移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另外,我们采用了“单项小综合”的编写方案,学生接触的技术类型较少,更应考虑所学技术的可迁移性。
现在学校开设较多的自行车维修与大生产中的机械维修是相通的,其中补内带又与化学粘接技术是相通的,它属于可迁移性较大的工程。
(3)可行性与可操作性适合我国劳动技术课教案现状和发展的需要,便于教案的技术工程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技术;符合确保学生安全的要求,无危险性或在采取适当措施之后,对学生身体无危害的技术工程。
(4)通用性我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水平的差距很大,有些技术只适用于部分地区。
农牧业技术工程中,这样的工程较多。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应是全国通用的,至少应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使用的,所以不应选用这样的工程或技术点。
由于我们采用了“单项小综合”的编写方案,它突出技术点的教案,就是一些有地域性技术工程,只要它的技术点具有通用性,我们仍然可以考虑编写。
例如,农业种植工程中,大多数都有地域性,但是其中的人工授粉、化肥使用、农家肥的制作、嫁接、地膜覆盖,等等,都是通用性较强的技术点。
(5)在选择技术点时,应当带有方向性和指导性。
技术点应是尽可能先进的,是需要推广或普及的。
例如,家禽饲养技术,应以中、小型饲养场的饲养、管理技术为主,而不应以单只喂养为主。
另外,在选择技术工程时,应考虑与中学其它学科教案的配合问题。
可以是在学习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之后学习有关技术,也可以在之前学习。
但在编写教材安排有关技术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2.编写实验教材的方法与要求(1)教材应以技术点的教案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掌握技术点为目的。
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技术工程只是这些技术点的载体,操作技能训练的对象。
教材不是以培养专门技术工人为目的,不要求学生学习该技术工程的全部操作技能,而是突出我们所选择的技术点的教案。
教案中,技术点是不可以改变的,而技术工程是可以改变的。
(2)教材应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
教材教案内容的安排应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来展开。
操作技能训练是教材的核心。
教材中应说明操作原理、要领、要求、顺序、安全规程等,使学生明白应当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材的编排顺序应是:①先扫清外围。
先进行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以后的主要技能的训练做好准备;②集中力量进行主要技术点的操作技能训练;③综合操作技能训练。
综合操作技能训练是以前进行的操作技能训练的综合训练,一般要安排产品的制作。
每一个技术点的操作技能训练都应当分为学习、训练与巩固、提高与应用三个阶段来进行,不能是一次完成。
特别是重要的技术点的操作技能训练,更应当细心安排这三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学会,能正确地操作。
但是,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应要求过高。
(3)图示操作动作过程,减少文字量。
操作动作的连续过程可用图示的方法表明,特别是一些关键动作及动作的细微之处,尽量采用图示,宜细不宜粗。
要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4)注重安全教育。
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要详细说明,并要不厌其烦地讲。
在每个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都要重新指出安全注意事项,以提醒学生注意。
教案参考书更应当说明组织每一项操作技能训练时应做好的安全准备工作和安全保健措施,以及发生人身、设备事故时的抢救措施。
(5)每一册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在编写教材时应当明确列出。
教材的编写提纲中应当写入本册教材的主要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要求。
在教材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先通过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对劳动观点、劳动感情、劳动态度及劳动者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感性认识,然后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总结这些体会,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高和明确。
多次教育之后,使学生的这些认识得以提高和巩固,并达到感性认识阶段,使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
具体做法是:在操作技能训练的内容中,安排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序列,在每次操作技能训练之后,编写一个包括思想品德方向体会在内的操作技能训练报告,由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填写。
在教案参考书中要说明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与方法。
(6)要编入一些相关技术。
注意结合具体工程的教案内容,介绍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标准件、标准器材、设备的名称、型号和功能。
并注意介绍一些简单工具的制作方法。
这些内容各册课本可以重复。
还要注意介绍工具、设备的维修保养知识,可根据这些知识的难易程度和课时情况安排这些教案内容的深浅度。
教材要具有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