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 ppt
-
23
男士服装
-
24
-
25
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 扩张的肩部轮廓、各种硬领、轮状领、膨胀的袖 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和花朵以及浆过的 纱料和各部位的衬垫,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 外放射的效果。
-
2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结构特征
从结构特征看,中式服装采用中 国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 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 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 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 单舒展。
-
20
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 服装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 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 为主。公元四世纪,日尔曼民族南下,日尔曼 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 服装的基本样式中,从13世纪开始至今,体形 型服装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 子上衣下裤,女子为上下连属的裙装。
-
29
优雅旗袍现代风
-
30
西洋服装是立体构成设计,表现三维效果,所以装饰与整体 结构造型相对应,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段是借助各 种立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口等点 缀服装表面。最初,花朵、花边等只是少量装饰服装表面, 丰富表面效果。到了罗可可时期,某些礼服竟是用立体花堆 砌而成。
-
6
-
7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
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
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
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在中国的烹
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而一说到营养问题,
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
-
13
2) 婚仪体现天地人和谐
-
14
-
15
2.
神伸崇求神
圣到教得前西
承义永的欧
诺对恒婚婚
和婚,礼礼
彼姻并在的
此 生 命 赋 予
的 理 解 和 规
依 照 上 帝 的
神 的 认 知 和
文 化 内 涵
对定约庇
方。定护
的延尊下
-
16
条安礼西 不静通式 紊的常婚 的地都礼 感方是突 觉举在出
行教庄 ,堂重 给或和 人其圣 一它洁 种较, 有为婚
-
27
西方服装采用立体裁剪方法,立体裁剪方 法视人体为多面体至少是四面体,细心对 待人体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各个方面的凸 凹起伏关系,利用打褶和省道处理等服装 工艺手段,最终取得与三维人体相吻合的 具有立体效果的服装。
-
28
四、装饰
从装饰特点看,由于中式服装是平面直线裁剪,表现二维 效果,所以装饰也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 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 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
17
-
18
3. 婚礼中中西合壁的文化现象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中西合璧:融合出新的结婚仪式
-
19
一、式样
中国传统服装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 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 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服装有两种基本形 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 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 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 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8
-
9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
10
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 性
-
11
1. 中式婚礼的文化内涵
1) 古朴含义
从天人合一的古朴本真到 宣告祈福 欢庆 宣泄
-
12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 烈的气氛。吉祥和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 俗话说“礼乐和鸣”,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 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红”在中国人心目中 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意义的象 征。
西洋服装采用立体装饰有其精采之处:一是立体装饰与 立体结构造型相呼应,天然谐调;二是装饰效果符合审美心 理,因为凡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表面,容易引起人的单 调感觉,而层次丰富、虚实搭配、重叠穿插的表面空间有耐 人寻味的效果,易于激起观赏美感。
刺绣用于服装历史久远,发展到后来,甚至“衣必锦绣”。 运用平面刺绣方法装饰服装表面空间,是中式服装设计的惯用 手法,沿用至今。尤其是精妙绝伦的刺绣工艺与丝绸面料配合, 使服装充满东方风韵,令人赞叹不已。
除刺绣外,镶、滚工艺在中式服装上运用也很多。例如清 末,市井流行在衣缘处镶、滚装饰,女子衣缘越来越阔,从三 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
-
21
二、外形特征 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
向感觉,自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 垂,不夸张肩部,常用下垂的线 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裙、 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着装人体 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 感。亚洲许多国家的服装都有类 似特点。
-
22
清代服装相对来说是比较肥大的,袖 口、下摆都有向外扩张之势。然而, 清代妇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几寸高的花 盆底鞋,加上垂至脚面的旗袍,使旗 人比历代妇女都显得修长。
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
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中国人对饮食追求
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
“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
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
学生:冯蓉慧 学号:1501090118 班级:人文汉语0901
-
1
远道中 家国 ,: 佛儒 教家 影思 响想 深,
-
2
-
3
西方:文艺复兴,人本主义
-
4
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复苏 绘画作品
-
5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 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 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 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 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 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 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 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 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
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
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
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
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
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
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