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大师启示录_黎曼

数学大师启示录_黎曼

数学享有崇高的声誉还有一个原因,是数学为精密的自然科学提供了某种可靠的变量,没有数学,它们是无法做到的。

——爱因斯坦
最美妙的对比
作家曹雪芹(约1715—1763)一生只写了一部《红楼梦》,可是这部作品值得用金边把它镶嵌起来。

这用来形容黎曼的工作同样十分恰当。

在短促的一生中,黎曼的全部著述合起来只有不厚的一卷,可是他的每一篇论文无不具有深远的革命意义。

可以这样说,没有黎曼的工作,近代科学思想的伟大革命就不可能实现,除非后来有人创造出黎曼所发明的概念和数学方法。

可惜在他发明的大树结出硕果以前,他已经与世长辞。

要是当时的医学达到今天的水平,他至少还能多活二三十年,那么,在科学史上将会用金光闪闪的大字
1
这样写着:
“黎曼——19世纪的牛顿、爱因斯坦!”
1826年9月17日,乔治·弗雷德里希·伯恩哈德·黎曼诞生
于德国北部汉诺威的伯莱塞兰士村。

父亲乔治是村里路德新教的
牧师,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反对拿破仑的战争。

母亲卡萝廷·爱
芭是法庭顾问的女儿。

他们俩一共生育了6个子女,伯恩哈德排行第二。

汉诺威当时相当落后,农村里因为缺少牲口,还普遍在用人力拉犁。

偏僻乡村的小牧师的薪金少得可怜。

要养活偌大的8口之家,不能不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因此,黎曼家的孩子个个身体瘦弱,营养不良,他们大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母亲也在孩子们长大以前结束勤劳的一生。

但是,物质生活的清苦,没有剥夺黎曼一家生活的温暖和愉快。

父母亲善良的心地和温和的性格给子女们以良好的影响。

兄弟姐妹们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伯恩哈德一生始终保持着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并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

小黎曼生性十分胆小,羞怯。

他不敢在公众场合中露面,更害怕在大庭广众中讲话。

一切熟悉黎曼的朋友都喜爱他腼腆谦逊的性格。

可是,在科学思想上,他却是出奇地大胆。

他蔑视一切困难险阻,在科学的领地上纵横驰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实在是
在一个人的身上可能有的最最美妙的对比。

2
不久,父亲调到魁克彭工作。

5岁的小黎曼开始在父亲指导下
学习。

老黎曼是位优秀的教师。

他娓娓动听的讲解激起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黎曼对历史最感兴趣。

波兰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历史,深深震撼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他含着热泪,一遍又一遍地听父亲讲述这些可歌可泣的历史的诗篇。

小黎曼在6岁学习算术。

在兄弟姐妹当中,他的数学天赋一开始就显得异常突出。

父亲绞尽脑汁出的难题不但难不倒他,反而激起他更大的热情。

很快,他就学父亲的样子,编题目给弟弟妹妹做。

他的题目构思巧妙,别具一格,甚至把老黎曼也吸引住了。

没有丰盛的食物,没有漂亮的衣服,一家人围着一张破旧的小圆桌,在数学百花园里追逐游戏,在面红耳赤的争论中享受到最大的乐趣。

创造的喜悦使小黎曼激动万分。

等到大家好不容易地越过他设计的第一个“陷阱”,他已经布置好了又一座更加引人人胜的“迷宫”。

一上l0岁,小黎曼跟从一位名叫肖尔兹的老师学习几何和更高深的算术。

肖尔兹是当地有名的教师。

可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已经落在学生的后面。

小黎曼对问题的解答常常比自己的更快更好。

读书在当时的汉诺威是属于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品。

黎曼夫妇看到伯恩哈德比其他的孩子聪明得多,决心尽一切力量把他培养成
一个有学问的人。

小黎曼14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到汉诺威的祖父家
3
中,进了当地的大学预科学校。

离开温暖可爱的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小黎曼感到很不适应。

他寒伧的穿着和羞涩内向的性格成了富家子弟们取笑的对象。

他感到孤独。

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总是在全班名列前茅,也不能使他得到安慰。

只有在亲人们的生日临近的日子里,他才感到真正的快乐:他可以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来施展一下自己创造的才能。

虽然口袋里只有少得可怜的几文钱,小黎曼每次总能够准备出一份使亲人们惊叹不已的礼物。

第二年,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小黎曼设计制作了一张可以永久使用的日历,来祝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这件精致的、别出心裁的作品产生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小黎曼的创造天才受到全班一致的公认。

从此以后,连最调皮的同学都来向他讨好,再也没有人来嘲笑和欺侮他了。

两年以后,祖父不幸病逝。

在汉诺威已经没有别的亲人。

小黎曼只好转学来到罗尼堡的预科学校。

在罗尼堡
小黎曼对学校的生活仍旧感到不适应。

虽然从学校到家要步行好几十里路,不论刮风下雨,小黎曼一有机会就往家里跑。

母亲担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