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的课程,但是很多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认为数学难学,枯燥乏味。
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成了数学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变教授知识为教学知识,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制定学习计划对自己学习进行监督和管理,能够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使他们学习有条理,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确保学习的效果。
小学生比较贪玩,学习上缺乏主动性,需要在教师的不断督促下去学习,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状况,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制定学习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计划,除了要考虑学习内容之外,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实际掌握的知识程度出发。
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不同,所指定的学习计划也应该有所不同,应该是在学生完成能力之内。
指定计划不要盲目攀比,一味制定高强度但难以完成的计划,这样不但容易导致计划流于形式,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计划除了具有实际性,还要有可执行性。
执行性高的计划对学习数学非常有帮助,但很多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上,经常马马虎虎。
我认为,一个执行性高的学习计划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要有合理的时间安排
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之一就是遗忘,知识学习的本质是长时间记忆的积累过程。
如果学习后不能及时地复习巩固,前面的所学就会遗忘,就得重新再学。
所以,学习进展慢,主要是没能形成记忆积累,而积累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新知识与复习知识的时间间隔。
因而,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尤其是在复习时间的计划安排上要注意。
学期末所剩时间不多,学生应把自己饭后、课间、晚上的有效时间利用上,针对不同科目特点安排不同的复习内容,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顾此失彼,要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内容要具体
很多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比较笼统,总是喜欢将每天的时间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但是却不写出这些时间内具体的学习内容,这样容易出现在执行过程中无法考核的现象,导致计划走向形式主义。
有效的学习计划应该有详尽的内容安排,具体到每天学习哪些知识点,例如,学习算数、应用题、公式,要达到什么样效果,这些都是应该包括的内容。
详尽的计划安排可以帮助学生按部就班地一点点进步,而且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彷徨或者无所适从。
学生要对自己的执行计划的情况进行总结,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结。
从日计划、周计划起步,制定更为细致的月计划,从而培养自己持续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
二、学会正确的听课方法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听课,这就导致有的学生
学习效率差。
学生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听课的效率直接关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会听课,当堂就能理解,不会听课,学习的知识就丢三落四,课下还要重复学习。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听课。
1.听课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
①物质上的准备。
文具、书本齐全,尺子、圆规不能遗漏,避免数学课上需要动手练习时因没有这些东西而遗漏了学习。
②知识上的准备。
提前预习,对新课有大致的了解,课上听讲知道要学习哪些内容。
③心理上的准备。
上课前要提醒自己转移注意力,从课间放松、玩耍的状态中走出来,不能在课上仍在想着玩的事情,要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课上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
注意听教师的教学要求,听所讲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在听的过程要动脑,理解教师对数学概念要点的剖析、解题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同时还要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回答,找出对错,启发自己的思维。
3.课上要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知识记下来防止以后遗忘,便于查找和复习。
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学生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
看、记和思的关系,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
三、学会复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学习知识后,找一定的时间去复习,通过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
这里强调的就是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是指接受新知识,“习”就是指要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归纳、总结和记忆已学过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只学不习,学习的东西很快就会遗忘,当然,如果没有正确的复习方法,复习也起不到应用的作用。
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整体上说,可以按照“循序渐进、阶段并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原则,把复习分为四个阶段:基础知识阶段、强化能力阶段、查漏补缺阶段、模拟练习阶段,四阶段是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
从细节上说,包括以下方面。
1.抓重点
数学总复习,内容很多,要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复习。
如复习数的概念时,就要抓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抓串联。
数学知识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总复习时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死记硬背,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运用归纳、总结、比较的方法,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找出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帮助理解、记忆。
如比、分数和整数除法之间是有关的,比的性质、分数的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规律也是一致的,弄清它们之间的联
系,就能掌握住一大片知识。
3.灵活复习
在复习时,不能只看书或做几道题就算完事了,要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对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跳过去,对没有掌握、总是出错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力度。
另外,还要根据复习时间长短来定复习策略。
复习时间如果宽裕,将书从头到尾过一遍;时间紧迫,平均分配时间不够用,就抓薄弱环节。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期,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与这一阶段的培养息息相关。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从小就掌握知识大门的钥匙,给予学法指导,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深入到学习当中,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