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训练 议论文序列之三(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训练 议论文序列之三(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训练议论文序列之三作文辅导0708 08:31::训练目的:句子类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五段三论式”作文分论点的拟设技巧训练方法:模拟探究,自主作文训练过程:一、高考回眸:句子类命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辽宁)我想握着你的手(2006·上海)燕子减肥(2006·江西)酸甜苦辣说高考(2007·重庆)人生,诗意还是失意(2007·全国)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山东)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天津)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安徽)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2007·江西)我能(2007·辽宁)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15高考模拟·北京)我说九零后(2015高考模拟·天津)生活给我智慧(2015高考模拟·安徽)总想有一种期待(2015高考模拟·四川) 时间在流逝(2015高考模拟·安徽)二、句子类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句子类文题,文题往往就是一个观点,或者隐含着一个观点。

1、句子类文题的“题眼”通常在谓语部分。

如“有句话挂在嘴边”,谓语“挂”就是题眼,“挂”,就是经常提起,而且为大家所熟悉,不经常提起、大家不熟悉的话就不是写作的内容。

“必须跨过这道坎”,“跨过”应该是题眼,为什么必须“跨过”,怎样“跨过”,应该成为写作的重点。

“我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就是题眼,审题时就应围绕“想握住”思考“想握住”谁的手,为什么“想握住”等。

“我能”一题,题眼显然是“能”,“能”字抓住了,文章的材料也就可以选择了。

2、句子类文题的“题眼”,有时又是喻意对应得本体。

有些句子类文题具有隐喻性,这类题审题的关键,就是将喻意转化为对应得具象意义。

例如“提篮春光看妈妈”,这里“春光”可以转化为“温暖”“爱心”“希望”等,这里“妈妈”可以实指自己的妈妈,也可以转化为祖国、大地、母亲河等等。

三、高考满分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安徽考生“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儿时的童谣依然在耳畔回响,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来到,我要留住这美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撷一把花瓣铺在篮底,让整个篮心通体幽香。

花瓣零落,无言化春泥,这沃土使土地青春焕发,也使得祖国妈妈“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拾一树杏花,酿一壶美酒,让祖国妈妈好好品尝一下这春天里的美味。

一切尽是那么醇厚朴实,就如这淡淡酒香“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拾一块春泥,轻放篮中。

闭上眼睛用力吮吸,原来世间没有比这更原始的味道。

相信祖国妈妈明白,自然才是最“花褪残红青杏小,多情总被无情恼。

”摘一枚青杏,悄然入篮。

尽管祖国妈妈已日趋丰盈,但那青杏时代还是值得回味留恋的。

妈妈和我们一样有着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风是暖人的,亦是醉人的,轻抬一缕这春日最常见的东西送给妈妈,让妈妈借着春风育桃育李。

让自己在这轻“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拾起娇美的桃花,放在篮边,愿妈妈和桃花一样娇美。

自古就有桃枝避邪的说法,也愿这桃花能够助妈妈正心黜花瓣、杏花酒、春泥、青杏、春风、桃花将这篮儿装得满满的,也沉沉的,我提着这满载春光与祝福的花篮亲手送给妈妈,我要告诉妈妈,在她的庇护下,我们成长着,也完善着。

这一篮代表整个春天,放眼篮中,春光尽收眼春天里的一切是我对妈妈说不清道不尽的爱。

我爱春天,但我更爱妈妈,所春风撩起了额前的头发,我托起篮子,让白鸽轻轻叼起,而我的心随白鸽一陈着力。

以首括句的形式巧妙引用诗句,形象点化自然的美景:“花瓣、杏花酒、春泥、青杏、春风和桃花”,最后“将这篮儿装得满满的”,送给祖国妈妈,既有“一篮春光”的“行为”,又有“看妈妈”的“目的”,切合题意。

这篇佳作规范为文而不死板,紧扣中心而不枝蔓,语言质朴鲜润,读来清新愉悦。

诗词的精当选用,体现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之效,平时的积累不容忽视。

审题切中肯綮,以致无一赘段。

怎样提高审题能力?不在技法的点拨,而在推理、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全面提高。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江西一考生在最失意之时,抚慰心灵的伤痛。

在最困窘时,陶冶心灵的情操。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题记当我吟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姐姐告诉我那是一句古诗;当我学姐姐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时,妈妈夸我好孩子已会念诗了;当我背起书包跟着老师学知识时,我便认识了你——语文。

抚慰心灵之痛“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

作为一名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不满朝政的荒诞,在他最失意之时,依然能够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心态,纵游于诗意之中,好不潇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正因为在被贬之后,依然能够坚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心理,才让他忘记了心灵曾有过的那份伤痛。

语文,自古以来,你抚慰了多少文人名士心灵的伤痛。

陶冶心灵的情操纵观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选择了语文那固有的一份宁静,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那一句句优美的诗句,那一篇篇清新的,那荡气回肠的小说,无不在心底震撼,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不满朝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做彭泽县令之时,毅然放弃了名利,归隐田园,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多么闲适,多么惬意。

正是与田园相伴,与优美的诗句相依,才真见其高尚的节操!语文,在最困窘时,陶冶心灵的情操。

心的清泉走进语文,心中涌动出一泓清泉,生出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轻灵之感。

走进语文,我认识了鲁迅,这一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向中国人民大声呐喊: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走进语文,我认识了林清玄,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教会了我做人的准则:生活中,并不是你在哪儿放一个门框那里就是你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拐,总有一个适合你的方向。

语文就是心中的一泓清泉!它让我从失意中走出来,以积极向上的阳光的面貌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它让我从无知变成有知,让我有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世界,陶冶心灵的情操!一花一草一世界,语文,是我心底的一泓清泉,在脉脉地流淌……名师点评本文有以下几个特点: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文章始终围绕语文的作用而写。

主题的提炼值得称道。

面对涵盖广泛的材料,聚焦于语文的实质,围绕主题的表达共选用了五个正面的具体事例,就作文要求的篇幅而言,材料的数量是充足的。

五个材料都紧紧围绕着语文的实质作用展开,而且所选的五个人物有古有今,极具代表性,足以强力支持基本观点。

并且能够结合各位人物的言语进行叙写,特别是三位诗人的代表诗句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恰恰体现了本文题目中的“语文”特色。

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

叙议结合,结构严谨。

本文有叙有议,夹叙夹议。

叙述材料,简明概括又具体生动,带有议论性又兼具抒情性。

开篇入题,接着分三部分进行叙写,事例叙写有详有略,有具体有概括。

以多种手法表现主题,最后以抒情的笔调收结,有始有终,环环紧扣,文脉贯通。

题记设计得较好。

以洗练生动的语句作为题记,概括文章主旨,道出全文精髓,与立意相互照应。

总的来说,一篇800来字的文章,有散文的语言、适当的议论、浓厚的文学色彩,称得上是富有意蕴的妙文!四、议论文写作的套路之一:五段三论套路即规律,掌握此套路,可避免构思、布局失误,可以快速作文,并使文章有板有眼,很有章法。

第一段:开头:引入,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主体:1、分论点①+论据+结论。

2、分论点②+论据+结论。

3、分论点③+论据+结论。

第三段:结尾:联系实际,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此套路最大变数在主体部分,而主体部分的关键又在于分论点的确立。

因此,如何有效地拟设分论点就成了议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

五、分论点的拟设技巧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套路后,我们来看看怎样拟设分论点。

议论文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加重要。

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

那么,分论点的拟设又有哪些诀窍呢?(一)分解方式多样化1、并列式分解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要阐明清楚,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类:是什么,主要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例:《坦然》(中心论点:坦然,才是美的真谛)①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

②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

③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2)因:为什么,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答案时丰富多彩的》(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③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例:《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人们应当诗意地生活。

)①诗意地生活,原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②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③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3、果:会怎么样,主要是意义、作用、价值和影响等方面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

例:《谈意气》(中心论点: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①充满意气的人是坚忍不拔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②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③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他们笑对坎坷,拨云见日。

4、对象内容:看这个论题(中心)所涉及的人、事、物。

例:《说“安”》(中心论点: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

)①志者,必先安心。

②治者,必先安心。

③智者,必先安心。

④知者,必先安心。

5、递进式分解。

(1)按议论步骤递进。

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中的三个问题,这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

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何一个方面,也可以从三个方面作全面详细的写作。

例:《谈“让”》中心论点:让是一种美德。

)①让,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②让,可以让我们赢得尊重。

③让,需要更多包容与大度。

(2)按论点内涵递进。

这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例:《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诗意地生活,是在纷繁现实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地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