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非IgE介导食物过敏的诊断与治疗
1-非IgE介导食物过敏的诊断与治疗
• IgE介导 速发型胃肠道过敏症 胃食管反流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与IgE介导的比较
IgE
非IgE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不同 诊断标准不同 治疗原则基本相同
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 非IgE介导
靶器官为皮肤、呼吸道和 混合介导
消化道
大多表现胃肠道症状
血清sIgE抗体 食物点刺
组织活检,血清中嗜酸性 粒细胞增高
– 常表现饭后恶心和呕吐、腹痛、间歇性腹泻, 幼婴有生长发育停滞。
– 通常为多重食物过敏。
主要内容
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粪菌移植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免疫介导类型:IgE介导(速发),非IgE 介导细胞介导(FPIES,AP),混合IgE和 细胞介导(AEGE)
•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机制相对明确,有共识 • 而食物过敏的胃肠道症状大多为非IgE介导,
少数为混合介导,机制尚不明确
发病机制——III型变态反应
• 主要为IgG介导; • 机体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
当成有害物质,产生针对食物的特异性IgG, 与之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 • IC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不仅可直接促使 血小板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还能够激活补 体,促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 活化,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 • 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 发生炎性反应并 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病例二
• 男,3个月,因母乳不足,给予配方奶后两 个半小时频繁呕吐,继之腹泻水样便,10 余次,量多、尿少,入院
• 精神差,面色苍白,四肢凉,前囟凹、脉 细速、低血压、白细胞18×10^9/L,中性 为主,粪常规OB(+),血气分析示代谢 性酸中毒,经对症治疗及母乳喂养住院3天 后出院
• 出院后又给予配方奶后又出现上述类似症 状与体征,考虑为牛奶食物过敏,行牛奶 皮肤点刺(SPT)阳性
发病机制——III型变态反应
• IC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 •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局部和
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的细胞间隙中。 • 导致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降低的因素包括补体功能障碍、吞噬细胞功
能异常、免疫复合物量过大等,其沉积则与局部的解剖特点和血流动力学因 素以及炎症介质的作用有关。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的诊断与治疗
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王瑞芳
主要内容
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粪菌移植
什么是非IgE介导食物过敏?
•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非IgE介导参与,主要由嗜酸性粒细胞介导、 T 细胞介导
• 发病缓慢,主要受累器官为胃肠道 • 血清s IgE、皮肤点刺常为阴性
• 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 激发实验
•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 • 血清食物特异性IgE筛
查 • 食物回避
•内镜活检
非IgE介导
IgE介导
非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 相关的消化道疾病
• 非IgE介导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过敏性结肠
炎) 食物蛋白性肠病 婴儿肠绞痛 便秘
• 混合介导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道炎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结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15Eos/HFP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0Eos/HFP 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6Eos/HFP
食物过敏
临床表现特点
胃肠道症状
•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 试验 •接触皮炎斑片实验 •特应性斑片试验 •皮内试验 •食物特异性IgG实验 •淋巴细胞活化实验
全身症状:皮肤、呼 吸、胃肠道症状
食物激发 双盲安慰剂对照
食物激发
饮食回避
饮食回避
IgE和非IgE共同介导食物过敏性胃 肠病
• 主要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胃炎、胃肠炎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gastritis, gastroenteritis
• 特点
– 食管、胃或小肠壁有嗜酸细胞(EOS)浸润,常 有外周血EOS增多。
发病机制——IV型变态反应
• 主要为T细胞介导; • 效应T细胞与相应食物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
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 炎症反应; • T细胞活化后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导致 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 • 发生较慢,通常在机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 24-72小时方出现炎症反应,故称为迟发型。
• 诊断食物蛋白诱导症状 恶心、呕吐/溢乳 拒奶、喂养困难 腹痛 腹胀 肠梗阻 腹泻 便秘 消化道出血(血便)
• 全身症状 重症感染、代谢性酸中毒 脓毒败血症、休克 营养不良、贫血 蛋白丢失性肠病
• 组织活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正常:食道0 胃窦<10 十二指肠<20 结肠10-20 婴儿<10
定义
•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食物进入人 体后,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导 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 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 根据免疫机制分为IgE介导、IgE/非IgE介导和 非IgE介导三大类。中华儿科杂志2011,49(5):344
• 非SaIbgraEA,介Bel导lant的i JA,食Rai物s JM过, et敏al .:IgE包and括nonI_gIgGE f介ood导aller型gy. 、IgM 介An导n Al型lerg、y As免thm疫a Im复mun合ol ,物200型3, 9及0: 71T- 7细6. 胞介导型等。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诊断困难
• 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对危重病例的小婴 儿缺乏认识
• 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 • 缺乏特异性的检测方法 • 胃肠组织活检开展受限
特点
• 迟发型,摄入食物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 • 临床表现各异,累及多系统多脏器,常见为
消化道症状,也表现为皮肤及呼吸道症状; • 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 • 针对IgE的检查往往呈阴性。
病例一
• 男,26天,因反复呕吐疑胃肠梗阻入院 • 出生后给予配方乳,呕吐咖啡渣样物,胎便
排出正常,但腹胀,造影剂示胃膨胀,不能 通过幽门,超声幽门肌层3mm(正常< 2mm),请外科会诊后示幽门肥厚?因腹胀 加重,腹平片示小肠梗阻,即行外科剖腹探 查,结果为胃窦前臂穿孔。 病理检查:胃壁粘膜、粘膜下及肌层嗜酸性 粒细胞浸润 • 回避过敏原食物症状消失(A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