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腺瘤

胸腺瘤

胸腺瘤
病因:胸腺瘤是前纵膈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年龄组范围大,以在中年人中发病较多。

病理上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淋巴上皮样型、淋巴细胞型和梭型细胞型。

胸腺瘤有明显的恶性变倾向。

发病机制: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起源于胚胎时期第3(或第4)鳃弓内胚层,系原始前肠上皮细胞衍生物,随胚胎生长发育而附入前纵隔。

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日本一组4968例纵隔肿瘤,胸腺瘤次于畸胎瘤,占纵隔肿瘤的20.2%。

美国一组1064例纵隔肿瘤,胸腺瘤为第一位占21.14%国内报告多以畸胎类肿瘤为首。

综合国内14组报告2720例纵隔肿瘤,胸腺瘤次于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为第三位,占22.37%。

临床表现:有50%无症状,系胸部检查无意间发现。

肿瘤增大产生压迫气管,支气管等,周围组织可出现咳嗽,气短,发音嘶哑,胸闷,贫血,低热,无力,体重下降,上腔静脉综合征。

有10%-15%可出现重症肌无力,有的报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高达50%,国内一般不超过20%。

其他尚可合并柯兴综合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纯红细胞再障及某些胶原性血管疾病。

相关检查:B超、X线、CT、MRI、细胞学检查
诊断:X 线检查多在上纵隔出现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阴影,边缘光滑,可向一侧或双侧突出,偶见钙化斑点。

(CT 及MRI检查对胸腺瘤有帮助。

可查出X 线难以发现的胸腺瘤,CT 加强检查更可见肿块阴影,经皮针吸活检可获细胞学及组织学诊断,可在CT 及B超下进行。

但必须在准备下进行,也有出现休克意外的情况。


治疗:(1)治疗原则:胸腺瘤一经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

理由是肿瘤继续生长增大,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临床症状;单纯从临床和X线表现难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且良性肿瘤也可恶性变。

因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都应尽早切除。

有能切除的恶性胸腺瘤可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病人存活。

(2)切口选择:突向一侧较小的胸腺瘤多采用前外肋间部胸切口,突向双侧瘤体较大者,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

近年来前胸正中切口应用增多,除摘除胸腺瘤外同时摘除对侧胸腺,以防日后出现重症肌无力的可能。

亦有春采用横断胸骨双侧胸部横切口切除肿瘤。

前胸正中切口不进入胸腔,减少了术后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干扰,避免术后呼吸系统合并症。

有人经颈部切口摘除胸腺瘤,其指征为年老患者,有开胸禁忌,肿瘤体积小且靠近颈部。

(3)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孤立无粘连的良性胸腺瘤,完整摘除无困难,手术可顺利完成,但某些复杂病例手术时要充分估计困难。

恶性胸腺瘤须先探查,搞清肿瘤与周围邻近器官的关系再行解剖。

胸腺瘤位于胶上纵隔心底部,心脏与大血管交界处;恶性胸腺瘤可向周围粘连浸润;肿瘤增长时邻近组织器官被推移,正常解剖关系改变;纤维结缔组织粘连增厚,使之与血管不易辨别。

这些均可造成术中误伤血管而引起大出血。

术者对于这引起应有警惕性。

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是手术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当肿瘤已经侵犯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或血管被包绕在在肿瘤之中,或肿瘤与周围组织呈冻结状态,此时应采取谨慎态度,中止手术,仅采取病理活检,术后予放射治疗。

若肿瘤虽与大血管有粘连浸润,但尚可分离,可逐步解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使其松动,再游离瘤体,最后在其蒂部钳夹后摘除。

对于解剖过程中每纤维组织或索带均应钳夹后切断,避免损伤血管增加手术困难。

若意外地损伤血管,切忌惊慌失措盲目钳夹止血。

可先用纱布垫压迫出敌国破口,备好吸引器,同时加快输血,吸净术野积血后,辨清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再决定是直接缝合还是修补。

肿瘤从一侧胸腔突向对侧,或瘤体向颈部突出延伸,应在直视下解剖分离,有时一些血管穿越其间,或有血管供应瘤体,盲目钝性分离可造成出血,肿瘤侵犯心包时,可在正常部分剪开心包,伸入手指于心包腔内帮助剔除肿瘤或将心包与肿瘤一并切除。

6.手术治疗结果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只有当切除不彻底或未能切除的胸腺瘤才考虑放射治疗,化疗对胸腺瘤基微。

手术切除率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一般讲,肿瘤愈大切除率愈低,这与肿瘤外科一般结论一致,但是肿瘤大小不是手术可切除的惟一指标。

有时大的能切除,而较小的肿瘤不能切除。

因之除肿瘤大小以外,肿瘤是否外侵,特别是侵犯周围血管,如上腔静脉、无名静脉、主动脉的严重程度极大地影响手术切除率。

当肿瘤包绕血管生长,呈冻结状态,即使中等大小的肿瘤,有时亦不能完整切除。

7.胸腺瘤的放射治疗恶性胸腺瘤即使肉眼所见已经切除干净者,其瘤床仍需要完成,手术时已清楚有残余瘤组织未切净或未能切除者,需增大剂量,一般为60Gy(6000rad)。

有人提出良性胸腺瘤也有少数复发,故建议对良性胸腺瘤也应予以防性照射30~40Gy (3000~4000rad)。

胸腺瘤放疗结果,一般均不甚满意,因各地报告结果相关较远,难以评述。

护理:【术前护理】1.按胸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了解患者肌无力、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症状和程度。

3.遵医嘱术前给予服用胆碱能药物,并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

4.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术前需帮助训练有效咳嗽及深呼吸。

5.有吞咽乏力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不足。

6.床边须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和人工呼吸机。

【术后护理】1.按胸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肌无力危象,如手握力、吞咽情况,加强对患者呼吸的监护,若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3.根据术前用药量及术后的一般情况,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正确判断用药不足和用药过量的不同症状。

4.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气管切开患者须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5.术后应尽量避免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

如:地酉泮、吗啡、利多卡因及某些抗生素药等。

6.观察患者饮食情况,有食物返流可置鼻饲管。

健康教育:
·戒烟:
如果您是一位有吸烟史的患者,而在入院前还没有开始戒烟,那么从您走进走入医院,角色转变为病人的那一刻起,请扔掉手中的、口袋里的香烟。

吸烟的危害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直接毒杀生命可以破坏人体的营养成分,阻止对维生素C的吸收吸烟可增加发生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险吸烟可以造成免疫抑制吸烟与肺癌有因果关系肺癌的发病原因被公认的有:吸烟、大气污染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10.8倍。

吸烟对肺部手术的影响
吸烟可以刺激呼吸道,减弱气管内纤毛对粘液的清除能力,导致痰液淤积,影响排痰,术后出现肺不张、感染的机率增加
吸烟对伤口感染存在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
吸烟可能是伴随您多年的习惯,长期吸烟能明显减低肺功能,而早期戒烟可以使受损的肺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

彻底戒烟需要很大的毅力,我们理解您,在此我们向您推荐以下方法:
多饮水或果汁、吮无糖的润喉糖、多吃蔬菜、水果、多做运动
也许您现在已成功戒烟了,那么,祝贺您,也欢迎您告诉我们您的戒烟方法,以便让更多的人收益。

谢谢!
· 雾化吸入
在您入院或手术后,医生会根据您的痰培养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为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通过雾化器可以把药液变成温度接近体温的均匀而细微的气雾,随着吸气而进入呼吸道,达到湿润气道、局部消炎、稀化痰液、以利于排痰,预防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在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请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吸入时做深吸气,屏气5~10秒后做深呼气动作,直至雾化液吸完。

这样,药液可随深而慢的吸气沉降于终未支气管及肺泡,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

· 呼吸功能锻炼
术前的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呼吸功能锻炼方法都很简单,也许这些方法已贯穿在了您的日常生活之中,那么,请您一定要坚持下来!
1.上下楼锻炼,每日两次,时间以能耐受为准
2.每日早晚到室外活动或慢跑,方法:散步50米慢跑50米,不要求速度和时间
3.原地做蹲起运动,从每次5个开始,逐渐增加,每天三次
4.做深呼吸运动,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
5.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每日6次,每次5"10分钟
6.练习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能有效加强膈肌运动,提高通气量,减少氧耗量,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活动耐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