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综合实验三 (COD)学生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三 (COD)学生实验报告
四 实验步骤
1.取 50.00mL 混合均匀的水样置于三颈烧瓶(其中边上的两个口用胶布封闭)中,准确加入 10.0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沸石,连接冷凝管,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地加入 30mL 硫酸-硫 酸银溶液,轻轻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匀,待冷却后,加热回流 2h(自开始沸腾时计时)。
50ml 水样+10ml 重铬 酸钾标准溶液及沸石
→
→
→
→
→
→
3.冷却后,用 60mL 水冲洗冷凝管壁(溶液总体积不得少于 140mL,否则因酸度太大, 滴定终点不明显),目地是将附着于冷凝管中的重铬酸钾冲下,以免影响 COD 的值,取下 锥形瓶。 4.溶液再度冷却后,加 3 滴试亚铁灵指示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 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加入 10.00ml 硫酸-硫 → 酸银溶液
加热回流 2h 后的溶液
取 5ml 废水样、1ml 重铬酸钾、3ml 浓硫酸于硬质玻璃试管中,摇匀,加热后观察是否 成绿色。如溶液显绿色,再适当减少废水取样量,直至溶液不变绿色为止。若为橙色,则证 明加入的水样体积合适,以此方法确定废水样分析时应取用的体积。
(6)控制滴定前溶液的体积是保证溶液具有一定的酸度,酸度太大,则终点变 色不明显。
(7)COD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 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是有机物,因此,COD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含量 多少的指标。COD越大,说明水体受污染越严重,COD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标 准。不同水体有不同标准,但作为景观水来说,COD=19.7mg/ml已经算污染不严重的了,这 也符合实际情况,因为B区的景观水注入时间不长,而且保护措施也做得不错。
实验二 化学耗氧量 (COD)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水质指标中 COD 的含义 2. 掌握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 COD 测定技术 3. 掌握容量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和技术
二 实验原理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阳光、空气、水、土地和大量的生物及矿物 资源。人们通常将我们居住的地球环境,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些环境条件,甚至引起对环境的污染。其中,水圈的一种污染是 向水中带入有机物、肥料和洗涤剂等。这类有机物污染中,在水中被耗氧细菌分解,使水中 含氧量降低,因此,我们称这类有机物为耗氧污染物。由于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十分复杂,通 常用水中耗氧量来标志水被污染的程度,单位为mg· L-1。它又分为化学耗氧量(COD)和 生物耗氧量(BOD)两种。本实验中我们测定化学耗氧量。 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 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O2 的mg/L 表示。它反映了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还原性物质对水的污染程度,是评价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质相对含量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 也是对河流、 工业污水的研究以及污 水处理厂控制的一项重要的测定参数。 本实验采用容量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其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 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 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 铁灵作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 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 学需氧量。
式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0 ——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用量(mL); V1 ——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 水样——水样的体积(mL); 8——氧(1/2O)摩尔质量(g/mol)。 五 数据记录与处理 硫酸亚铁铵 硫酸亚铁铵 硫酸亚铁铵 平均读数 v(ml)
5ml 废水样+1ml 重铬酸钾→ +3ml 浓硫酸于试管中加热
加热前(左)与加热后(右) 的颜色对比图
2.待反应 1.5h 时,进行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0.1mol/L) 的配制: 称取39.5g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2500mol/L)标定: 准确取 10.0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 250ml 的锥形瓶中,加 40ml 蒸馏水,摇匀,再加 入 15ml 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冷却,加入 3 滴亚铁灵指示剂,滴定,记录体积,平行滴定三 次。
c
0.25 10.00 0.114(mol / L) 21.99
(2)化学耗氧量(COD)的计算
CODcr(O2 , mg / L)
(V0 V1 ) c 8 1000 (20.20 19.12) 0.114 8 1000 V水样 50
≈19.7mg/L (3)水样加热回流后溶液中重铬酸钾的剩余量 V 剩余的计算 6Fe(NH4 )2 (SO4 )2 +K2 Cr2 O7 +7H2 SO4 =3Fe2 (SO4)3 +Cr2 (SO4)3 +K2 SO4 +6(NH4)2 SO4 +7H2O 6Fe(NH4 )2 (SO4 )2 6 0.1137mol/L×19.12ml 由比例关系解得 V 剩余=2.45ml 六 注意事项 1.使用硫酸-硫酸银溶液进行对氯离子的进行掩蔽时要注意安全,硫酸溶于水要放出大 量的热,都要冷却后在进行下一步。也要记得酸入水。 2.水样取用体积可在 10.00—50.00mL 范围内,但试剂用量及浓度需按下表进行相应调 整,也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水样取用量和试剂用量表(仅供参考) —— 1 0.2500mol/L×V 剩余 K2 Cr2 O7
三 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三颈烧瓶、电加热套、50mL酸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4个、移液管(10ml)、容 量瓶(1000ml)、玻璃棒、烧杯等 2. 试剂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25mol/L)、试亚铁灵指示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硫酸-硫酸 银溶液[将6g Ag2SO4 溶于500mL 浓H2SO4 中)]
3.对于化学需氧量小于 50mg/L 的水样, 应改用 0.250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回滴时 用 0.1mol/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4.水样加热回流后,溶液中重铬酸钾剩余量应为加入量的 1/5—4/5 为宜。 5.CODCr 的测定结果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每次实验时, 应对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标定, 室温较高时尤其注意其浓度的 变化。 7.准确度和精密度, 本法测耗氧量时, 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毫升数的平均值偏差一 般小于 0.1 毫升。 七 分析与讨论: (1)重铬酸钾剩余量 重铬酸钾剩余量:加入量=2.45:10≈1:4;在在我们所要求的范 围内(1/5—4/5) ,说明操作与反应都比较的恰当。 (2)在加浓硫酸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一次性不所加的浓硫酸全部倒入仪器里,避免溶液 沸腾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水样的采集也有讲究的,需要分点采集,然后再混合均匀,一般有一些沉淀需要先 静止然后取上面的一部分,先取样和后取样的实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别。 (4)滴定时要注意观察滴定瓶中颜色的变化,尤其在灰变红时只有一滴的差别,不要造 成滴定的太大的误差。 (5)对于实验数据的表示,只保留三为有效数字,不是三位小数。
初始读数 v( ( 1 ml) 终点读数 v 2 ml) 最终读数 v3 (ml)-
0.00 硫酸亚铁铵 0.00 0.00 空白(V0 ) 水样(V1 ) (1)硫酸亚铁铵的浓度 0.00 0.00
22.00 21.98 22.00 20.20 19.12
22.00 21.98 22.00 20.20 19.12 22.99 20.20 19.12
→
→
→
→
→
5.测定水样的同时,一组学生取 20.00mL 重蒸馏水,按同样操作步骤作空白试验。记录 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6.计算 硫酸亚铁铵浓度(mol/L): c
0.25 10.00 v
CODcr(O2, mg / L)
(V0 V1 ) 8 1000 C ) V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