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案例出处】兼职经历
【关键词】创新创造力发展发散性思维培养
【案例内容】一次,我让学生画一幅命题画《漆黑的夜》,当听到了这个题目后,多数孩子坐在那里不画,或者说是不知道该画什么,只有个别孩子画了出来,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一点创意,见此情景,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近几年来学生创造力的逐步散失,已成铮铮的现实。

【案例分析】
一、分析:
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

我国传统的教育事实上将人的大脑作为"知识仓库",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课堂提问环节教师与学生的机械问答,问题设计深度不够或过于具体化,只能让学生受到低思维的训练,而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实效,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2、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创新的中国应试教育使很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成绩,对过程无暇或者无意理会。

因此很多时候就会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不得不对孩子进行束缚式的教学,并要求他们进行强迫性的学习,这样长期以来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
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发散性思维。

其次,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清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这两种不同思维类型之间的区别,并使学生学会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适宜的思维类型。

2、培养创造性人格。

学校需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中。

从而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创造性人格的塑造。

同时,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极为关键。

首先,家长要破除传统“家长制”的不良作风,提倡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

其次,家长要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此外,家长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了解基本的教育和心理理论,同时在创造发展方面尽力为儿童提供榜样的示范作用。

3、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创造性的训练环境.鼓励性的支持环境、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评价体系完整的教育环境。

三、小结
个体创造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需要从几个方面协同努力的系统性过程。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创造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发挥学生各方面的创造力,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忧思创造力,使每个学生在某一领域、某个方面表现其独特的创造力水平,从而在某一领域做出其特殊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