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12(总分:90.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20.00)1.穆青(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
曾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用穆肃的笔名发表文章。
1942年8月进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区报》从事新闻工作。
曾在新华社工作,任社长。
发表过很多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
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解析:2.“大跃进”(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
)解析:3.邓拓(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以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关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材料,“三家村”被打成“反共集团”,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最早牺牲品。
)解析:4.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中国新闻工作者第一次会议1957年3月在北京召开,正式宣布成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记协)。
5月16日至1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研究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联合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首都新闻工作者座谈会。
与会者就当时新闻理论和新闻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鸣放”的空气非常热烈。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30.00)5.简述邓拓的新闻思想。
(分数:1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邓拓1937年起进入革命根据地,从事党的报刊工作并长期担任主要的负责人。
1949年起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他亲自主持了 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工作,在《人民日报》的示范下,全国的新闻事业曾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邓拓最重视的是报纸的社论工作,在他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期间,社论形成了每月平均篇幅逐年增长的趋势。
邓拓认为“一篇社论是一期报纸的旗帜;其他形式的评论文章也都代表报纸的政治见解,因此,报纸的评论工作应该被看成是思想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8年间,他亲自撰写或修改的社论和评论。
同时邓拓也很重视报纸的理论宣传,提出报纸应当经常地就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实际生活的各项问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他还强调理论宣传要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力戒教条主义倾向,不必要的大量引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随便创造不成熟的理论的现象必须停止。
邓拓对办报的任务与目的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全国性报纸与地方性报纸是有区别的。
全国性报纸的责任是全面地反映全国建设工作的成就,解释全国性的问题与任务,从全国的观点出发并照顾到各地方的特殊条件来反映地方生活,解释地方的成就与经验,并把它们普及到全国去。
全国性报纸还负有解释中国的国际状况和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保卫世界和平的任务,而地方报纸应当以大部分的篇幅来发表地方的材料,国内和国际新闻所占的篇幅不应超过二分之一,地方报纸应当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按照地方的,实际需求发表其他地区的经验与材料。
邓拓十分重视改进新闻报道,认为报纸上的长篇大论不是新闻,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新闻也必须改革。
邓拓一生笔耕不止,写了大量的杂文和许多优秀的新闻报道,他亲身实践了他所倡导的“简明的科学的生动的文风”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解析:6.简述《解放日报》的改版及其意义。
(分数:1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 改版的过程:1942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解放日报》应予以改进的意见,政治局做出了决议。
根据这一指示,《解放日报》做出了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
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地方党部应当对自己的报纸加以极大注意,尤应根据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号召,来检查和改造报纸”。
3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到会人有延安各部门负责同志、党外人士和作家70余人,博古汇报了《解放日报》创刊以来的工作,对一些缺点和错误进行了自我批评并请与会人员进行批评指教。
批评的结果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报纸应对症下药,办出地方特色;报纸应成为人民的喉舌、政府的耳目,记者应下情上达,深入下层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把上下关节打通;报纸应与各种错误倾向做斗争;报纸不应板着面孔说话;报纸应反映我军英勇抗战的情况,反映日寇的扫荡与人民反扫荡的斗争。
毛泽东最后发言,号召大家重视和利用《解放日报》。
4月1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
(2) 改版的意义:首先,统一与增强对党报党性原则的认识。
报纸整风改版的第一目的在于提高党性,使《解放曰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报。
其次,确立党报基本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党报办报方针。
《解放日报》改版,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反思既有办报思想,完善党报理论构建。
《解放日报》在进行版面及内容改革的同时,对自身办报思想的反思力度也非常之大,这个过程既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了正确的新闻思想,也让党的报纸理论在这种思想批判中成熟、发展起来。
)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0)7.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分数: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分管新闻工作的领导人,刘少奇曾对新华社、广播事业局以及人民日报社的工作做过许多重要的指示,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新闻学的重大发展,可以看作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补充。
刘少奇也十分看重调查研究,他多次强调报纸工作人员就是调查研究的专门工作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结果。
他对于报纸宣传中存在的表面现象、形式主义、耸人听闻的报道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受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影响。
刘少奇的许多话语是对当时新闻宣传实践的科学总结与归纳,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其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人。
即使今天对我们的现实仍然有着指导意义。
可惜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根本无法得到贯彻实施,在“文化大革命”中更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恶意攻击,被全盘否定。
)解析:8.评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和意义,联系实际谈谈这段历史对当今中国党报改革的启示。
(分数: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 改版的过程:1942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解放日报》应予以改进的意见,政治局做出了决议。
根据这一指示,《解放日报》做出了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
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地方党部应当对自己的报纸加以极大注意,尤应根据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号召,来检查和改造报纸”。
3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到会人有延安各部门负责同志、党外人士和作家70余人,博古汇报了《解放日报》创刊以来的工作,对一些缺点和错误进行了自我批评并请与会人员进行批评指教。
批评的结果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报纸应对症下药,办出地方特色;报纸应成为人民的喉舌、政府的耳目,记者应下情上达,深入下层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把上下关节打通;报纸应与各种错误倾向做斗争;报纸不应板着面孔说话;报纸应反映我军英勇抗战的情况,反映日寇的扫荡与人民反扫荡的斗争。
毛泽东最后发言,号召大家重视和利用《解放日报》。
4月1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
(2) 改版的意义:首先,统一与增强对党报党性原则的认识。
报纸整风改版的第一目的在于提高党性,使《解放曰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报。
其次,确立党报基本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党报办报方针。
《解放日报》改版,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反思既有办报思想,完善党报理论构建。
《解放日报》在进行版面及内容改革的同时,对自身办报思想的反思力度也非常之大,这个过程既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了正确的新闻思想,也让党的报纸理论在这种思想批判中成熟、发展起来。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