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贫血
• 铁剂治疗:大量失血患儿,无论急性还是 慢性均需补充铁剂,以补充贮存铁量。元 素铁剂量为2-3mg/(kg*d),补充时间至 少3个月,为保证婴儿生长需要,甚至要持 续用1年。
• 合并症治疗:当贫血患儿有心力衰竭时, 可在输血前静脉注射高效利尿药呋塞米 1mg/dl。
生理性贫血
• 出生时,足月儿平均血红蛋白170g/l,比早产儿 160g/l稍高。 • 随后足月儿Hb浓度会下降到一定水平并维持1年左 右。 • 生理性贫血指足月儿生后6-12周Hb下降到95-100g/l, 早产儿(1.2-2.5Kg)生后5-10周下降到80-100g/l, 小于1.2Kg生后4-8周Hb下降到65-90g/l。 • 原因1.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下降2.新生儿红细胞寿 命短 3.体重增加,血容量扩充使红细胞稀释。 • 生理性Hb浓度下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贫血,而是氧 容量超过组织需要的一种生理反应,不需治疗。
• 新生儿期原发性再生不良性贫血极少见。如有 苍白、Hb下降及网织红细胞减少应考虑以下几 种情况:1.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贫血-大细胞正色 素性贫血,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减少,白细胞, 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骨髓红细胞前体 减少,红细胞表面有i抗原,本病患儿EPO增加 但不能促进红细胞生成。多数患儿对泼尼松治 疗有效,表现为网织红细胞增加,Hb上升。2. 儿童短暂幼红细胞减少症:获得性再生不良性 贫血,常发生在急性病毒感染后数周。3.难治 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综合征。4.先天性红细胞生 成不良性贫血 5.运钴胺蛋白II缺乏。
贫血的临床表现
• 与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等因素有关。 • 急性贫血通常由失血或溶血引起,虽程度轻,可引起严重症状 甚至休克。慢性贫血,若机体各器官代偿功能好,可无症状或 症状轻,代偿不全时出现症状。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 贫血时组织与器官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 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重度脸色蜡黄,易疲倦,毛发干枯, 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 • 造血器官反应 红骨髓不能代偿而出现髓外造血,表现为肝脾及 淋巴结肿大。 • 各系统症状:循环、呼吸:气促、心率增快和动脉压增高,毛 细血管搏动,重度贫血失代偿,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 充血性心力衰竭。消化系统:胃肠蠕动及消化酶受影响,出现 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注意力 不集中,情绪易激动,年长儿头痛,昏眩,耳鸣。
• • • • •
2.体格检查 生长发育-慢性贫血,往往有生长发育障碍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多有贫血 皮肤黏膜-苍白程度与贫血成正比 指甲毛发-缺铁性贫血,指甲菲薄,脆弱,严 重者扁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头发细黄, 干枯无光泽,有时呈绒毛状 •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提示,髓外造血,遗传溶 血性贫血
治疗
• • • 确定病因再选择治疗措施,了解贫血程度及临床表现,决定是否输血或其他 治疗措施 1.溶血性贫血 交换输血去除抗体及胆红素,纠正贫血 2.红细胞产生减少性贫血: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贫血者多数对肾上腺皮质激素 反应良好,但是需早期治疗,疗程六个月以上疗效差。对激素反应差者,可 输血支持。脾切除,疗效不佳。总体预后不佳。运钴胺蛋白II缺乏予补充维生 素B12,每周肌注1mg可使Hb达正常水平。 3.失血性贫血 轻度或慢性贫血,无窘迫现象,无需立即处理,仅需补充铁剂 急性大量失血 者,出现软弱、苍白甚至低血压或休克等表现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 输血疗法-输血指征:婴儿出生24小时内,静脉血红蛋白小于130g/l;急性失 血大于等于10%血容量;静脉采血大于等于5%-10%血容量;婴儿肺部疾患时, 应维持Hb大于等于130g/l,以保证氧容量,减轻组织缺氧;先天性心脏病如 室间隔缺损,有大量左向右分流者,维持Hb大于130g/l,可增加肺血管阻力, 使左向右分流及肺血流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尚可促使开放的动脉导管关闭; 出现与贫血有关的症状,如气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心动过速或过缓, 进食困难或淡漠等。
• 新生儿严重贫血中失血性贫血占5%-10% • 失血原因 • 1.产前出血 主要是经胎盘失血,包括胎儿-胎盘出血、胎-母输血及双 胎间输血。由于出血隐匿,出血量多少不等,出血速度可急可缓,因 此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 2.产时失血 多由于分娩时产科意外情况、胎盘及脐带畸形而引起。 • (1)胎盘异常 :严重失血常发生于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或剖宫产 时误切胎盘而致失血,胎盘畸形以多叶胎盘较常见,每一叶发出一脆 弱静脉分支至胎盘,该血管易破裂出血。 • (2)脐带异常:正常脐带可由于过度牵扯而突然出血,脐带畸形如脐带 血管瘤、迷走血管等,后者是脐带达到其植入处前分出1条或多条血 管,其血管壁薄,缺乏脐带胶样组织的保护,极易破裂;脐带帆状植入 胎盘,血管亦在无保护情况下穿过羊膜和绒毛膜之间,出血发生率为 1%~2%。 • 3.生后失血 生后失血以脐部、胃肠道和内出血多见,近年来由于医院 性诊断性取血而引起失血也有所增加。
贫血分类
• 1.按程度分类 • 新生儿 Hb为144-120g/l为轻度。120-90g/l 中度 90-60g/l 为重度 小于60g/l为极重度 • 2.按病因分类 •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 功能障碍、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其他如慢性肾病,铅中毒, 癌症性。 • (2)红细胞破坏增加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内在异常:红细胞膜 结构异常,红细胞酶缺乏,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红细胞 外在因素:免疫因素(新生儿溶血症),非免疫因素(感染, 物理化学因素,DIC) • (3)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慢性失血 • 3.按形态分类MCV MCH MCHC 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 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
• •
•
• 血源选择:采用新鲜全血可补充凝血因子,维持足够的氧运输,减少 高钾血症。新鲜全血不好得到,可以用浓缩红细胞与胶体合用。急性 大量失血,血容量减少,全血一时不能得到时,或来不及配血,可输 O型血,或血浆,白蛋白,右旋糖酐或生理盐水20ml/kg,以维持血容 量。 • 输血量计算:Hb150g/l相当于红细胞量30ml/kg,即输红细胞2ml/kg, 可使Hb浓度提高10g/l。浓缩红细胞血(Hct 0.66)每3ml含2ml红细胞, 而全血(Hct 0.33)6ml含2ml红细胞,因此输3ml浓缩红细胞或6ml全 血可使Hb浓度提高10g/l。计算公式为:所需全血量(ml)=体重(kg) *(预期达到的Hb浓度(g/l)-实际Hb浓度(g/l))*0.6。 • 贫血无血容量减少时,输入全血可以导致血容量过多,可以输入浓缩 红细胞,为所需全血量的一半,一般情况,纠正Hb到100-120g/l时, 贫血的相关症状及体征都会消失。由于严重的贫血婴儿往往有早期心 力衰竭,因此输血速度应很慢2ml/kg/h。如已经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开始输血前应使用利尿剂。 • 输血的不良反应:溶血、血液传播性疾病,HBV、HCV、HDV、梅毒、 HIV及CMV感染。
•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红细胞计数、Hb、 Hct及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网织红细胞计 数,周围血图片,血清胆红素,抗人球蛋 白试验,骨髓检查(白血病,再障等), 血红蛋白分析检查(血红蛋白碱变性,对 于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有意义), 红细胞脆试验(高,红细胞增多症,低, 地中海贫血),特殊检查(红细胞酶活力 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
诊断要点
• 1.病史 发病年龄:出生即有,考虑产前、产时失血,生后48小时内出 现贫血伴黄疸,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婴儿期发病,考虑营养缺 乏性贫、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儿童期发病,考虑慢性出血性贫 血、再障性贫血,其他造血系统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 病程经过及伴随症状:起病快,病程短考虑急性溶血或急性失 血,起病缓慢,提示营养性贫血,慢性失血,慢性溶血。伴有 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提示溶血,伴有呕血,便血,血尿瘀斑,提 示出血性疾病,伴有神经及精神症状如嗜睡、震颤提示维生素 B12缺乏,伴有骨痛提示骨髓浸润性病变。 • 家族史:询问家族成员是否有贫血,不能解释的黄疸及肝脾肿 大。 • 母亲病史:询问妊娠末期有无特殊药物摄入史,是否接触过樟 脑丸或其他化学品,孕期有无感染史
新生儿贫血
泗洪县妇产医院 邱刚
• 贫血以红细胞量超常降低为特征,临床上以Hb浓度来测 量Hb量,以Hb浓度降低的程度来判断贫血的轻重。 • 贫血的原因分为红细胞生成下降、破坏增加以及失血三 类。新生儿数周内红细胞正常值变化大于一生中任何其 他时期,因此诊断贫血必须就不同胎龄与生后日龄的正 常值而言。 • 健康足月儿脐血浓度为140-200g/l。生后不久由于血浆 容量减少及胎盘红细胞输血,使Hb浓度上升。ct与出生时一致,因此生后第一周贫血 定义为Hb水平小于140g/l。此期Hb水平明显下降,即便 是在正常范围,也可能存在出血或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