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设备设计基础》3.2内压薄壁容器设计35

《过程设备设计基础》3.2内压薄壁容器设计35

t
pDi
C2
式中 δ -圆筒计算厚度,mm;δ d-圆筒设计厚度,mm; Di-圆筒内径,mm; p-容器设计压力,Mpa; φ -焊接接头系数。 筒体设计厚度δ d+ C1(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即:筒体名义厚度δ n 。 对于已有的圆筒,测量厚度为δ n,则其最大许可承压的计算公式为:
n d C1
[σ] 一试验温度下的材料许用应力, MPa; [σ]T 一设计温度下的材料许用应力, MPa
29
三、液压试验要求和步骤:
1)液压试验时水温不能过低(碳素钢、16MnR,T≥5℃,其它低合 金钢,T≥15℃),试验过程外壳应保持干燥。 2)试验步骤: 设备充满水后,待壁温大致相等时,缓慢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 稳压30min,然后将压力降低到设计压力,保持30min以检查有 无损坏,有无宏观变形,有无泄漏及微量渗透。 3)对于夹套容器,先进行内筒液压试验,合格后再焊接夹套,然 后进行夹套内的液压试验。 4)水压试验后及时排水,用压缩空气及其它惰性气体,将容器内 表面吹干。
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
焊接接头形式
100%
双面焊对接接头或相当于双面焊的对接接头
局部
0.85 0.8
1.0 0.9
单面焊对接接头或相当于单面焊的对接接头
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察规程》才允许作局部无损探伤。抽验长度不应 小于每条焊缝长度的20%。
24
(5)厚度附加量
满足强度要求的计算厚度δ之外,额外增加的厚度量,包括由 钢板负偏差(或钢管负偏差) Cl、腐蚀裕量 C2,即 C= Cl十 C2
30
四、气压试验要求和步骤:
1)必须对容器焊缝进行100%的无损检测。 2)试验使用气体: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和其他惰性气体。 3)对高压及超高压容器不宜采用气压试验。 4)试验步骤: 压力缓慢升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且不超过0.05MPa时,保压 5min,进行检查。 继续缓慢升至规定试验压力的50%,保压5min,进行检查。其后 按照每级为规定试验压力的10%的级差逐级增至规定试验压力,保 压10min,进行检查。 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7%,保压较长时间,进行检查。
1
R1

2
R2

p

σ1
prk 2 cos
1 2
pD 4
直径与内压相同,球壳内应力仅是圆筒形壳体环向应力的一 半,即球形壳体的厚度仅需圆筒容器厚度的一半。 当容器容积相同时,球表面积最小,故大型贮罐制成球形较 为经济。
12
3.圆锥形壳体 圆锥形壳半锥角为a,A点处半 径为r,厚度为d,则在A点处:
27
八、压力试验
1)制造加工过程不完善,导致不安全,发生过大变形或渗漏。 2)最常用的压力试验方法是液压试验。常温水,也可用不会发生 危险的其它液体,试验时液体的温度应低于其闪点或沸点。 3)不适合作液压试验,可用气压试验代替液压试验。 a.装入贵重催化剂要求内部烘干; b.容器内衬耐热混凝土不易烘干; c.由于结构原因不易充满液体的容器以及容积很大的容器等. 4)致密性试验:检查密闭性,主要有气密性试验和煤油渗漏试验。
28
二、压力试验的相关规定
试 验 类 型
试验压力
强度条件
说明
立式容器卧臵 进行水压试验 时,试验压力 应取立臵试验 压力加液柱静 压力。
备注
压力试验时,由 于容器承受的压 力pT 高于设计 压力p,故必要 时需进行强度效 核。
液 压 试 验
气 压 试 验
pT -试验压力, MPa; p -设计压力, MPa;
R1 r R2 cos
prk 1 2 cos
2
pr k cos
锥形壳体环向应力是经向应力两倍,随半锥角a的增大而增大;
a角要选择合适,不宜太大。 在锥形壳体大端r=R时,应力最大,在锥顶处,应力为零。因此,一般 在锥顶开孔。
13
4.椭圆形壳体 椭圆壳经线为一椭圆, a、b分别为椭圆的长短轴半径。 由此方程可得第一曲率半径为:
第二节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
1
一、薄壁容器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薄壁容器 根据容器外径DO与内径Di的比值K来判断,
D0 Di 2 2 K 1 Di Di Di
K≤1.2为薄壁容器,K>1.2为厚壁容器
2
(二)圆筒形薄壁容器承受内压时的应力
只有拉应力无弯曲,“环向纤维”和“纵 向纤维”受到拉力。 σ 1(或σ 轴)圆筒母线方向(即轴向拉应力) σ 2(或σ 环)圆周方向的拉应力。
筒体内较大的环向应力不应高于在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 力,即: pD [ ]t 2
[σ]t-设计温度t℃下材料许用应力,MPa。
实际设计中须考虑三个因素: (1)焊接接头系数 (2)容器内径 (3)壁厚
16
(1)焊接接头系数 钢板卷焊。夹渣、气孔、未焊透等缺陷,导致焊缝及其附 近区域强度可能低于钢材本体的强度。 钢板 [σ]t乘以焊接 接头系数φ,φ≤1。 pD [ ]t 2 (2)容器内径
δ e-圆筒有效厚度
p 2 n C 2 e Di n C Di e
t t
18
五、球壳强度计算
设计温度下球壳的计算厚度:
pDi t 4 p
设计温度下球壳的计算应力
t
pc Di e t 4 e
6
二、无力矩理论基本方程式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
1.基本概念 (1)旋转壳体 :壳体中面(等分壳体厚度)是任意直线或平 面曲线作母线,绕其同平面内的轴线旋转一周而成的旋转曲 面。
(2)轴对称 壳体的几何形状、约束条件和所受外力都是对称于某一轴。 7 化工用的压力容器通常是轴对称。
母线与经线、法线、平行圆
工艺设计确定内径Di,制造测量也是内径,而受力分析中的D 却是中面直径。 p ( Di ) [ ]t 2
解出δ,得到内压圆筒的厚度计算式:

2
pDi
t
p
17
(3) 壁厚 考虑介质腐蚀,计算厚度δ的基础上,增加腐蚀裕度C2。筒 体的设计厚度为
d
2 p
R1 [1 (
x2 y2 2 1 2 a b
dy 2 3 / 2 ) ] 4 2 2 2 3/ 2 [ a x ( a b )] dx 2 d y a 4b dx2
R2
x [ a 4 x 2 ( a 2 b 2 )]1 / 2 s in b
p a 4 x 2 (a 2 b 2 ) 2b 4 p a 2 a 4 x 2 (a 2 b 2 )[2 4 ] 2 2 2 2b a x (a b )
22
(3)许用应力 1)许用应力是以材料的各项强度数据为依据,合理选择安全 系数n得出的。 0
n
2)抗拉强度、屈服强度,蠕变强度、疲劳强度,取其中最低值。
3)当设计温度低于0℃时,取20℃时的许用应力。
23
(4)焊接接头系数 焊接削弱而降低设计许用应力的系数。 根据接头型式及无损检测长度比例确定。
19
六、设计参数
厚度设计参数按GBl50-2010中规定取值。设计压力、设计温 度、许用应力、焊接接头系数、厚度附加量等参数的选取。 pDi d C2 t 2 p
n d C1
(1)设计压力(计算压力)
设计压力:相应设计温度下确定壳壁厚度的压力,亦即标注在 铭牌上的容器设计压力。其值稍高于最大工作压力。 最大工作压力:指容器顶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最高压力(表压)。
σ1
pr k 2 cos
(3-4)-区域平衡方程
10
三、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1.圆筒形壳体 第一曲率半径R1=≦, 第二曲率半径R2=D/2 代入方程(1

2
R2

p

σ1
2
prk 2 cos
1
pD 4
pD 2
11
2.球形壳体 球壳R1=R2=D/2,得:
厚度 负偏差 2 0.13 2.2 0.14 2.5 0.15 2.8~3.0 3.2~3.5 3.8~4 0.16 0.18 0.2 4.5~5.5 0.2
厚度 负偏差
6~ 7 0.6
8~25 0.8
26~30 0.9
32~34 1
36~40 1.1
42~50 1.2
52~60 1.3
25
腐蚀裕量C2: 1)应根据各种钢材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度和容器设 计寿命确定。 2)塔类、反应器类容器设计寿命一般按20年考虑,换 热器壳体、管箱及一般容器按10年考虑。 3)当腐蚀速度<0.05mm/a(包括大气腐蚀)时: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单面腐蚀C2=1mm,双面腐蚀取C2=2mm。 当腐蚀速度>0.05mm/a时: 单面腐蚀取C2=2mm,双面腐蚀取C2=4mm。 4)不锈钢取C2=0。
26
七、最小壁厚
d
2 p
t
pDi
C2
1)设计压力较低的容器计算厚度很薄。大型容器刚度不足,
不满足运输、安装;限定最小厚度以满足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2)壳体加工成形后(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最小厚度δ min: a.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3mm 。 b.对高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2mm。
2
pD / 4 pD / 2
问题a:筒体上开椭圆孔,如何开? 应使其短轴与筒体的轴线平行,以尽量减少开孔对 纵截面的削弱程度,使环向应力不致增加很多。
5
问题b:钢板卷制圆筒形容器,纵焊缝与环焊缝哪个易裂?
pD / 4 2 pD / 2
筒体纵向焊缝受力大于环向焊缝,故纵焊缝易裂,施 焊时应予以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