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


储存液体的回转薄壳
圆筒形壳体 球形壳体
21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1、 受内压的圆筒形壳体 已知圆筒平均直径为 D,厚度为δ,试求圆筒上
任一点 A 处的经向应力和环向应力。
22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薄壁圆筒中各点的第一曲率半径和第二曲率半径
分别为 R1=∞;R2=R
将R1、R2代入薄膜应力理论计算公式得经向应力 与环向应力:
a/b<2 时,σθ>0 a/b =2 时,σθ=0 a/b >2 时,σθ<0 σθ<0,表明σθ为压应力;a/b值越大,即封头成型越浅,x=a 处的压应力越大。
31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32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4)当a/b=2时,为标准型式的椭圆形封头。
在x=0处,
m
pa
椭圆曲线方程
x2 a2
y2 b2
1
27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推导思路:
椭圆曲线方程
式(8-1)(8-2)
R1和R2
, m
m
pR2
2
p
2
a4
x2 (a2
b2 )
1 2
b
(8-9)
(8-10)
p
2
a4
x2 (a2 b
b2 )
1 2
2
a4
a4 x2 (a2
b2
)
又称胡金伯格方程
② 壳体的边界处不受横向剪力、弯矩和转矩作用。
③ 壳体的边界处的约束沿经线的切线方向,不得限制边界处 的转角与挠度。
对很多实际问题:无力矩理论求解 ╬ 有力矩理论修正
20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8.3 典型回转壳体的应力分析 分析几种工程中典型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
承受气体内压的回转薄壳
球形壳体 薄壁圆筒 锥形壳体 椭球形壳体
① 锥壳应力与r呈线性关系,锥顶处应力为零, 离 锥顶越远应力越大,且环向应力是经向应力的两倍
② 锥壳的半锥角α是确定壳体应力一个重要参量。 当α 0 °时,锥壳的应力 圆筒的壳体应力。 当α 90°时,锥体变成平板,应力 无限大。
故锥壳的半顶角不宜过大。
36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5、承受液体静压作用的圆筒壳体
sin d 2 d 2 dl2
2
2 2R2
m p R1 R2
——计算回转壳体在内压力p作用下环向应力的一般公式。
17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对第一曲率半径,即经线平面的曲率半径,若经线 之曲线方程 y = y(x) ,则R1可由下式求得:
➢球形壳体 ➢薄壁圆筒 ➢锥形壳体
R1
(1
14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微单元体上下面上作用有经向应力σm ;内表面有内压p的 作用,外表面不受力;两个侧面上作用环向应力σθ。
空间视图
上下面
所截得的微单元体的受力图
两个侧面
15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内压力p在abcd 面积上所产生外力合力在法线n上投影为Fn
Fn=pdl1dl2
y2 )3 2 y
R1=R2=R R1=∞;R2=R
R1=∞; R2 xtan
18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内力 10个
薄膜内力 4个
弯曲内力 6个
由中面的拉伸、压缩、剪 切变形而产生
N、Nθ、Nφθ=Nθφ
横向剪力 Qφ、Qθ
弯矩扭矩 Mφ、Mθ、 Mφθ、Mθφ
无力矩理论或 薄膜理论(静定)
母线 经线
中间面的直线。法线的延长
线必与回转轴相交。
法线 4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纬线: 平行圆:
以过N点的法线为母线作圆锥面与壳体中间面正 交,得到的交线。
垂直于回转轴的平面与中面的交线称为平行圆。
第一曲率 半径R1: 第二曲率 半径R2:
中间面上的一点M处经线的曲率半径。
R1 = MK1 ;K1必过M点的法线。
由z轴方向的平衡条件
FNz-Fz = 0

mD
sin
4
D2
p
0
由图8-4可以看出
R2
D
2 s in
(a)
D = 2R2sinθ
m
pR2
2
(8-1)
——计算回转壳体在任意纬线上经向应力的一般公式。
13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2)环向应力计算公式——微元平衡方程 微小单元体的取法,由三对曲面截取 ① 壳体的内外表面;② 两个相邻的,通过壳体轴线的经 线平面;③两个相邻的,与壳体正交的圆锥面。
由bc与ad截面上经向应力σm合力在法线n上投影为Fmn
Fmn
2 mdl2
sin
d1
2
ab与cd截面上环向应力σθ合力在法线n上投影Fθn
Fn
2 dl1 sin
d 2
2
16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微体法线方向的力平衡
Fn-Fmn-Fθn = 0
令 sin d1 d1 dl1
2 2 2R1
经向应力或轴向应力 m 环向应力或周向应力
轴对称关系,同一纬线上各点 的轴向应力相等,周向应力也 相等。但不同纬线上各点轴向 应力和周向应力都不相等。 9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截面法
m
t
y
Di
p
p
x
m
(a)
(b)
薄壁圆筒在压力作用下的力平衡
10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求解思路
1、取微元 力分析 法线方向: 内力=外力 微元平衡方程
p
t
D
R1 R2 R p' p gx
m p gx R
H
p gxR
p gxD
2
2R m R2 p Hg
m
p
gH 2
R
p
gH 4
D
41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 例8-1 ]有一外径Φ219的氧气瓶,最小厚度为δ= 6.5mm,材质为40Mn2A,工作压力为15MPa ,试求氧 气瓶筒身壁内的应力是多少?
相等,即R1=R2=R
将曲率半径代入薄膜应力理论计算公式得经向应
力与环向应力:
m
pD
4
1、说明球壳的薄膜应力分布十分均匀。 2、在载荷和几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球壳的最大应力只是圆 柱壳的一半,故球壳的承压能力比圆柱壳好。
25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26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3、受内压的椭球壳体
(1)沿底部边缘支承的圆筒 圆筒壁上各点所受的液体压力(静压),随液体深
度而变,离液面越远,液体静压越大。 p0——液体表面上的气压, 筒壁上任一点的压力为
p p0 gx
37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根据式(8-2),
m p0 gx
R
得环向应力为
( p0
gx)R
( p0
gx)D 2
43
a/b=2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a/b= 2
a/b=3
44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8.4 内压圆筒边缘应力的概念 1、边缘应力的概念 薄膜理论分析内压圆筒的变形与应力,忽略的变形与应力 (1)圆筒受内压直径增大时,筒壁金属的环向“纤维” 被拉长,曲率半径由原来的R变成 R+△R。有曲率变化就 有弯曲应力,故内压圆筒壁的横向截面上,除作用有环向 拉应力σθ 外,还有弯曲应力σθb ,但因其应力数值相对很 小,可忽略不计。
gxR
gxD 2
当 xH时
max
gHR
gHD 2
39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作用于圆筒任何横截面上的轴向力均为液体总重量引起, 作用于底部液体重量经筒体传给悬挂支座,其大小
为 R2Hg ,列轴向平衡方程,可得经向应力σm
2R m R2Hg
(8-18)
m
gHR 2
gHD 4
40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在x=a处,
m
pa
2
pa
标准型式的椭圆形封头的应力分布如图。
33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4、受内压的锥形壳体
R1=
r
R2 cos
式(8-1)(8-2)
pR2
px tan
pr
c os
m
px tan 2
pr
2 cos
锥形壳体的应力
2 m
34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35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有力矩理论或 弯曲理论(静不定)
由中面的曲率、扭率改变 而产生
无力矩理论所讨论的问题都是围绕着中面进行的。
因壁很薄,沿壁厚方向的应力与其它应力相比很小,其它应力不随
厚度而变,因此中面上的应力和变形可以代表薄壳的应力和变形。
19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2、轴对称回转壳体薄膜理论的应用范围
① 壳体的厚度、中面曲率和载荷连续,没有突变,且构成壳 体的材料的物理性能相同。
(8-15)
作垂直于回转轴任一横截面,由上部壳体轴向力平衡
2Rm
R2
p 0
m
p0 R
2
p0 D
4
(8-16)
若容器上方开口,或无气体压力时,即p0=0,则σm=0。
38
8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