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42分)1. (6分) (2019高二上·渭滨期末) 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A . 防风固沙B . 维持生物多样性C . 调蓄洪水D . 增加海洋渔业资源(2)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A . 建立保护区B . 实施退田还湖C . 排水开垦D . 发展滩涂养殖(3)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有()A . 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B . 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技术水平较高C . 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便利D . 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2. (4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该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 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 . 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 . 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 . 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2)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 .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B . 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C .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D .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3. (4分) (2018高三上·齐齐哈尔期末) 下图为2017年某时我国及周边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气压分布,最不可能出现在()A . 晚秋B . 隆冬C . 初春D . 盛夏(2)此时最可能出现较大降水的地区是()A . 内蒙古高原B . 云贵高原C . 华北平原D . 长江中下游平原4. (6分) (2019高二下·忻州月考)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介绍:“成形于 2000 多年前的中国历书,依据时间更替与气象变化的规律,一年里安排 24 个节气来指导农事”。
某地 3 月回暖,播种南瓜、丝瓜,等待萌发成芽;4 月蝴蝶化茧,砍枝取条,给山药搭好支架;5 月燕子筑巢,准备秧苗,菜园等待施肥;夏种之后,玉米成熟,丝瓜、南瓜可以收获;待到 9、10 月播种藠头,静待来年开春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中体现的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是()A . 单一性B . 季节性C . 地域性D . 非地带性(2)我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 . 历史渊源B . 民俗风情C . 地形D . 气候(3)该地农民准备秧苗之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A . 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B . 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C . 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D . 太阳辐射达到最强5. (4分)(2016·江西模拟) 图示某国在三角洲地区修筑的一系列设有水闸的堤坝。
读图,完成问题。
(1)该地堤坝闸门的打开或关闭会依具体情况而定,当闸门全部关闭时,最有可能()A . 农田急需灌溉B . 河流丰水期C . 水道淤沙严重D . 风暴潮来临(2)下列说法对于围海造田不正确的是()A . 地势低平,海水深,工程量大B . 海湾多,海岸线曲折有利建坝C . 位于莱茵河口泥沙淤塞严重D . 风浪大对堤坝侵蚀强6. (4分) (2018高一下·宜昌期末) 下图为位于42°N附近的我国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山地为()A . 秦岭B . 南岭C . 长白山D . 台湾山脉(2)该山地1800m以上的岳桦林是一种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以下不属于其生长习性的是()A . 耐旱B . 耐寒C . 抗风D . 耐贫瘠7. (4分) (2016高二上·北仑期中)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原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
下图为里约热内卢及著名的地标—基督山雕像。
雕像外部材料为滑石片岩(由超基性岩或富含镁质的碳酸盐岩经高温高压作用而成),具有柔韧性高、能够抵抗各种恶劣天气的特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雕像外部材料的岩石属于()A . 沉积岩B . 变质岩C . 侵入岩D . 喷出岩(2)促使巴西将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的主要原因是()A . 里约热内卢水热资源短缺,巴西利亚水热资源丰富B . 巴西利亚地处巴西高原,气候更适合人居住C . 迁都后可以更好地保护巴西高原的生态环境D . 缓解沿海城市压力,加快内陆地区开发8. (6分)(2018·浙江模拟)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
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下题。
(1)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A . 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B . 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C . 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D .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2)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3)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A . 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B . 修建道路、桥梁C . 发展城市观光农业D . 兴建防洪设施9. (2分)(2016·石嘴山模拟)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
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A . 该海域风浪小B . 近海河沙丰富C . 位于浅海区域D . 距离陆岸较近10. (2分)下图是用灯光勾勒出的广西著名的旅游景点龙脊梯田夜景。
图中灯光主要是沿着()A . 山脊线延伸B . 山谷线延伸C . 等高线延伸D . 河流延伸二、综合题 (共4题;共65分)11. (15分)(2017·北区模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马拉开波湖位于南美洲北部的马拉开波盆地,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
除北部委内瑞拉湾沿岸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 500 毫米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为南美洲最湿热地区之一。
该湖区内石油资源丰富,有着“石油湖”之称,北部通过狭窄海峡与委内瑞拉湾相通。
20世纪中期,人们为了使得大型油轮能够顺利通行,不断对海峡拓宽与加深,周边地区的炼油业也迅猛发展起来。
(1)分析马拉开波湖区空气潮湿的原因。
(2)推断马拉开波湖南部湖水的性质(咸水或淡水),并说明判断理由。
(3)简析20世纪中期以来,湖区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2. (20分) (2018高二下·中山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地震区,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
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岷江出山口河段。
都江堰水利工程(图b)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枯水期内江水量占60%。
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
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
(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
(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
(4)推测外江闸关闸的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并说明理由。
13. (15分) (2017高三下·崇义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析罗讷河“野性”的成因。
(2)从整体性原理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3)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由截弯取直到梯级开发再到恢复弯曲河道。
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14. (15分) (2016高一下·金山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0题;共42分)1-1、1-2、1-3、2-1、2-2、3-1、3-2、4-1、4-2、4-3、5-1、5-2、6-1、6-2、7-1、7-2、8-1、8-2、8-3、9-1、10-1、二、综合题 (共4题;共65分)11-1、11-2、11-3、12-1、12-2、12-3、12-4、13-1、13-2、13-3、14-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