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1.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2.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3.天然产物化学与药物开发
4.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动向。
重点和难点: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动向。
教法建议:
适当补充一些新材料,突出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前沿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18学时)
第一节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试方法
1.1.试管预试法
2.圆形滤纸预试法。
第二节活性有效成分的提取
1.1.常用溶剂的特点
2.各种提取方法:溶剂法、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
3.影响提取的因素
第三节分离与精制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a 结晶及重结晶法
b溶剂分离法: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a 两相溶剂萃取法
b纸色谱(PPC)
c分配柱色谱
d薄层色谱法
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a物质的吸附规律
b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c吸附柱色谱法用于物质的分离
d聚酰胺吸附色谱法
e大孔吸附树脂: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a凝胶过滤法
b膜过滤法
c透析法:
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法
第四节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1.化合物纯度鉴定
2.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3.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重点和难点: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教法建议:
采用比较法,介绍各类提取及分离方法,并结合实验加深理解。
思考题:
1.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其各自的使用范围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2.分离有效化学成分常用的色谱方法有哪些?他们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别化合物的分
离?各自最常用的洗脱剂及洗脱顺序是什么?
3.化合物在进行结构鉴定前应注意什么问题?进行结构鉴定常用哪些方法?
这些方
法可以解决结构式中的什么问题?
第三章糖和苷(4学时)
一、糖的构型、构像
二、糖及糖苷的命名、分类
三、多糖的分离及结构测定
四、多糖的生理作用
重点和难点:
糖、苷的结构和构象,裂解方法及其裂解规律。
多糖的结构测定
教法建议:
充分运用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糖及糖苷的分子结构的立体概念。
思考题:
1.苷键裂解常用哪些方法?其各具有哪些优缺点?各适用于哪些类别的化合物?2.进行酸水解催化时,各类化合物水解的难易程度如何?
3.简述苷类化合物中糖链的鉴定方法。
第四章生物碱(4学时)
一、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二、生物碱的性质
三、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与鉴定
重点和难点:
生物碱的结构。
教法建议:
生物碱的种类繁多,根据结构特点分类讲解。
思考题:
1.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大致规律是什么?
2.不同生物碱的溶解度有何规律?
3.说明生物碱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
如何利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碱性的生物碱?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4学时)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重点和难点: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教法建议:
分析透切各类黄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以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有哪些?分类依据是什么?
2、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鉴别反应有哪些?
3、聚酰胺层析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是什么?
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4学时)
一、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
二、萜类化合物提取与分离
三、各种萜类化合物分述: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四萜
重点和难点: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教法建议:
分析透切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以实例讲解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及成分鉴定。
思考题:
1.根据碳原子个数,可将萜分为几类?
2.简述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主要功能基。
第七章甾体及其苷类(4学时)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二、甾体化合物的反应与构像的关系
三、强心苷、甾体皂苷
重点和难点:
甾体及其苷类的结构特征和类型。
强心苷、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教法建议:
分析透切甾体及其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以实例讲解提取分离及成分鉴定。
思考题:
1.强心苷元主要分为哪几类?其主要结构特征具有哪些异同点?
2.简述甾体皂苷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三、考核方式和要求: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分为二部分:平日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平日成绩考核内容包括考勤、随堂提问及练习。
期末考试采用结课论文的形
式,要求对所选题目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介绍和展望,或对所论述的分离提取技术手段的原理、应用现状等加以论述。
论文正文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中外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
所查阅的文献数一般在10篇以上,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
引用文献资料采用作者年制(作者、年),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排序。
论文要用计算机排版,A4纸打印。
第三部分:建议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刘湘汪秋安《天然产物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 第一版
参考书目:
徐任生《天然产物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9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