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晶体结构
△ fHm = △ rHm,1 + △ rHm,2 +△ rHm,3 +△ rHm,4
+△ rHm,5 + △ rHm,6 mol-1 △ rHm,1 =89.2kJ·
△ rHm,3 △ rHm,2 =418.8kJ· mol-1
=15.5kJ· mol-1
mol-1 △ rHm,4 =96.5kJ·
1.三种典型的离子晶体
NaCl型
晶格:面心立方
配位比:6:6 晶胞中离子的个数: (红球-Na+ ,
绿球-Cl-)
1 1 1 Na : 12 1 4个 Cl : 8 6 4个 8 2 4
CsCl型
晶格: 简单立方 配位比: 8:8
(红球-Cs+ ,
绿球-Cl-)
例如:μ(SF6) = 0,键矩互相抵消, μ(H2O)≠0,键矩未能抵消。
分子的偶极矩μ(×10-30 C· m)
分子式 H2 N2 CO2 CS2 CH4 CO CHCl3 H2S 偶极矩 0 0 0 0 0 0.40 3.50 3.67 分子式 SO2 H2O NH3 HCN HF HCl HBr HI 偶极矩 5.33 6.17 4.90 9.85 6.37 3.57 2.67 1.40
mol-1 △ rHm,5 =-324.7kJ· mol-1 △ fHm =295.3kJ· 上述数据代入上式求得:
△ rHm,6 =-689.1kJ· mol-1
则:U =689.1kJ· mol-1
2.Born-Lande公式
KAZ1Z 2 1 U (1 ) R0 n
当 R0 以pm,U 以 kJ mol 为单位时,
定义:在标准状态下,按下列化学反
应计量式使离子晶体变为气体正离子和气
态负离子时所吸收的能量称为晶格能,用
U 表示。 MaXb(s)
aMb+(g) + bXa-(g)
△ rHm
例如: NaCl(s)
Na (g) + Cl (g)
-1 -1
+
-
△ rHm 786kJ mol
U 786kJ mol
Packing);
体心立方堆积(Body-centred Cubic Packing)。
§9.3
离子晶体
9.3.1 离子晶体的特征结构 9.3.2 晶格能 9.3.3 离子极化
9.3.1 离子晶体的特征结构
离子晶体:密堆积空隙的填充。 阴离子:大球,密堆积,形成空隙。 阳离子:小球,填充空隙。 规则:阴阳离子相互接触稳定; 配位数大,稳定。
NaCl NaCl
思考题:
解释碱土金属氯化物的熔点变化规律:
BeCl2 MgCl 2 CaCl2 SrCl 2 BaCl2
熔点/℃
405
714
782
876
962
§9.4
分子晶体
9.4.1 分子的偶极矩和极化率
9.4.2 分子间的吸引作用 9.4.3 氢键
9.4.1 分子的偶极矩和极化率
1.分子的偶极矩(μ):用于定量地表示极性 分子的极性大小。 ql
§9.4
§9.5
分子晶体
混合晶体
§9.1
晶体结构和类型
9.1.1 晶体结构的特征与晶格理论
9.1.2 晶体缺陷
9.1.3 球的密堆积 9.1.4 晶体类型
非晶体
9.1.1 晶体结构的特征与晶格理论
晶胞: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通过晶胞 在空间平移无隙地堆砌而成晶体。 晶胞的两个要素: 1. 晶胞的大小与形状: 由晶胞参数a,b,c, α,β,γ表示, a,b,c 为六面体边长, α,β, γ 分别是bc , ca , ab 所 组成的夹角。
ZnS型 n的取值:
离子电子 层构型 n值 He 5 Ne 7 Ar Kr Xe
A=1.638
(Cu )
9
+
(Ag )
10
+
(Au )
12
+
3.Калустинский公式
Z1Z 2 34.5 U 1.20210 1 {r r } {r r }
2.分子的极化率: 用于定量地表示分子的变形性大小。分 子的变形性大小指的是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 发生位移(由重合变不重合,由偶极长度小变 偶极长度大) 。 影响分子变形性大小的因素:
外因:外加电 场愈强,分子 变形愈厉害; 内因:分子愈 大,分子变形 愈厉害。
分子的极化率α(×10-40C· m2 · V-1)
138940 AZ1Z 2 1 1 U (1 ) kJ mol R0 n 式中: R0—正负离子核间距离, Z1,Z2 —分别为正负离子电荷的绝对值, A —Madelung常数,与晶体类型有关,
n —Born指数,与离子电子层结构类型有关。
1
A的取值: CsCl型 A=1.763
NaCl型 A=1.748
1.Born-Haber循环
1 K (s) + Br2 (l) 2
△ fHm
KBr(s)
U △ rHm,6
1 升 Br2 (g) 华 △ rHm,1 2 1 焓 键能 △ rHm,4 2气源自热 △ rHm,3Br (g)
K(g)
△ rHm,2
电离能
△ rHm,5
电子亲和能
Br (g) + + K (g)
按带心型式分类,将七大晶系分为14种 型式。例如,立方晶系分为简单立方、体心 立方和面心立方三种型式。
9.1.3 球的密堆积
1.六方密堆积:hcp
第三层与第一 层对齐,产生 ABAB…方式。 配位数:12 空间占有率: 74.05%
2.面心立方密堆积:fcc
第三层与 第一层有错位, 以ABCABC… 方式排列。
2
2
令 r 1
r / r 0.414
NaCl晶体
r / r 0.414 理想的稳定结构(NaCl)
r / r 0.225 → 0.414 0.414 → 0.732 0.732 → 1.00 半径比规则
配位数 4 6 8
构型 ZnS 型 NaCl 型 CsCl 型
9.3.2 晶格能
第九章
晶体结构
• 教学要求: • 1、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晶体类 型的特征和性质; • 2、初步了解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 3、掌握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了解 能带理论。 • 教学难点: • 离子极化;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第九章
§9.1
§9.2 §9.3
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和类型
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式中 q 为极上所带电量,l 为偶极长度。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μ≠0 μ=0
双原子分子: 异核:HX 多原子分子: O3(V字形)
同核: H2 N2 O2
S8,P4
CO 2 BF3 ,CH 4 ,
NH3
分子的偶极矩与键矩的关系: 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 分子偶极矩 = 键矩
多原子分子的偶极矩 = 键矩的矢量和,
晶格能对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离子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的离子晶体晶 格能大,相应表现为熔点高、硬度大等性能。
NaCl 型 离子晶体 NaF NaCl NaBr NaI MgO CaO SrO BaO Z1 1 1 1 1 2 2 2 2 Z2 1 1 1 1 2 2 2 2 r+ /pm 95 95 95 95 65 99 113 135 rU /pm /kJ·mol-1 136 920 181 770 195 733 216 683 140 4147 140 3557 140 3360 140 3091 熔点 /o C 992 801 747 662 2800 2576 2430 1923 硬度 3.2 2.5 <2.5 <2.5 5.5 4.5 3.5 3.3
9.3.3 离子极化
未极化的负离子
极化的负离子
离子的极化率(α): 描述离子本身变形性的物理量。 离子的极化力(f ): 描述一个离子对其他离子变形的影响能力。
1.离子的极化率(α ) 一般规律: ① 离子半径 r : r 愈大, α 愈大。 如α :Li+<Na+<K+<Rb+<Cs+;F-<Cl-<Br-<I- ② 负离子极化率大于正离子的极化率。 ③ 离子电荷:正离子电荷少的极化率大。 如:α (Na+) >α (Mg2+) ④ 离子电荷:负离子电荷多的极化率大。 如:α (S2-) >α (Cl-) ⑤ 离子的电子层构型:(18+2)e-,18e-> 9-17e->8e如:α (Cd2+) >α (Ca2+); α (Cu+) >α (Na+)
SiO 2
NaCl 干冰
§9.2
金属晶体
9.2.1 金属晶体的结构 9.2.2 金属键理论
9.2.3 金属合金
9.2.1 金属晶体的结构
金属晶体是金属原子或离子彼此靠金 属键结合而成的。金属键没有方向性,金 属晶体内原子以配位数高为特征。 金属晶体的结构:等径球的密堆积。
金属晶体中粒子的排列方式常见的有三种: 六方密堆积(Hexgonal close Packing); 面心立方密堆积(Face-centred Cubic clode
5
n n
n :晶体分子式中正离子的个数 n :晶体分子式中负离子的个数
例如:CaCl2 1 2 3 2 1 34.5 5 U ( NaCl ) 1.202 10 (1 ) 95 181 95 181